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时政专题补充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95882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关时政专题补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相关时政专题补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相关时政专题补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关时政专题补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关时政专题补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相关时政专题补充专题一 聚焦世园会会 一、可以用到的原理一、可以用到的原理 1.科技世园:见“科技”相关原理。 2.人文世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文化世园:民族精神(或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或充分汲取世界上其 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或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 4.低碳世博、环保世园: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5.勤俭办博:艰苦奋斗。 6.大家的世园(志愿者):奉献。 7.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或爱国 8.合作世园:合作、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9.平安世园(廉洁办博):依法治国。 10.文明世园:文明的做法、“三代二”、民族精神。 11.民意

2、世园:监督权(批评权和建议权)、人民当家作主。 12.创新世园 二、小问答二、小问答 1.申申办权办权的取得和成功的取得和成功举办举办的原因(信心)的原因(信心) (1)综合国力。(2)党的领导。(3)民族精神。(4)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5) 高举旗帜。 2.世园会世园会举办举办的意的意义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2)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外国的先进 经验、科学技术、文化精华。(3)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4)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 技水平。 3.我我们们与世园、可以做些什么、展示什么?与世园、可以做些什么、展示什么? (1)对待外国:要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P224第二段。

3、(2)要善于学习。P22 4第三段。(3)要宣扬中华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3)奉献。 (4)文明礼仪。等。 4.世园会,作世园会,作为为志愿者,志愿者,应该应该具体哪些素具体哪些素质质? (1)素质: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世界眼光、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还需要善于 学习)、奉献、交往、合作、学习、创造、爱国、正义、责任、艰苦奋斗、等。 (2)理论依据: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 人合作的人。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不 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5.城市如何城市如何让让生活更美

4、好?生活更美好? 城市城市应该应该做的:做的: (1)城市要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广泛的培训,使一切努力工作的人都有发展空间;(2)城市要创造良好 的交通、道路、水电气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购物中心、图书馆等生活和文化设施;(3)城市需要构建公平的 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4)城市还应该建立包容、开放的人口流动机制,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发展机 会;(5)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住房制度,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总之,要社会治安良好、公共设施便 利和环境优美。另外要有好的教育条件、文化生活要丰富、要增强就业机会多、有好的社会保障、居民文明 程度要高、生活品质要高、职业发展前景要好等。 个人个人应该应

5、该做的:做的: (1)乐于助人,主动帮助老弱病残。(2)对问路人耐心指点。(3)对外地人和国际友人热情、真诚,不欺诈 。(4)爱护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5)不乱丢垃圾,对垃圾分类倾倒,保持城市的清洁。(6)在公共场所不大 声喧哗,安静有序。(7)遵守交通规则,上公交车主动排队。(8)积极参加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公益活动。(9)注 意上下电梯左行右立。(10)从身边小事做起,守公德,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主动关心帮助他人。(11)低碳生 活节约能源(12)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等专题二 关注校园安全、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2一、可以用到的原理一、可以用到的原理 1.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代三”):-

6、国家重视,上升至“国家高度”。 2.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给予特殊保护。- 一校一警、配保安。 3.未成年人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 4.未成年人应该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尤其要加强自我保护。 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校一警、配保安。 6.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严重校园伤害案的犯罪嫌疑人。 7.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8.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 人身权。 二、国家、学校及社会各界的责任与做法二、国家、学校及社会各界的责任与做法 1.校园安全:校园安全:(1)成立学校

7、安全责任小组,定期对学校安全状况进行检查(2)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使师生掌握自护、自救、逃生、报警的方法。(3)学校主动与公安部门联系,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 合整治工作。(4)开展逃生自救等相关演习,提高学生的应急自救、自护等能力。 2. 地震等自然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 各方做法:各方做法:(1)党中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抗震救灾工作;(2)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相 关信息;(3)各级政府:组织、输送救援物资;(4)企业:捐款、捐物。 三、(地震)我们可以的做法三、(地震)我们可以的做法 (1)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2)躲过主震后,迅速撤到户外;(3)用手或皮包等护住头部 ;(4)如

8、被埋,则用手绢等捂住口鼻;(5)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物品;(6)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 ;(7)等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8)躲避时尽量卷曲身体,降低重心;(9)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 方;等等。专题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进低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 一、可以用到的原理一、可以用到的原理 1.可持续发展战略。2.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基本国策。3.科学发展观理念。4.发展: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5.科技、创新的作用(如发展低碳技术)。6.艰苦奋斗。7.经济建议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8.谁 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9.依靠群众保护环境。10.积极承担责任。11.依法治国。 二、低碳生活小窍门(注意学

9、校、家庭、社会的区别)二、低碳生活小窍门(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的区别) 1、节约用纸: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多用电子邮件,双面用纸或打印。2、节约用电:用节能灯替换 白炽灯照明;降低电视、电脑显示屏照明亮度;随手关灯、开关、拔插头、不坐电梯爬楼梯。3、节约用 水: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4、减少减少尾气排放: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或改骑自行车,或步 行。5、不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6、将垃圾、废弃物分类回收。7、参加环保宣 传等公益活动。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做法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做法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做法如下: 1.依法治国: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

10、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制度,严 格执法,严惩责任企业。 2.科教兴国(科技、创新):倡导与低碳经济相关的“节能环保”技术,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制 开发。开发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能源技术。 3.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降碳的重要举措。如风能、太阳能、 地热、核能、海洋能、生物燃气等。4.依靠群众:大力植树造林等。 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 1.国情的挑战:(重要国情)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1、 (基本国情)。 2.资源挑战: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随着。P19 6、3。 3.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挑战:我国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较大差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处于劣势。3专题四 民族团结一家亲 可以用到的原理可以用到的原理 1.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稳定和 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 3.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在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 的主权独立和

12、领土完整,祖国的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分裂行经 4.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P10、4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国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P180 6.经济方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西部大开发:P172、8 我国的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经济文化比 较落后。各族人民只有团结合作,把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结合起来, 才能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政治方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 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实践证明,我国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个人的义务: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任务。P10、1;P173、10。上海静安区火灾-不负责任的后果、依法治国、违法必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