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教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6566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头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石头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石头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石头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石头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头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头城》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头城教案1整体感知刘禹锡的石头城通篇写景,前两句写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后两句借月抒情,其中渗透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寄寓着对国运衰微感慨;2.学法指导石头城寄寓国运衰微的感慨。应把握凄凉的感情基调。3、文题解读石头城:题目点明了怀古的地点石头城,即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到唐朝时已经衰败,所以诗人发出了感慨。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2、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4、主旨:这首诗抒发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对唐朝统治者荒淫奢侈的沉痛讽喻。石头城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

3、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中华书局校点本 1999 年版)。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即战国时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为石头城。这首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唐高祖五德九年(626)开始废弃石头城,到刘禹锡写此诗时已有 200 年,早已成为“空城”。指秦淮河。指石头城上的矮墙。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

4、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 ”,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这句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句意思是说:潮水拍打着“空城”,虽

5、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 ,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着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但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沉,

6、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对这首诗曾叹赏不已,当读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时,不禁赞叹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可见其感动之深和评价之高。不过,后来的诗人并不因此而搁笔,咏金陵的诗词还是层出不穷,只是很少能达到刘禹锡这首诗的水平罢了。石头城:用写景寄寓感慨这首诗一开始就写空城四周的

7、景色。你看,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在这种苍莽凄凉的氛围中,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代帝王之都为什么会变成一座空城呢?后两句其实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这时,诗人仿佛指着那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明月,它就是历史的见证啊!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女墙这一边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全诗句句写景,

8、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1、 题解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唐诗别裁,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写此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进行内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原是战国朝代梦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2、齐诵全诗。指名回答:全诗都写了哪些“境”?(1)山围故国(2)潮打空城(3)月达女墙3、分组讨论:“境”所含的“意”是什么?境 1 所示:群山依

9、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境 2 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境 3 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钨地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4、比较阅读:这首诗与李白的越中览古均为怀古之作,但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两首诗均借景抒情,但刘诗并无“只今惟有”现实之景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寄情的内容通篇都溶

10、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诗境更浑厚深远。5、译诗群山依旧围绕在故都周围,江湖拍打城根后寂寞退回。淮水东边那旧时的月亮,夜深时仍然还照过女墙来。6、鉴赏这首席诗通篇都是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经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

11、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镇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格 IO),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管吏,同宦官 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元和十年, 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尚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上面这首诗, 就是元镇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吸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 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 绘了周围是物的暗

12、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 是极度震惊,万股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 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桧光焰的 t残好。;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 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木来 无所谓寒,。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一连风、雨 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线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人寒窗”两句,既是景 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台无垠”。 诗中“垂

13、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卜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镇初遭贬滴、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 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镇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无惧此句也是如此。其中的“惊”,写出了 “情”当时震惊的感情滇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肘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倩”不 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维妙维 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 句也更加传神。既日“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 了,这就表明:震惊之巨

14、,无异针刺然成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 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像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雨吹风入寒窗”。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 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作者对白氏被吸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恢根,还是悲 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 刻”,也就是说,是有干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 作者写了这个“惊”的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

15、藉,情深意浓,诗 味隽永,耐人咀嚼。过华清宫一、了解写作背景简介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 “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三、研讨诗歌:1、起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写写哪里的景色?写华清官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

16、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收之意,有双关意味。雍大记云: “东绣岭在骊山右,西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应为想象之词。2、 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写华清宫的景象。“次第”的意思是什么?说说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次第依次。作用:山顶千门依次打开,可见守门者早就奉命等候,显出皇帝对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表现唐玄宗的荒唐和杨贵妃的恃宠而骄。由此一词可见全诗主旨,实为枢纽之词。(杜甫:江头宫殿锁千门)3、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当时“以驿马驰递,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者甚众”; “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