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市府办发〔2009〕33号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97684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市府办发〔2009〕33号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赣市府办发〔2009〕33号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赣市府办发〔2009〕33号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赣市府办发〔2009〕33号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赣市府办发〔2009〕33号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市府办发〔2009〕33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市府办发〔2009〕33号(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赣市府办发200933 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赣州市 2009 年生猪等产业发展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属、驻市有关单位:现将赣州市 2009 年生猪等产业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抓好组织实施。二九年三月十七日 2 赣州市 2009 年生猪产业发展暨“651”工程工作方案为做好 2009 年全市生猪产业发展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2009 年,实现全年出栏生猪 560 万头,同比增长 12%,其中各县(市、区)常规养殖实现出栏 530 万头,通过实施“651”工程新增出栏 30 万头。全市新增应用“自然养猪法”发

2、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示范户 100 户以上,大型养猪企业治污达标面达 60%以上。新建(改扩建)12 家大型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兴国斌杰食品有限公司实现肉食品深加工 30 万头。二、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优惠政策。1、市级成立生猪产业发展办公室,县(市、区)要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重点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要把生猪产业化和实施生猪产业“651”工程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2、要制订和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出台发展生猪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创优生猪产业发展环境。(二)科学规划布局,加强污染源普查,加大生猪养殖粪污处理力度,大力推广生态

3、养猪技术。 3 1、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规划出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必须在 2009 年 3 月底完成此项工作。各地分三年对在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实行关闭和搬迁,2009 年内要完成 30%以上;鼓励引导生猪产业从限养区重点向非水源山地、果园等非禁养区转移和发展,限养区内原有猪场要逐步改造推广“自然养猪法”零排放技术。对新建、扩建年出栏 1000 头以上的养猪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通过环保验收后主体工程才能投入使用。2、各地要在 2009 年第一季度对辖区内所有猪场开展污染源普查,了解污染现状,并提出整改措施。3、

4、着重搞好养殖粪污处理。中小规模养猪场以及农户养猪主推“猪沼果(渔、菜)”立体种养和生态畜牧小区模式,按照 1 亩果园养 23 头猪进行配套。同时,积极推广“自然养猪法”零排放技术。各县(市、区)要抓好 5 个以上“自然养猪法”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提高该技术的推广普及率,全市抓好 100 户 “自然养猪法”示范户。对采用工业污水处理模式的大型养猪企业,要严格实行粪污干湿分离及污水综合处理技术,建立大型沼气工程、沼气发电、曝氧发酵和生物氧化塘等设施,确保 60%以上的企业实现排污达到国家二级污水排放标准,或逐步改造成“自然养猪法”零排放技术。(三)实施生猪产业“651”工程,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

5、的适度规模化养殖。1、2009 年第一季度落实 1500 户养殖户,并筹措好资金,养殖 4 户全部采用“自繁自养”,在 2009 年 4 月底前建设好栏舍,养殖户按户年出栏生猪 500 头的规模进行选址、设计、建设。 (各县市发展养户任务数见下表)县市名发展户数县市名发展户数章贡30定南60赣县120龙南60大余60全南60崇义60兴国150南康120瑞金90上犹60宁都105信丰120于都150安远60会昌75寻乌60石城602、第二季度(46 月)由各县生猪产业协会组织给 1500 户养殖户每户调入二元母猪 30 头,全市共计 4.5 万头;9 月对新调入二元母猪进行配种。3、第三季度(7

6、9 月)分批调入三元杂交仔猪 30 万头给 1500户养殖户饲养,平均每户饲养 200 头,确保 2009 年新增出栏生猪 30万头。4、各县在第三季度(79 月)建立、完善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县农业(畜牧)部门要建立人工授精站,统一采购、调配、供应精液,各乡镇要建立人工授精点;要完善设施设备,培训好人员。5、赣县、大余、南康、上犹、信丰、安远、定南、兴国、瑞金、宁都、于都、会昌十二个县(市)每个县(市)建设 1 个存栏 600 头纯种 5 母猪的良种扩繁场建设项目(共计 12 个),在 2009 年 6 月底前完成栏舍等基础设施建设;7 月开始分批从原种猪场引种;10 月开始分批对纯种母猪进行

7、配种。6、重点扶持加大集团原种猪场、五丰畜牧科技公司原种猪场,确保年供纯种母猪 7200 头,其中加大集团原种猪场供种 4000 头,五丰畜牧科技公司原种猪场供种 2000 头,从其他原种猪场调入1200 头,保障本市生猪扩繁场建设用种。7、2009 年 12 月底前落实好 2010 年新增养殖户。8、兴国斌杰食品有限公司于 2009 年下半年起开始收购,6 月底与各县(市、区)生猪产业协会签订购销合同,提出生产计划并分解到各县(市、区);县生猪产业协会与各生猪专业合作社或养殖户签订合同,并对计划进行合理细化到户(场);为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兴国斌杰食品有限公司制订出详细的生猪收购质量标准,对计

8、划内生产、符合收购质量标准且检验合格的生猪,兴国斌杰食品有限公司全部收购用于加工。 (四)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户规模养猪。各地要重点依托兴国斌杰食品有限公司、正邦、温氏、正大集团和深圳中宝(安远)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组建“公司+小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经营联合体。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发展联结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自身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供种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模式,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6 (五)加强新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提高全市养猪技术水平。1、计划在 2009 年 4 月份由市农办牵头,市农业局、赣州农校具

