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9199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堰市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十二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规划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郧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西政办发201029 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县水库移民事业发展实际,编制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库区发展有利基础“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郧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及二 O 二 O 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郧西县水库移民事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各项移民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库区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构建库区干线公路网络,提升村组公路通达通畅深度为突破口,累计投入资金 3548.

2、41万元,其中:投资 2548.41 万元用于新修库区公路 173 千米,硬化水泥路 74 千米,新建桥涵 7 座,120 延米,码头(渡口)3 处,在全县农村率先实现了 100%的村、70%的组、50%的庄院通公路;投资 1000 万元,用于重点扶持陡岭子库区六郎金钱河大桥建设。安全饮水困难初步缓解为使库区一大批邻库而居,安全饮水却十分困难的移民群众能够尽快地用上清洁、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已累计投资 269.575 万元,新(续)建集中安全饮水工程 13 处,铺设引水管道68 千米,建水井 245 口,所建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已覆盖库区 27 个村、230 个组,受益移民和非移民群众达 2816

3、 户、11000 余人,库区饮水难的问题初步得到缓解。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为进一步缓解库区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均衡,以及人地矛盾突出和耕地粮食单产低问题,将投资 1140.22 万元,其中已投资 140.22 万元,改造中低产田 109 亩,新开发 25土地 120亩,新修渠道 14 千米;正在争取资金 1000 万元,在全县 4 个大中型水库库区内实施新土地开发 2000 亩,使全县 16000 余移民人均增加耕地 0.15 亩。移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大力实施移民危房改造再搬迁安置工程,已累计投资 1673.875 万元,其中已投资287.175 万元,完成移民再搬迁安置 129 户,492 人,

4、新建砖混结构房屋 12300 余平方米;正在争取资金 1386.7 万元,实施陡岭子库区滑坡体 746 户、2861 人的灾民搬迁安置(危房改造)工程。库区生产开发成效明显按照突破性发展林特业,积极发展以猪、羊为主的畜牧业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库区生产开发,投资 351.915 万元,扶持移民发展种植业 639 亩,林果业 1110 亩,养羊 536 只,养猪230 头,新建生态林(速生白杨)2145 亩。移民经济收入稳中有增库区经济总收入从 2005 年底的 6886 万元达到 8586 万元,净增 1700 万元;移民人口经济纯收入从 2875 万元增加到 3890 万元,净增 1015 万元,

5、人平纯收入已从 1710 元增加到 2497 元;温饱线下移民人口从 998 户、3637 人,减少到 296 户、1079 人,脱贫 702户、2558 人。移民群体总体安定和谐累计发放原迁移民直补资金 1197.42 万元,移民将直补资金用于子女入学和外出就业智力投资,用于改善家庭居住环境,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原本库区长期存在的因家庭经济困难引发的“家庭矛盾多”问题,以及因生产生活困难产生的“移民上访多”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库区内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定祥和局面。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实施县委提出的着力构建“一圈两带”、精心打好“六张牌”、实施“四大战略”,全力建设具有实力

6、、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郧西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库区移民事业发展深层次矛盾集中显现时期。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库区经济社会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库区所在乡镇平均水平相比,移民村组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经济收入方面预计到 2010 年末,虽然移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可望达到 2500 元左右,但其水平仍将与库区农民人平纯收入相差 100 元以上,移民人均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还有 1000 人以上,移民经济收入总体偏低。土地资源方面全县库区村组的人平耕地只有 0.55 亩,其中人平耕地在 0.3 亩以下的有 8 个村、57 个组,移民人口达 2600 余人,有 3 个村、23 个组、移民人口 1200

7、 余人的人平耕地只有 0.2亩,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方面一是由于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夹河关电站工程,部分乡镇干线公路和村组公路、桥梁、码头、通信设施将被淹没,需要重新复建;二是近年新修的公路晴通雨阻,亟需硬化;三是部分村的村组公路在各水库蓄水淹没后至今没有恢复。据不完统计,南水北调需复建公路近 100 公里、桥涵 700 延米、码头 8 处、电信电缆 15 公里;夹河关电站工程需复建公路近100 公里、桥涵 300 延米、电信电缆 45 公里;还有 80%的组有近 300 公里公路需要新修,有近 250 公里新修的公路需要进行水泥硬化。库区环境方面有相当一部分

8、长期居住在江河沿岸的移民,因缺乏必要的生存条件,在大力实施以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同时,仍常年不断地在自然坡度大的地方耕作,从而继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以退耕还林和小流域治理为主要工程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移民住房方面一是陡岭子水库库岸多处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及坍塌地质灾害,居住在滑坡体、塌岸体上的灾民亟待搬迁安置。二是至今仍住居在十分危险,且难以挡风避雨的危房之中,亟需实施移民危房改造工程以解决其眼前的住房困难。三是因夹河关电站工程的兴建,淹没线下的移民需要搬迁安置。三、库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在清醒面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将看到下五年库区发展的有利机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

