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99130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压轴题中考化学压轴题1、如右图所示,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 X,广口瓶内放有固体 Y,若使图中小气球鼓起,则液体 X 和固体 Y 不可能是AX 是水,Y 是氧化钙BX 是稀硫酸,Y 是铁粉CX 是水,Y 是硝酸铵DX 是稀盐酸,Y 是纯碱2、将炭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后,最终得到黑色固体,其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则铜粉在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 )A. 15.8%B. 20% C. 80%D. 84.2% 3、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ABCDXNaOHCa(OH)2Fe2O3CuYNaNO3CaCl2FeCuO2Na2SO4CaCO3Fe

2、Cl2Cu(OH)24、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小明利用这包粉末,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验证并分离铁粉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2)若要进一步分离镁粉和氯化钠而得到干燥的镁粉,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 、洗涤、干燥。在前两步实验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 (填一种) 。(3)在(2)所得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对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小明作如下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硫酸镁。猜想2:溶质有硫酸镁和 (填化学式)。经查阅资料:硫酸镁溶液酸性极弱。若要检验猜想2是否正确,能不能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为试剂? (填“能”或“不能”

3、 ) 。小明选用一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从而肯定了猜想2是正确的,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化学学习中有所体现。请分析题意,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右下图实验一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实验你认为实验室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杂质的最佳试剂是 ;理由是: (2)写出右图实验二中“更快”的化学方程式:。造成两者反应速度快慢不同的因素是 (3) “更强” ,辩论见风采。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场辩论赛。辩论主题是“1 + 1 等于不等于 2。 ”甲方认为:1 + 1 等于 2。乙方认为:1 + 1 不等于 2。请根据溶溶

4、液的相关知识液的相关知识判断。如果你认为甲方正确,请举一例 ;如果你认为乙方正确,请举一例 。6、根据下表信息回答:(1)相对原子质量为 20.18 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为_,核电荷数为 13 的元素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 ) 元素。(2)与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 (填元素符号) ,周期表中 2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3)核电荷数为 11 元素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其氧化物化学式是 。(4)原子序数为 12 和 16 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7、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A B C D E F G H(1)A 的名称是 ;(2

5、)提纯的步骤是:溶解、 过滤 、 、计算产率;(3) “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8、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 NaOH 溶液各 10 mL 混合,用 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 x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

6、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发现盛放 NaOH 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可能是 NaOH;你认为: 可能是_; 可能是_。9、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方案一:先用 pH 试纸测定 NaOH 溶液的

7、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 pH,如果测得的 pH 逐渐变小且小于 7,则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是: 。 (2 分)(2)简述强调“测得的 pH 小于 7”的理由: 。方案二方案二:先在 NaOH 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 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可能是酚酞溶

8、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编号盐酸NaOH 溶液t/13.652.003.523.654.00x37.308.0014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2)为验证猜想,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

9、中的二氧化碳无关。(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10、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 C、H、O、Cu 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己知这种蓝绿色是氯化铜溶液。(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猜想】可能是氢气;可能是甲烷;还可能是 【实验】请设计一个简单的验证你提出的猜想,写出操作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下:操作 a 的名称是 ,完成该操作需要的玻

10、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蓝绿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的生成物有:_;确定固体 M 中加入 B 是否已经过量的方法有:_。11、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 MgCl2、CaCl2及不溶性杂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粗盐的提纯进行了探究,没汁如下实验流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见右表) (1)操作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操作的名称为 。若在蓝绿色溶液固体 M铜加入过量铁粉操作 a加入过量的 B操作 a操作结束后发现溶液 A 仍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 。(2)操作是在加热条件下不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的 pH=7。该操作的目的是 。(3)操作是将溶液 B 倒入 (填仪器

11、名称)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 时(填现象) ,停止加热。12、草酸钙(化学式为 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取 12.8g 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t2时问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同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3)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强和

12、小明两位同学另取 12. 8g 草酸钙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aC2O4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2HCl=CaCl2+H2C2O4;草酸(H2C2O4)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设计方案并实验】同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小强取少量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小明另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 。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 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 “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 。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1)步骤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溶液的目的 。 (2)已知气体 C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 HAC 表示,写出步骤的化学 反应方程式 。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