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的门槛有多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2506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高校转型的门槛有多高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高校转型的门槛有多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转型的门槛有多高(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 深度2016年5月3日星期二04主编: 王强编辑: 王强设计: 王萌萌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邮政编码:100082电话中继线:82296688电报挂号:81108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海工商广字第0128号(1-1)印刷:解放军报印刷厂定价:每月24.00元零售每份:1.00元政策链接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 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提出,到 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 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 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 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 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 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 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采取试点推 动、示范引

2、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 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 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 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 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 型高等学校。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 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明确,建立高 等学校分类体系,探索对研究类型 高校、应用技术类型高校、高等职 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 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 款制度。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 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 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原则 上现有专科高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 或并入普通高等学校

3、。引导一批本 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 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 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 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鼓励独立 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学校时定位 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的 中国制造2025中,在健全多层 次人才培养体系一节中专门提出, 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 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建立一批 实训基地,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 培养制造业急需的科研人员、技术 技能人才与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 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 产学研结合。 2015年11 月,教育部等三部 委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 科

4、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 见 ,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 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其一,明 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以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行业、 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作为转型发展 的路径和推动力,搭建校企合作平 台。其二,从治理结构、专业体 系、基础设施三个方面推动结构性 改革,包括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 专业体系和以适应产业先进技术的 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为重点的基 础设施建设。其三,以产业转型升 级、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需求为导 向,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 业教育、与中高职有机衔接、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双师型师资建设等 方面深化改改革。最后,以服务创新 驱动发展战战略为导向,推动试点

5、高 校全面融入区入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 系。专业设置要对接市场,培养模式要适合自身,产业企业资源要有效整合 地方高校转型的门槛有多高?本报记者柯进纵 深这几年, 职校毕业生之所以在用人市场能成 “香饽饽” , 就在于其 “性 价比” 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和国内名牌大学使用一样的教材、 上同样的 课, 但还是不好就业呢? ” 教育部软件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交通大 学软件学院院长卢苇每次和同行们聊起这个话题, 就感到心里堵得慌。 “地方高校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实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就 是人才培养规格要导向应用型。 ” 在日前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 安 博教育集团承办的 “应

6、用型大学建设暨互联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长 论坛” 上, 围绕应用型大学在办学定位、 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产 教融合以及教学资源汇聚等方面的困惑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与会的 2 0 0 多位校长、 院长、 专家展开了探讨。地方高校转向 “应用型” 是国内高等教育改 革的大势所趋, 但它既不是简单的 “改名”“挂 牌” , 更不是 “换汤不换药” 。 2 0 15年11月, 教育部、 发改委、 财政部印发 了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 变的指导意见 , 明确了应用型大学的基本建设 思路、 主要任务和措施, 推动有条件的普通高校 向应用型转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

7、 出, 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 变。 有人评价说, 地方高校转型既标志着我国高 等教育 “重技重能” 时代即将来临, 又标志着我国 高等教育正在向 “手” 的教育回归。 “转型最关键的是要让专业对接产业, 专业 结构的调整是转型的核心。 ” 这些年频繁走访了 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后, 重庆文理学院院长孙泽平 发现了一个问题不少市属师范院校始终发 展不起来的最核心原因, 就是专业结构不尽合 理, 由于传统的师范专业过多, 导致全国师范生 就业率一路走低。 据孙泽平介绍, 大量有师范教育背景的地方 新建本科院校都在办各种容易办、 投入少的非师 范专业, 显然这种转型最终会导致专业设置不合

8、 理。比如, 每年全国有7 5万名师范毕业生, 而毕 业后真正从事教师职业的仅2 5万人,“如果专业 调整不到位, 师范类应用型大学办学质量就无法 提高” 。 转型不只是转变理念。对于广大地方高校 而言, 最迫切需要的是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行动 方向。 计划转型的地方高校其专业结构究竟怎么 调整?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认为, 普 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基础是重构课程体 系和教学内容, 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 要, 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 设置应用型本科 专业, 要允许有相关企业背景的专家参与学校的 专业设置, 并拓展现有专业的内涵, 增设一批能 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产业、

