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397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库练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 鲁迅的方向鲁迅的方向 “鲁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在全面、深刻地反省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民族 文化的积极成果及其弊端。既彻底地反封建,又科学地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广泛、理智地引进 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从而,在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 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崭新文化。 2. “牧歌的情绪牧歌的情绪“1924 年,当郭沫若散文小品六章在晨报副刊发表的时候,郭沫若写了一篇序, 序中说:“我在日本时生活虽是赤贫,但时有牧歌的情绪袭来,慰我孤寂的心地,我这几篇小品便是

2、随 时随处把这样的情绪记录下来的东西。 ”这些情绪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感伤,一是浪漫,一是 向往。其价值取向则是从一己的身边琐事和情绪感受出发,在记事、写景中表现自我,感悟人生,从而 折射时代的情绪。 3、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是指用虚幻的精神胜利来掩饰或替代事实上的失败。这是一种病态心 理,主要症状是妄自尊大、欺弱怕强、自轻自贱、麻木健忘等等。 4、 三个叛逆的女性三个叛逆的女性 三个叛逆的女性是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卓文君 、 王昭君 、和聂嫈的结 集,1926 年 4 月出版。这三个独幕剧通过对我国历史上三个著名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的艺术再创 造,猛烈地冲击着封建

3、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古堡,洋溢着五四时代“动的与反抗的”叛逆精神,闪烁着人 的发现与觉醒的人文精神的炽热光华,显现出剧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三部剧的出现,标志着郭沫若 从诗剧创作向历史剧创作的过渡。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5、失事求似、失事求似这是郭沫若从中外戏剧理论中吸收营养后形成的历史剧创作原则。他在历史史剧现实 一文中说“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 ,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 。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 展历史的精神。 ”意思也就是写历史剧不必拘泥于古代史实, “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 , “可 以有创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历史的成案,对于既成的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

4、发,而具体地把真 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代。 ”这样,在创作上就有很大的主观性,通过历史剧阐发作者对当前现实的看法。 这在郭沫若的历史剧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6、社会剖析小说、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小说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 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 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 7、方罗兰、方罗兰他是芧盾创作的小说蚀三部曲的第二部动摇中的人物形象。方罗兰的形象提示出大革 命时期国民党“左派”的许多精神特质。这个自命为稳健的“左派”人

5、物,充任着县党部委员和商民部 长等要职,在革命与反革命的尖锐搏战中,他始终动摇于左右之间。他觉得土豪劣绅四处布满了党羽, 制造恐怖气氛;但一想到群众运动,也害怕得不得了,最终动摇、妥协便占了上风。他的迟疑不定,不 自觉的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使整个县城陷于“大反动”的阴霾中 8、 爱情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它是巴金早期创作的三个中篇小说雾 雨 电的总称。作品描写了小资产阶级 在黑暗时代、社会中的生活、思想、爱情等方面的矛盾和痛苦,揭示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在新思 想、新文化不断形成,旧思想、旧文化不断衰败的新旧交替时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前进必将被社会 所吞噬的规律。 “爱情三部曲”是标志着巴金的创

6、作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 9、 激流三部分曲激流三部分曲它是巴金早期创作成熟的代表作。由家 、 春 、 秋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作品 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展示了一个封建大家庭在巨大的社会变革面前的兴衰变迁、垂死挣 扎,最终走向全面崩溃的历史趋势。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对年青人、女人、下人们的残酷压迫, 在作品中得以真实的展现。 “激流三部曲”描写的家,所显示的只是社会的一角,却构成了五四时代形象 的家族历史缩影。这部作品是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血泪控诉。 10、京味、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 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

7、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 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 11、老舍小说中的“旧派市民形象” 指那些保留着东方古国传统的温和、善良、讲礼节,但又极端保守自私、因循守旧的“老中国儿女” 。这是 老舍作品中市民形象塑造得最成功最有艺术魅力的人物系列。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然是乡土中国的儿 女,骨子里是农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传统思想包袱。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显得比较保守、守旧、 闭塞,他们几乎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古老文化的代表。 12、老舍小说中的、老舍小说中的“新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 “新派市民形象”就整体而言,写得不如旧派人物丰满真

8、实,但也有不 少成功的。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老舍理想中“国民楷模” 。老舍虽然致力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但并 没有忘记理想人格的塑造。第二类是老舍含泪鞭挞的“中间人”或“过渡人”形象。比如离婚中的 老李、 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他们都是在思想上接受过西方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但在情感上却受到 世俗社会的束缚而难以自拔。 13、 雷雨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也是他的代表作。1933 年开始创作,1934 年 7 月,发表于巴 金、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雷雨中,上场的人物共有八位:周朴园、蘩漪、侍萍、 周萍、四凤、周冲、鲁大海、鲁贵。其中,前三位都曾被人看作是这部作品的主角,也是

