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96751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2013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题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年2013 学年度下期学年度下期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期末复习题题一、简答或论述 1简述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要义的概念和内 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2、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2简述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主要任务。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 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3、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4、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

5、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6、,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4简述欧债危机给中国制定金融政策的启示。没有实业实体经济支持的地产、金融、服务业很脆弱。制定金融政策要让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而不是股市、房地产这些看起来很容易暴富的地方流动。另外对比德国和希腊,福利制度不是凭空能建立的,只靠借债度日也是不好过的。5简述我国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处理中日钓鱼岛争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1、不谈判。主权不能谈判,无法做到这个的国家是失败的。2、寸土必争,寸土必守。

7、无法守卫国土的国家是弱懦的。6简答我国当前对外工作的新思想新理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虽然世界经济面临复杂严峻局面,但全球化进程仍将在曲折中发展。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深入,这是世界大发展在文化领域的体现。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给各国和全球治理带来新的课题。这“四化”相互交织、彼此联动,反映出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四个重大趋势性变化。 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既

8、有继承又有发展。一方面,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重申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大政方针,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对外工作又有一些新思想新论断。一是对我国国家地位和所处环境作出了重要判断。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引导大学生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二是突出了“共赢”思想,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

9、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三是明确了对外交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强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7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值学说的内在要求。从历史上看,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总结出了适应自身制度形成和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精神支撑。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的社会形态,在社会运动进程中需要也应当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深化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的认识提供了根

10、本前提,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学说。二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把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团结和凝聚起来,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

11、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四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大众化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总结提炼出科学准确、通俗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8. 谈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理解。1、第一个倡导,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就是要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

12、念,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精神,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世界瞩目的这一宏伟目标,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一起,升腾开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必然是这个国家的共同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作为一种社会共同理想,支撑着

13、人们的精神世界,指明和引领现实社会向着这个方向前进。如果一个国家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必将影响并引导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的坚实基础。2、第二个倡导,彰显了社会风尚风貌的时代要求。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在全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并形成主流价值体系,就会改变人们观察世界的观念、思路、方法和视角,改变人们评价事物的基本标准,

14、人治、特权、等级等腐朽落后的观念,就会从根本上铲除。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整个社会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制和法律体系,必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3、第三个倡导,体现了人民道德信仰的基本共识。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人心,形成共识,这对于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的政务诚信

15、、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加了社会活动的交易成本。面对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开放开明的心态和气度,以博大的胸襟和风范,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营造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9.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方法。http:/ GDP 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

16、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 ,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 “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