9、体实施对县产业协会、生猪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人员开展一次培训,培训内容为养猪前沿科技、种猪养殖技术及配种技术、肉猪无公害生产技术等,培训人员 100 人次。2、以定南县为“赣州自然养猪技术培训基地”,分别于 2009 年5 月和 8 月在定南县各举办一期推广“自然养猪法”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为各县市养殖大户,培训人员 200300 人次。3、由各县农办牵头,县农业(畜牧水产)局计划在 6 月份、9 月份分两期对合作社、养殖小区、养殖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猪场疫病防控技术、养猪实用技术、 专业合作社法与市场营销等内容,培训人员 5000 人次。4、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户

10、联系制度,县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乡镇动物防检员每人联系养殖户(场)10 户(场),从选址、建栏到引种、配种、分娩、保育、育成、育肥全程每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发展一户,指导一户,成功一户。各县(市、区)必须于 2009 年3 月份把落实的进场入户技术人员名单上报市农业局畜牧兽医站。5、2009 年第一季度由市农业局组织编印赣州市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标准汇编、 赣州市无公害生猪标准化生产作业指导书,指导养殖户开展生产。(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解资金投入瓶颈难题。各地要与有关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安排生猪 7 产业发展专项贷款,签订银行养殖户贷款合作协议。采用信誉担保、抵押贷款、

11、联户担保等形式为养殖户栏舍设施建设、购进种母猪、流动资金提供低息贷款。确保 2009 年新发展的 1500 户贷款面达 70%以上。(七)加强督查和调度,严格实行考核考评。将生猪产业化和“651”工程列入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评内容,并实行重点调度和督查。市里将于 6 月底对各县(市、区)发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召开一次调度会,通报工程实施进度和工作情况;12月底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年终考评。 8 赣州市 2009 年甜叶菊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 2009 年甜叶菊产业发展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财税增长为目的,以“公司+农户”为发展模式,大力抓好

12、甜叶菊生产的技术培训、种苗繁育等工作,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目标任务在认真抓好赣县 1.3 万亩、宁都 0.3 万亩甜叶菊大田生产的同时,重点抓好各有关种植县(市)甜叶菊生产的发展规划制定、技术培训、种苗繁育等基础性工作。通过政府和“谱赛科(江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赣州菊隆高科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为宁都等 10 个规划种植县(市)培训好 350 名甜叶菊生产技术人员(不含赣县),繁育好 2010 年全市新发展甜叶菊 3.4 万亩(新老面积 5 万亩)所需的种苗。三、工作措施(一)提高对发展甜叶菊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甜叶菊原产南美亚热带地区,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最适宜生长气

13、温为 2030,能耐-5的低温。这与我市的气候条件相吻合。甜叶菊的加工产品甜菊糖是一种继蔗糖和甜菜糖之外的第三大糖料,具有纯天然、高甜度、低热值、食用安全等特点,甜度为蔗糖的 200-300 倍,而热量仅为蔗糖的 1/300,广泛应用于饮料、食品、医药、酿酒、烟草和日用化工等用糖领域之中,同时也是糖尿病、 9 肥胖症、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和龋齿等忌食糖者以及追求健康、美丽的人们最理想的代糖品,被世界食品权威人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功能性甜味剂,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各实施县要充分利用媒体、会议、黑板报、资料、光碟、标语、宣传车和菊农现身说法等各种形式把当前甜菊糖产业的产销形势、发展前

14、景、扶持政策和我市发展甜叶菊生产的独特优势以及良好的种植效益等宣传好、宣传透,使之家喻户晓,大力提高规划种植区广大干群对发展甜叶菊生产的认识和自觉性,切实营造发展甜叶菊生产的浓厚氛围。(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重点种植区域。根据我市各地的种植基础和地理区位等情况,市里制定了赣州市 20102013 年甜叶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规划赣县、宁都、兴国、于都、会昌、瑞金、南康、信丰、大余和崇义、上犹 11 个县(市)为甜叶菊种植区域,计划到 2013 年全市甜叶菊面积发展到 40 万亩,总产量达 6 万吨以上,并按年度分解到了各县(市)。各有关县(市)要按照市里的方案,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好相应的发

15、展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搞好区域布局,确定好发展的重点乡(镇)、村,出台扶持措施。有关方面要积极帮助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为种植大户提供发展甜叶菊生产所需的耕地。(三)抓好技术培训,构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甜叶菊在我市虽有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分布区域、种植规模一直不大,广大干群对其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对育苗与栽培管理技术的掌握,尤其是对目前推广的新品种更是如此。因此,有关市、县两 10 级要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工作,这是事关甜叶菊产业发展 成败的一个关键。要根据甜叶菊生产的关键环节,就整地作畦、盖膜待栽、大田移栽定植、田间管理、收割脱叶和秋季扦插育苗等分期举办好技术培训班。培训采取课堂讲解、印发资料、跟班学习

16、、现场演练和媒体传播等方式相结合,系统培训与单项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并聘请富有种植经验的菊农进行现身讲解,不断提高培训效果。2009年全市将依托赣县的生产基地,为宁都等 10 个甜叶菊规划种植县(市)培训 350 名甜叶菊生产技术人员(不含赣县),其中实行在甜叶菊生产全过程跟班学习的学员 45 名。各县(市)具体的培训和跟班学习人员名额见附表。(四)搞好种苗繁育,切实保障生产用苗。优质种苗是落实种植面积的重要前提。谱赛科公司和赣县等各有关规划种植县(市)要按照全市 2010 年新发展 3.4 万亩甜叶菊面积(新老面积 5 万亩)的计划,以 1 亩苗床:30 亩大田(亩栽 0.91 万株)的比例,培育、备足好优质种苗。繁苗用的原种母苗由谱赛科公司提供,生产用苗由赣县等各规划种植县(市)组织繁育,谱赛科公司要给予大力支持与扶助。(五)加大扶持,力促产业发展。各级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用于抓好宣传发动、技术培训、种苗繁育等工作。各规划种植县(市)要将甜叶菊纳入新农村产业发展“以奖代补”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