9、民安置机遇原丹江库区所涉及乡镇,继续作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大坝加高工程的淹没区和库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和水质安全区,作为全市移民搬迁安置的所属辖区,作为国家200 多亿移民安置补偿、工程补偿以及调水后制约库区当地发展补偿投资受益主体之一,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国家继续实施后期扶持政策机遇国家 2006 年出台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新时期水库移民的扶持范围、扶持标准、扶持期限、扶持办法等作出了重大调整,其扶持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十二五”内我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将能够继续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可达到近 4000 万元。陡岭库区滑坡灾

10、民搬迁安置机遇陡岭子库区严重滑坡灾情显现后,通过多方汇报和争取,已赢得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及时对陡岭子库区滑坡险情做出了重要批示,并将省直部门支持滑坡体灾民避险搬迁问题以省政府 155 号专题会议纪要明确下来。夹河关电站等水电工程建设机遇由中广核投资开发的汉江白河(夹河)电站,2009 年 6 月正式开工建设。由县汇丰水电公司作为建设责任单位开发的天河流域水电梯级综合开发项目之一的天河电站,于今年 2010年 1 月开工。这些水电工程的建成将发挥出“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批移民”的历史性作用。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11、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开发性移民工作方针,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为移民解困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移民素质为核心,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基本原则1、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要优先解决农村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优先解决淹没耕园地较多或移民安置数量较多村组的基础设施问题,同时兼顾分散安置移民、调出耕园地安置移民的原住村民生产生活问题。2、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就是要在建设内容、产业发展和项目选择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进行合

12、理安排;产业发展方面,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不能搞一刀切。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移民意愿的原则。就是要努力提高移民的素质,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建设内容、产业选择、项目立项等方面,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4、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严格保护耕地的原则。要通过土地开发和土地调整等手段,增加移民人均耕地的数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减少耕地资源的占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坚持开发性移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原则。就是在国家的帮扶下,动员移民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规划目标通过加大投入,到

13、2015 年,使移民的耕地占有水平明显提高,库区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尽快恢复和重建、库区生态环境和移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200 元以上,库区和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十二五”末的平均水平。具体目标:1、移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 7%以上,达到 3200 元。2、移民人均新建或改造基本口粮田 0.15 亩。3、恢复重建和硬化南水北调和夹河关电站淹没的村组公路 200 公里、桥涵 1000 延米、码头 8 处、电信电缆 60 公里;新修和硬化村组公路 70 余公里,解决 50%以上原居民组的交通问题。4、新建生态林 2000 余亩,使库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4、5、陡岭子库区滑坡体重度危房户,以及夹河关电站库区移民全面得到搬迁安置;农村移民危房改造完成 100%。6、完成全县移民信息网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五、规划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建设1、基本口粮田及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项目规划基本思路通过最大限度和可能地实施新土地开发和农田的渠系配套等措施,使新开发和配套后的耕地,能基本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质量达到规划设计标准,以逐步提高移民人均耕地占有水平,初步达到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规划项目一是 2011-2013 年,在库区 10 个乡镇的 30 个村,投资 1300 万元,新土地开发 2600亩,其中 2011 年投资 500 万元,建设规模 1000 亩;20

15、12 年投资 500 万元,建设规模1000 亩;2013 年投资 300 万元,建设规模 600 亩。二是 2014-2015 年,在库区 5 个乡镇的 5 个村,投资 200 万元,新修渠道 5000 米,其中 2014 年投资 100 万元,建设规模 2500 米;2015 年投资 100 万元,建设规模 2500米。2、库区交通项目规划基本思路为尽快恢复南水北调和夹河关电站淹没的交通设施,有效地解决库区当前存在的交通问题,交通项目建设拟按照重点安排新修和硬化等级公路,新修通村到组的村级公路、硬化合并后行政村的原自然村主干公路,配齐桥涵。规划项目一是 2011-2013 年,在库区 7

16、个乡镇的 25 个村,投资 2770 万元,新修和复建公路277 公里,其中 2011 年投资 850 万元,建设规模 85 公里;2012 年投资 350 万元,建设规模 35 公里;2013 年投资 1570 万元,建设规模 157 公里。二是 2011-2015 年,在库区 8 个乡镇的 35 个村,投资 4125 万元,硬化水泥路 275 公里,其中 2011 年投资 1050 万元,建设规模 70 公里;2012 年投资 750 万元,建设规模50 公里;2013 年投资 1125 万元,建设规模 75 公里;2014 年投资 600 万元,建设规模40 公里;2015 年投资 600 万元,建设规模 40 公里。三是 2011-2013 年,在库区 5 个乡镇的 18 个村,投资 2540 万元,新(复)建桥梁1050 延米,其中 2011 年投资 640 万元,建设规模 265 延米;2012 年投资 900 万元,建设规模 375 延米;2013 年投资 1000 万元,建设规模 410 延米。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