9、应该重点了解 的三个人物形象。周朴园的虚伪,蘩漪的苦闷,侍萍的不幸等在剧作家笔下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1936 年雷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雷雨公演后,一举成功,由此也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 代话剧史上的地位。214、 日出日出曹禺创作的第二部话剧。 日出完成于 1935 年春,1936 年 11 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 本。 日出的主要人物是陈白露。 日出所写的是三十年代初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下的中国 都市,它表现了日出之前那种腐朽势力在黑暗中的活动。在有限的演出空间内,出色地表现了包括上层 和下层的复杂社会的横剖面。通过许多成功的舞台形象的描绘,作者把“不足者”与“有余者”之

10、间的 矛盾作了充分的揭露。 15、蘩漪、蘩漪蘩漪是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 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这对于认识这个人物的所作所为十分重要。正因为如此,她才既渴望自由 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在这样一个新旧参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 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 ,而点燃这一野性的火种,就是五四时期所有年轻人都向往和渴望的“爱情” 。 蘩漪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但这种爱情并没有美好的结果。爱情的破灭使她想毁灭一 切。这是一个矛盾的形象,在剧作家笔下表现着鲜明的性格特征。 16、陈白露、陈白露陈白露是日出中的主

11、要人物。她是一个出走的“娜拉” ,毅然走出了家庭的圈子,拥抱了 整个社会。但生存的压力却使她喘不过气来,她是泥淖中的一颗露珠,魂牵梦萦地渴望拥抱日出,因为 只有日出拥有最蓬勃的生命力,只有日出能使她的心灵焕发出使她自己炫迷的光辉。可她那脆弱而短暂 的生命又经受不起这理想之光的如此强烈的照射,于是她只好躲在黑暗中,怀抱着理想永远睡去。她最 后选择了自杀。她的自杀应该说是“哀莫大于心死”的必然归宿。正是这个人的灵魂的毁灭,提示了血 腥的金钱社会对人性摧残的惨烈。 17、周朴园、周朴园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 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

12、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 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他性格中懦弱的一面使他不能与自己出身 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作家通过周朴园与 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 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 质特点。 18、曹禺、曹禺“四大杰作四大杰作”曹禺创作的雷雨 , 日出 , 原野 , 北京人等四部话剧被称为曹禺的“四 大杰作” 。 19、人的文学、人的文学这是周作人在 191

13、8 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文章中提出的一个意义重大、影响 深远的文学观。在人的文学开篇,周作人即明确宣布“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 是人的文学 。应该排斥的,便是非人的文学。 ”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 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 ,尤其是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 ;作家必须以严肃、认真的而非游戏的态度, 去描写“非人的生活” ,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 。 20、平民文学、平民文学这是 1919 年初,周作人在平民文学这篇论文中提出的概念。周作人将封建传统的旧文 学概括为“贵族的文学” ,认为“平民文学”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14、平民文学应以通俗的白话语体描写人民 大众生活的真实情状,忠实地反映“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描写大多数人的“真挚的思想与事实” 。 21、美文、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 、 “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给新文学 开辟了一 块新的土地” 。所谓“美文”就是“记述的” 、 “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 22、文抄公体、文抄公体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仍有不少出产,但闲谈式的作品少了,他试验一种“文抄公体” 的散文,即是笔记体散文之一种。文章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评 点,则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两者有机糅合,互相调剂,常兼两种文体之美,而

15、总体风格则如郁达 夫所说, “一变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了” 。 23、人生派散文、人生派散文人生派散文以美文为主要形式,将关注的重心定位于人生,作者通过相对超越具体的社 会现实的人事物景,展示人生杂色的图式,述说人生的种种感悟,由此揭示更具普泛意义的人类精神与 人生意蕴。 24、社会派散文、社会派散文社会派散文关注的是社会性存在,具有显见的意识形态倾向,其主旨主要在于进行社会 批评与文化批评。它以思想的深刻取胜,这一类散文以杂感(随感录)为主要形式。 25、冰心体、冰心体是主要以文体形式来表达冰心散文的特色的名词,就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自己心中要 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

16、情,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有着奇幻美丽的想象和对美 的追求。这里所说的真情即冰心散文中的内核 “爱” 。26、郭沫若的泛神论、郭沫若的泛神论 郭沫若接受了西方的“泛神论”影响,把大自然作为“世界观沉思对象” ,他主张“泛神便是无神。一切 的自然只是神底表现,我也只是神底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然都是我的表现” ,他对“泛神论”的理解 同时掺杂着一些庄子哲学。 27、创造社、创造社 1921 年 7 月成立的一个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他们的文学主 张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他们的小说,有浓重的主观抒情或表现的色彩,很少客观生活的冷 静描绘与深入剖析。在题材上,他们多写经济苦闷和爱情苦闷,表现出强烈的反抗心理,有时也陷入病 态的感情宣泄。创办了一些影响巨大的刊物,如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 创造日 洪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