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3639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朵杏花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这句话的含义。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5、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大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

2、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看图,激发阅读兴趣。1、幻灯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多美的杏花呀!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眼前的杏花吗?我们还会想到什么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有谁留意过这样的问题:杏花何时开?第一朵杏花何时开?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竺可桢爷爷就十分留意这些细致的问题,那么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从他的行为中,我们又能领悟到什么呢?二、介绍竺可桢。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2、教师补充:竺可桢:浙江人,中国气象学、地理学奠基人。他率先

3、对台风、季风、农业气候等进行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很多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有的用于天气预报。竺可桢特别重视调查研究,他常年细心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燕子飞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1974 年 2 月 6 日,他临终的前一天,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在病床上写写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高零下 1,最低零下 7,东风 1-2 级,晴转多云。 ”当时他已经不能亲自去观测温度,是根据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了“局报”两个字。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乃至今后,都会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长久地绽放光彩。三、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

4、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2、初读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小组互读,注意生字的读音。(3)读通课文,注意长句的朗读。(4)读懂大意,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一读: 一株 吹皱 曾经 精确 仰起脸 估计 掌握 绽开 明媚 兴冲冲 大概 规律 郑重 程度 顷刻间 (2)读好长句。 (课件出示)5、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6、读这两个大段,找一找:哪些内容可以看出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5、?7、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8、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四、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 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1、读这段话思考:你知道他为什么非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搞科学研究)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竺可桢爷爷哪些优秀的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坚持不懈) 2、课文中的这个小故事正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这一精神品质。五、学习课文的 1-5

6、自然段。1、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么不同吗?(1)学生说:杏花开得最早的那一朵。(2)这篇课文就是竺可桢爷爷观察第一朵杏花的事情,知道他为什么第一朵杏花这么感兴趣呢?(3)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相关的文字就知道了。(4)学生读课文。2、鼓励学生坚持读完课文。3、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的?(1)请大家自己读读 15 自然段。(2)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现竺爷爷是在精心观察啊?(学生说:第一自然段)(3)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爷爷精确观察的?学生说:(4)出示: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从哪里看出是精确观察?学生说:一朵一朵地数。学生说:竺爷爷是走近了杏花才数的,这样可以数得更加清楚一

7、下。学生说:四朵杏花开放的程度还是不同的。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 ,这样的观察才是“精确地观察” 。(5)齐读这一个片断。4、请大家接着往下读。(1)出示:“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2)读完这个自然段,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啊?学生说:“又” ,这里可以看出竺爷爷又来看花了学生说:“习惯地问” 。竺爷爷看见桃花开了,会怎样问呢?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 )板书:一丝不苟

8、(3)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4)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5)竺爷爷关注的是(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优秀的习惯。(4)齐

9、读这个段落。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 6 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一、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 (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它来读好这段话。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听见窗外

10、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刚才。 ” “是第一朵吗?”“是。 ”(1)这段对话很特别,没有提示语,你能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情来读好它吗?(2)再读,准确把握人物的对话语气。(3)如果硬要加上提示语,你会结合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正确填写吗?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 ”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 )地说:“是。 ” 同桌讨论,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

11、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4)思考:这里为什么不用提示语?(小孩急切想要告知竺爷爷观察结果,竺爷爷急切想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没有用提示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两人急切的心态。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 (学生分角色读)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 组读竺爷爷的话,3、4 组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

12、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学生回答,出示 15 小节)(1)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 , “立即兴冲冲地快步”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 ,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2)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3)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

13、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齐读)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 (引读)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二、总结课文,指导应用。1、课文中只是竺可桢爷爷常年一丝不苟进行科学观察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指名学生说。2、课文为什么用第一朵杏花为题?还可以只用其他的题目吗?学生讨论后回答。题为“第一朵杏花” ,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

14、来说明竺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竺爷爷和小孩两个人两年的劳动果实。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三、课堂作业。1、填空:第一朵杏花主要讲了竺爷爷记录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他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 2、改写句子。(1)你怎么会不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呢?(改成陈述句)(2)时间飞快,转眼又是一年。 (改成比喻句)(3)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 (用关联词将两句合并)3、 “时间像_,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_柳梢,吹_了小草,吹_了河水,吹_了杏树的花苞。 ”这段话中把时间比作_,这时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 4、课文第一朵杏花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 ”使人想到了成语_。我们还知道形容时间短的成语有:_、_。 5、我需要的是_。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_这类字眼,也不能用_,这句话表现了_(谁)_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