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5825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总 9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20152015 年秋季学期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年秋季学期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二地理选修五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卷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 非选择题 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属灾害防御中的_性防御措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的自然灾害有_和_,此工程的建立可以 _,从而保护人口、财产的安全。 (3)除此图反映的方式外,该类灾害防御还有哪两种方式? 2. 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你的家乡最有可能发生哪种自然灾害?为什么? (2)针对这类灾害,应该准备哪

2、一类救援物资?最靠近哪个储备基地? (3)为你的家乡制定一个这类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 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 A、B、C 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请判断其中哪种方向是对的?哪种 方向是错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该怎么做? 4. 请写出下列各图中所反映的正确避震方法。 试卷第 2 页,总 9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A 的避震方法_。 B 的避震方法_。 C 的避震方法_。 D 的避震方法_。 E 的避震方法_。 F 的避震方法_。 5. 根据所学有关中国地震和泥石流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地震与泥石流的分布区具有明显的_性。 (2)我国是

3、泥石流分布最广的地区,其形成的地貌原因是_,气候原因是 _,地质原因是_,人为原因是_。 (3)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 6.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试卷第 3 页,总 9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1)1999 年 9 月 21 日 D 处发生里氏 7.6 级地震,距震中较远的 A 城市,有幢高大建 筑物倒塌,可能原因是_。 (2)该地区地震频繁多发的原因是_。 (3)在该地区出现的是以_、_、_为主的地质灾害系统, 本次地震中产生的诱发性地质灾害是_。 (4)B 处与 C 处相比,_处诱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

4、5)台湾地震灾害多发,为最大限度减少地震中人员伤亡,应该怎样作好防震准备? 二、 综合题(注释) 7.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 A 地洪水灾害多发原因。 (2)指出 A、B 两地洪涝灾害发生后灾情大小的差异。 (3)简述 B 地防洪应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8.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某区域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依据图形信息,推断图例甲、乙分别表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甲、乙两类地区分别应 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9. 福建省依山傍海,九成陆地面积为丘陵地带。下图示意福建省 19902006 年热带 气旋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和影响福建省的热

5、带气旋个数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 问题。 试卷第 4 页,总 9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比较 M、N 两市热带气旋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损失大小,并分析原因。 简述热带气旋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10. 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指出图中 A 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 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简述 B 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1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原因。 (2)针对易发地质灾害,图示观光长廊采取了哪些措施及其意义? 12. 20

6、08 年 8 月 6 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东南沿海强台风警报,浙江省政府要求各级领导 和防汛台责任人按预案及时进岗到位,要及时对人员转移、沿海防风、水库保安、小 流域山洪与地质灾害等作出部署,落实船只避风措施。要重点对各类风景区游客特别 是散客情况全面排查,适时关闭景点;科学调度,落实水利工程保安措施;认真做好 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台风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 除台风强降雨外,在我国诱发这类地质灾害的因素还有哪些?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试卷第 5 页,总 9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重点做好防范措施? 台风可能产生

7、的正面影响有哪些? 13. 下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区域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某时的海平面气压及天气系统图。 (1)据图指山我国境内将遭受暴雨影响的地区。(4 分) (2)列举上述地区暴雨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6 分) 14. 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 P 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9 分)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 分) 15. 2013 年 4 月 26 日清晨,大雾笼罩长沙城区,市区许多道路能见度一度不足 10 米, 给人们出行带来影响。而从 4 月 25 日晚上开始,黄花机场受雾影响

8、暂时不能正常起降。 据机场气象部门预测,大雾将在 9:30 消散。截止 26 日 8:30,受雾影响取消航班 46 架次。 (1)分析大雾的危害及防范措施。(6 分) (2)解释“十雾九晴”和日出后几小时大雾逐渐消散的原因。(4 分) 16. 图示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表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越大。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归纳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6 分) (2)阐述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9 分) 17.读“2014 年 4 月 24 日 8 时至 25 日 8 时全国沙尘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 题。 试卷第 6 页,总 9

9、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1)说出此次沙尘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 分) (2)请提出沙尘暴的防治措施。(4 分)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 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1)分析贵州石漠化的自然成因。(6 分) (2)简述石漠化的危害。 19. 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左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 分布放大图(右图),回答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4 点) (2)分析图中 P 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 的主要

10、措施。(6 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 害。下图是河南省某地 1951 年2009 年干热风日数年代变化统计图。 试卷第 7 页,总 9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1. (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下图为北京市地形图。 材料二 2012 年 7 月 21 日至 22 日早 8 点左右图示地区遭遇 61 年来最大降雨, 平均降水全达到 170 毫来全市受灾人口 190 万人,损失近百亿元,造成 78 人遇 难。 从地形角度分析北京

11、市易遭受洪涝灾害的原因井写出这次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 咨(至少两种)。 22. (10 分)依据图文资料,分析图示地区雷暴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并列举 其防御措施。 材料一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部对流性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它是大 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雷暴灾害主要由雷击和闪电带来。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 和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也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更大的危害。材料 二我国某区域雷暴空间分布图(图甲)及该区域地形、水系田(图乙)。 23.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 年 2 月初,持续的强降雨使得法国西北部洪水泛滥,导致西北部多个城市被洪水 淹没,数千个家庭断水断电。下图为法国部分区域图。 试卷第 8 页,总 9 页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1)根据材料,从致灾因子和孕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