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7780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分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58宁夏教育资源大厦宁夏教育资源大厦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2 / 58目录目录一、前言1.1项目名称:P41.2项目概述:P4二、宏观政策背景分析2.1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P52.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P142.3 宁夏基础教育信息化大平台建设方案P202.4 政策环境分析小结三、市场需求分析3.1 宁夏教育产业发展现状调研P233.2 中国教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P253.3 现代都市新型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及远程化P323.4 关于民办教育产业孵化园(教育资源大厦)调查P333 / 58

2、四、项目资源优势4.1项目基址P364.2项目 SWOT 分析P374.3项目需求分析P38五、项目规划方案5.1项目规划原则P425.2 项目规划业态P435.3项目重点规划介绍P445.4项目规划示意P46六、项目辐射范围P49七、项目建设的现实意义8.1 社会效益P508.2 经济效益P538.3 教育效益P53八、项目风险和应对措施P544 / 58九、总结P60十、备注P61一、前言1.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IT 电脑培训,外语培训 ,企业管理培训 ,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 ,中小学教育辅导 ,才艺培训,家教,学前教育培训等业态是项目整合资源的主要目标,而从未来发展的形式来看教育培

3、训与信息产业密不可分,同时教育培训信息化也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的有力手段,所以凸显项目的信息化将是项目一个很大的卖点,从现今教育培训发展的形式来说:著名教育机构的网上公开课已经成为潮流,北大、清华、耶鲁、哈佛等教育资源扩展使知名学府高等级的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共享,所以教育资源大厦现代化技术整合全球教育资源成为可能,打造这一业态将在行业内成为领先。同时我司建议这一业态在案名上进行体现,即:教育资源信息大厦教育资源信息大厦5 / 58形象定义: 区域内教育、培训航母,行业榜样,同步世界的信息平台。职能定义:宁夏境内教育、培训、信息服务中心,产业基地。社会效益:带动宁夏教育培训信息产业进入规模化、

4、规范化的里程碑。经济效益:一批中小信息、教育培训机构的创业孵化地。政府影响:整合教育产业的先行者,具有社会责任的先进地产企业。2.2.项目概述:项目概述:教育资源信息大厦总计划占地面积15亩,计划建筑业态为商住结合、青年公寓、教育产业信息化中心、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宁夏教育产业地产化开发的空白,并形成宁夏地区中小型教育机构的集群式产业孵化基地,其以城市稀缺教育产业用地,具备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项目地处中山北街与裕丰巷交汇处,是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原有的“工商职业学院(南校区)”在银川拥有较高知名度,同时临近上海东路城市主干道,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其毗邻上海东路,地区城市轴线

5、中山北街,处于生活商住核心。 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创新教育竞争机制、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宁夏相对落后的民6 / 58办教育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教育资源信息大厦的出现将有力的整合民办教育、学前教育的、职业培训等相关领域资源,打造集品牌化、规模化、信息化于一身的民办教育培训基地和产业孵化中心,为宁夏乃至西部的培训教育市场树立榜样,同时是以实际作用和影响力推进宁夏民办教育培训市场发展。二、宏观政策背景分析1.1.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

6、育厅等部门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意见( (试行试行) )的通知的通知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促进我区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意见:1)1) 进民办教育发展进民办教育发展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在促进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高。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凡有利于加快

7、教育发展、有利于推教育体制与办学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民办教育形式都应大力支持,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2)2) 办教育发展优惠政策办教育发展优惠政策7 / 58各地要把民办教育的发展和民办学校用地纳入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民办学校新建、改扩建用地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教育划拨用地不得改作其他用途。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用房建设涉及的城市建设配套等行政性收费、服务性收费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民办学校的供电、供水、供气等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捐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出资人要求

8、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按有关法律法规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校办企业、后勤服务享有与公办学校相同的税收政策。3)3) 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民办教育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民办教育鼓励和支著区内外及境外企业、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单独或联合投资举办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开展合作办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办学校组建集团式办学实体。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办学领域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支持民办教育举办者进行资本运作,多渠道引进和扩大资金来源。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办学,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

9、和办学类型多样化。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适应于民办学校发展的信贷服务项目和信贷品种,通过收费权抵押、信誉贷款及其他方式为民办学校提供贷款服务。4)4) 落实民办学校资助政策落实民办学校资助政策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各地可根据义务教育的需要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其承担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县级政府应参照民办学校接收义务教育学生的数量和当地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安排其相应的教育经费。受委托的民办学校向协议就读的学生收取的费用,不得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享受与相应公办学校在校生同样的国家资助政策和学费减免政策。5)5) 支持民办

10、学前教育发展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8 / 58各地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通过保证合理用地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低收费服务;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空余的农村、城市(镇)教育资源,采用公建民办等方式发展民办学前教育,扩大民办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比重。6)6) 支持民办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支持民办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民办学校在招生政策上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将民办学校的招生纳入统一的招生计划。民办高校

11、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和国家相关规定自主设置专业、开设课程、编制招生简章,报自治区教育厅审查备案后实施。鼓励高等民办学校面向全国招生。7)7) 维护民办学校合法权益。维护民办学校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民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秩序。严禁对民办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严禁侵占民办学校合法的财产和教学场所。2.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2011-2020年)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

12、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现就促进我区民办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9 / 581)1) 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加强职业院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实习实训等关键业务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支撑学生、教师和员工自主学习和科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2)2) 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13、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3)3) 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关键技术应用为突破口,适应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开展人才需求、就业预警和专业调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增强职业教育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针对性与支撑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大力发展远程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