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97047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23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232017-2023 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目录)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目录)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2017-2023 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趋势报告(目录)(目录)【出版日期】2017 年【交付方式】Email 电子版/特快专递【价 格】纸介版:7000 元 电子版:7200 元 纸介+电子:7500 元【报告链接】http:/www.chinairr.org/report/R05/R0502/201711/15-244108.html报告摘要及目录报告摘要及目录机械工业指

2、机器制造工业。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矿山设备、冶金设备、动力设备、化工设备以及工作母机等制造工业。机器制造业是工业的心脏,它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等提供技术装备,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机器制造工业的发达与否及机器装备的自给水平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真正标志。机器制造业的门类多,现在已成为拥有几十个独立生产部门的最庞大的工业体系。由于机器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技术性

3、强,所以实行生产专门化、标准化、自动化对于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广义机械工业:指凡用金属切削机床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工业部门。狭义机械工业:指机器制造工业。通常多采用后者。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日发布的“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我国机械工业发展战略及特点-发展战略特点1主攻高端战略要主攻高技术产品,加快发展目前严重依赖于进口的高端机械产品,将以前“吃

4、不了”的需求变成“十二五”的增长空间。要致力于传统产品向精品的升级,解决传统产品“做不好”“不做好”的痼疾,提升中国机械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形象。同时,要力促产业结构高端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因势利导,发展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聚区。2创新驱动战略“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从过度依赖于能源、资源等要素投入驱动发展,转向更多地依赖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和人员素质提高驱动发展。实现“创新驱动”不仅需要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强行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此外,根据诸多国产化依托工程的成功经验,还要特别注意争取用户

5、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以更多更好地落实自主创新的市场条件。3强化基础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机械工业在许多主机国产化的进程中,实行了先在世界范围内采购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系统集成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逆向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成就了主机产业的高速成长。但随着高端主机产业规模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数量、水平还是交货期,都已感受到国际竞争伙伴越来越强烈的有意制约。 “十二五”机械工业必须千方百计地强化基础件、基础技术、基础工艺等机械工业的共性基础领域。在加强基础的问题上,要打破原有行业分割,主机行业与零部件行业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和配合,全力推进。4两化融合战略“两化融合”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融

6、入机械产品之中,加快机械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传统机械产品功能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也不仅在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企业的经营管理,使研发、生产和企业管理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大幅度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两化融合”的深度推进更在于可以促进新发展理念的建立,促进研发能力、产品水平、市场模式、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提升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管理及营销服务的效率和效益。5“绿色为先”战略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要成为“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自身生产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作为机械工业中高耗能环节的热加工企业更要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机械工业要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大力发展新能

7、源装备,为各行各业用户的节能降耗减排提供先进装备。同时,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要更加关注体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理念, “高效、低污染、能回收、资源可重复利用”等因素必须置于优先位置。要发展机械产品再制造,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目标还包括:产业向高端升级有所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型企业 R产业基础初步夯实;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推进绿色制造,力争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由 2009年的 0.425 吨标煤下降到 2015 年的 0.31 吨标煤左右,年均下降 5.9%。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3 年中国机械工业市场分析预测及前景

8、趋势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机械工业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机械工业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机械工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机械工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机械工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报告目录:报告目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全局篇全局篇 19第一章第

9、一章 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环境综述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环境综述 19第一节 机械工业定义 19一、机械工业定义 19二、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地位 20第二节 机械工业政策环境 21一、 “十三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21二、 “十三五”机械工业节能规划 23三、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对机械工业的影响 24四、机械工业政策环境小结 29第三节 机械工业经济环境 30一、国民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30二、工业经济增长情况分析 31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2四、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332015 年 6 月-2016 年 6 月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单位:亿元,%)五、机械工业经济环境小结 34第四节 机

10、械工业技术环境 34一、国内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现状 34二、国内外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差距 36三、国内机械工业研发投入水平 36四、机械工业技术环境小结 37第五节 机械工业信贷环境 37一、机械工业信贷规模 37二、主要银行机械工业信贷情况 38三、机械工业信贷环境走向 39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机械工业投资建设运营分析中国机械工业投资建设运营分析 41第一节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41一、机械工业固定资产资金来源 41二、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41三、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分布 42四、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布 42五、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分布 42六、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分布

