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叙事特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96493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的叙事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史记》的叙事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记》的叙事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的叙事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史记的叙事特点摘 要: 史记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在“本纪” 、 “世家” 、 “列传”中不仅以纪实的方法完成 了对历史性事件、人物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实中有机地融入了“虚”合理 虚构的成分,以天才的艺术思维和高明的表现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突出 的文学色彩,显示了有别于传统史书的历史人物叙述方式,在“史”的叙述中有着浓郁的小说因素,为后来的 小说发展提供了借鉴。关键词: 史记 ; 叙事特点;人物形象;实录性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 列传五种形式,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史记

2、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 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 加了“太史公”三字。 “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 “公”是美称, “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 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 ,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 公记” 、 “太史公书” 、 “太史公传” 。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 ,或称“太 史公记” ,也省称 “太史公” 。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 “史记”由通称逐渐 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 大

3、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文学史纲)。司马迁的史记其主旨是“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 “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至于其形成,则是司马迁在“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基础上惨淡经营的成果(报任安书 ) ,它完成了自上古(黄帝)至汉初(武帝太初)三千年间的历 史发展展示,是古代历史的伟大叙述,更是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的高超演义。司马迁还运用了材 料的使用和酷文的转换来达到这种“春秋笔法”的创新。材料的运用中,他力图通过互文法,相 互参照,又更是使用了将不再外功,相不在内管的奇特材料安排,把褒贬都突出表现出来,见其 运用材料时的匠心

4、独运。如:蔺相如把功立在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上,却没有多描写其出现在 协助赵王处理内政事务上面。 史记的叙事具有实录性的特点,司马迁的史记在叙事上的实 录性特征,不仅得到了自汉以来历史学家的肯定, 而且也经历了一些出土文物和文献的应证。陈 直在史记新证中说:“太史公作殷本纪, 合于殷墟甲骨文者, 有百分之七十。推之夏本 纪, 虽无实物可证, 亦必然有其正确性。如楚世家之楚侯逆, 楚王頵, 皆与传世铜铭文相 符合,尤见纪载之正确性。又如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蔡世家 ,则蔡侯后期世系, 即无 从参考。更如汉兴将相大事年表 ,所记立大市、立谷 口邑、立阳陵邑等,皆不见于汉书 ,反与出土古物若合符

5、节。 ”历年来的出土文献, 都证实了 司马迁史记所记人和事的真实和可信, 而史记的真实记述又为我们研究出土文物和文献 提供了可靠的线索和依据。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叙事的实录性特点, 已是无可质疑的了。史记中, 司马迁能跳出当时人们对刘邦一味赞颂的氛围, 冒着丢掉性命的生命危险, 以 史家的胆识, 如实地“实录”了刘邦的行迹, 表现出强烈的叙事实录性特点。司马迁不仅在叙写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时能做到叙事的实录性,而且就是在叙写本朝皇帝汉武帝时, 也能做到“文直、 事核”, 坚持叙事的实录性。司马迁是汉武帝时代的人,史记中记载汉武帝生平事迹的今上 本纪已早不存在, 据说, 汉武帝闻司马迁作史记, 便下

6、令取景帝及已本纪观阅, 以为 不当, 怒而削去之。现在史记中的孝武帝本纪是后人从封禅书中截取文字补缀而成。 这一传言虽然不可信以为真, 但今上本纪确不复存在, 丢 失得奚侥。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司马迁对汉武帝的叙写是实录性的,从而才会引来不明不白 的丢失。当然,史记中秉笔直书汉武帝的地方还很多,如平准书中就直叙了汉武帝发动征 匈奴、伐大宛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匈奴列传 、 酷吏列传 、 大 宛列传 、 佞幸列传里, 司马迁对当时受汉武帝宠爱的那些权贵红人们的骄奢跋扈、贪纵无耻等进行了揭露和鞭挞, 这也是对汉武帝专横、残暴的如实抨击。这样的内容, 如果不是尊重事实 的实

7、录性叙事, 肯定会遭到删改,甚至会受到封杀, 根本不可能流传至今。从这一层面分析, 司马 迁对汉武帝的行为、对汉武帝手下的官吏、对这些官吏统治下的社会现象的叙写,可以说是真实 的,是实录性的。 司马迁“考而后信”的叙事, 收到了记史很好的社会效果, 使史记实现了“文直、事核” 的实录性特点,对此,钟惺有很精辟的评价:五帝本纪赞不作一了语。其一段传疑,不敢自 信之意,往往于运笔虚活承转处见之, 字字是若存若亡光景, 其引证原委又似历历有据, 正其不 敢自信处。盖多闻而能阙疑, 多见而能阙殆也。 “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 是作史之本;“择其言 尤雅者”, 是作史之法。一部史记, 要领尽此矣。 而

8、且司马迁的史记在总体方面上,它的构成犹如电影的镜头组接,是最富有意义和表现 力的人物、事件的合构。他在纵向叙述历史的前提下,形成了以人物为叙述核心的个体叙述链接。 司马迁选择了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又进一步精选了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风云人物, 把他们分为不同的阶层本纪、世家、列传,通过他们的生活、思想、言行对个体予以叙述, 实际上每一个被叙述者总是充当了历史的承载者和创造者。正是这些最有创意和价值的、以个人 生活经历为核心内容的描写,全面地展示了一部由形形色色人物活动构成的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波澜壮阔的民族史。 史记中有很多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优秀任务的颂扬,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高尚情操

9、,还有对丑恶现象的揭露,显示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精神品质。如其中的大禹治水 这篇故事,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无私的大英雄,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形象塑造中,可以看出 他的心地非常的善良,肯为别人付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他带领着人们共同治理了九条 河流,从而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最大程 度的写出了人的力量的伟大。我还从赵氏孤儿的故事中,看到里面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 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还有其 中的武王灭纣通过文王和武王用他们的仁义、善良为民造福,让百姓安居乐业,和纣王的残 暴形成了一个

10、鲜明的对比,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文王和武王。 陈胜吴广的故事则是讴歌了我国 古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带领着奴隶军推翻了秦朝的暴政。陈胜从起义到牺 牲虽然只有六个月,然而他点燃的反秦之火越烧越旺。还有飞将军李广 ,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 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这些故事都值得我们细 细品味。史记就是一座先秦时期的图书馆,它详尽地记载着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 天文学等的成就,窥一斑可见全豹。而较之先秦诸作,它不仅在叙事上而且在形式上又有许多的 优越性。首先,语言的浅显。司马迁将书面语与汉代生动的口语糅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语 言风貌,清

11、新,朴拙,更浅显,更口语化,也更易被理解与接受。其次,情节的奇特。清人袁枚 说:“史迁叙事,有明知其不确,而贪其所闻新异,以助己之文章,则通篇以幻忽之语序之,使 人得其意于言外,读史者不可不知也。 ”在二十四史中, 史记是最富文学性的一部,它更像是 一部历史故事集、历史小说集,其情节的曲折、生动与学生的审美兴趣不谋而合。最后,体例上 的相对独立性。司马迁的史记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分析的,其文学性特点也不是短短一篇文章可 以概括的,对其分析仍有很多待于改进的方面,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参考文献: 1杨海峥.汉唐史记研究论稿 M .济南:齐鲁书社,2003:22,23. 2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7. 3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年。 4金英娥:史记对“春秋笔法”的继承,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 年第 1 期。 5赵彩花:史记对“春秋笔法”的渊承与创新,2004 年 8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