11、43第二节 机械工业项目建设分析 43一、机械工业施工项目规模 43二、机械工业新开工项目规模 43三、机械工业投产项目规模 44四、机械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率 44第三节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现状 45一、机械工业增加值 452015 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5%,低于上年增速 4.5 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速(6.1%)0.6 个百分点。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为近年来少有,凸显了行业形势的严峻性。2010-2015 年我国机械工业经营数据分析2015 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2.9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3.32%,增速比上年回落6.09 个百分点,但高于

12、同期全国工业增速(0.8%)2.52 个百分点。二、机械主要产品产量 45三、机械工业进出口 47四、机械工业经济效益 47第四节 机械工业竞争状况分析 48一、机械工业竞争格局 48二、机械工业兼并重组 49三、机械工业海外拓展 50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机械工业科研投入及创新分析中国机械工业科研投入及创新分析 51第一节 机械工业科研经费投入 51一、机械工业科技经费投入规模 51二、机械工业科技经费投入强度 51第二节 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创新 52一、机械工业基础技术攻关 52(一)铸造技术 52(二)锻压技术 52(三)焊接技术 52(四)热处理技术 53(五)表面工程技术 53(六)计算机

13、辅助技术(CAX) 53二、机械工业前沿技术研发 54(一)挖掘机械前沿技术 54(二)起重机械前沿技术 55(三)路面机械前沿技术 56(四)混凝土机械前沿技术 57(五)铲运机械前沿技术 58(六)桩工机械前沿技术 58(七)破碎机械前沿技术 59(八)机械零部件前沿技术 59第三节 机械工业体制创新模式 62一、国机集团体制创新模式 62二、中联重科体制创新模式 71三、徐工集团体制创新模式 74四、杭州叉车体制创新模式 76第四节 机械工业人才创新模式 77一、机械工业人才需求状况 77二、机械工业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规模 77三、机械工业科技活动人员占比 78四、机械工业人才创新模式 7

14、8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机械工业两化融合调研及重点方向中国机械工业两化融合调研及重点方向 85第一节 机械工业信息化应用调研 85一、机械工业调查样本信息 85(一)调研企业地区分布 85(二)调研企业性质构成 85(三)调研企业规模构成 86二、机械工业整体信息化应用情况 87(一)主要信息化系统应用普及情况 87(二)主要信息化系统集成应用情况 88三、机械工业各领域信息化应用情况 89(一)研发设计领域信息化应用情况 89(二)生产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情况 93(三)企业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情况 95第二节 机械工业两化融合发展评估 99一、机械工业两化融合发展评估体系 99(一)两化融合评估主

15、要目的 99(二)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99二、机械工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100(一)两化融合评估工作进程 100(二)两化融合样本评估情况 101第三节 机械工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方向 104第五章第五章 中国机械工业节能技术及装备分析中国机械工业节能技术及装备分析 106第一节 工业节能发展形势与目标 106一、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分析 106二、工业节能发展形势分析 107(一)能源供给紧张 107(二)能源价格走高 107(三)政策推动 108三、工业节能主要发展目标 109(一)总体目标 109(二)主要行业目标 109(三)主要产品目标 109(四)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110第二节 工

16、业节能投资情况与需求 110一、工业节能设备投资需求 110二、重点节能工程投资需求 111三、工业节能细分领域政策分析 112(一)钢铁 112(二)化工 118(三)建材 122(四)电力 123第三节 工业节能技术分析 125一、选用高效电机 125二、采用变频技术 125三、无功补偿技术 125四、利用各种余热 125第四节 主要省市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125一、上海市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125二、山东省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127三、江苏省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129四、黑龙江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130五、江西省工业节能行业发展现状 131第五节 能量回收利用设备 133一、螺杆膨胀机 133(一)设备技术特点 133(二)主要竞争对手 134(三)设备市场容量 134二、高效换热器 135(一)设备产品分类 135(二)市场需求分布 135(三)市场规模分析 135(四)主要竞争对手 136(五)市场发展前景 137三、余热锅炉 137(一)市场发展现状 137(二)主要应用领域 138(三)市场竞争格局 138(四)市场应用前景 139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