9、 新业态、 新技术发展的新专业, 以提高应用型本科特色专 业、 优势专业的集中度, 形成地方行业急需、 优势 突出、 促进人才培养类型、 结构的顺利调整。 但事实上, 许多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者反映,那些过去没有太多行业企业背景的新建本科高 校专业对接产业的最大难点, 就在于学校缺乏了 解产业需求的渠道, 因此导致高校普遍存在 “学 校有什么师资就设置什么专业、 上什么课程” 的 现象, 结果就是一方面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 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市场求才若渴。 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打破部分高校转型中 存在的这种怪圈?吴爱华建议, 高校要通过现有 学科框架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 技术进步、 社 会建设

10、、 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 重构课程体系; 更 加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 科学制定 符合应用型人才规律的多样化培养方案, 增设实 践类课程,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以产业技术进步 来驱动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科技发展 水平、 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 设计和优 化课程结构, 整合相关专业基础课、 主干课、 核心 课、 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课等, 实现以用为本; 同 时, 高校还需应用现代课程技术推进教学方式方 法的改革, 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 行业企业合力 建设课程资源的机制, 合作开发在线课程等。 就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孙泽平以自己所在的 重庆文理学院所进行的考试评价改革为例

11、讲了 一段改革往事。2 0 0 9年起, 重庆文理学院提倡 教师采用半开卷、 半闭卷的或者小组的方式完成 测试。比如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带一张16开的 纸进考场, 尽管是卷面的试卷考试, 但不一定非 得要闭卷。允许每个学生都能带进去一张纸, 将 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结果是出人意料和惊人的。 ” 孙泽平发现, 不仅几乎每个学生都精心查阅和准备了他们各 自认为的最重要的材料, 而且考试作弊现象几乎 没有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考试方式改革, 带 来的是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和学风的转变。比 如, 法律考试, 学校打破过去只求知识考查的闭 卷模式, 把学生带到模拟法庭, 进行现场考查。 模拟法庭内,

12、有原告、 被告、 律师和法官, 学校事 先把货真价实的检察官、 法官们请进教室。考完 后, 学生们都非常激动因为, 他们直观感受 到了他们所学的东西到底与现实有多大距离, 这 就为他们今后的针对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明确的 路标,“这正是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所 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转型让部分高校回归 “手” 的教育?“在当前国家倡导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和互 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 应用型大学建设在一定 程度上也要为国家互联网+ 战略的实施提供人 才支持, 而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也将成为 互联 网+ 的必然选择,互联网+ 的创新创业需求, 同时又为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提供 了巨

13、大机遇。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认为,“当下, 问题的关键是转型高校以什么样 的方式顺利搭上创新创业的时代便车。 ” 事实上, 众多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经验已 经证明, 创新创业教育将为我国正在转型的应 用技术大学将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弯道超车机 遇。这就像美国上世纪7 0年代因通过成功开 展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大学科技园而为硅谷的 兴起做出巨大贡献的斯坦福大学一样, 在短短 的十几年间便迅速跃升为美国一流的创业型大 学。 转型中的中国普通本科高校能否师从斯坦 福大学, 搭上新一波创新创业的大潮、 培养国家 发展所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与高校老师相比, 企业家在创新创业方面 都有丰富

14、的经验, 而且企业有很多比较好的可 供学生实习实训的条件。尤其是企业家能够迅 速诊断出我们的学生做的创新项目是否契合相 关行业企业需要。如果能把行业企业这些社会 资源整合起来, 那么类似于我们高校的创新创 业做得很热闹、 市场并不认可的尴尬局面就会 大大减少。 ” 吴爱华说, 高校应当积极争取将各 种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 在创新创业导师 队伍、 创业时间及创业基地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 开发等方面, 加强与企业合作, 提升创新创业人 才的培养质量, 并把质量的检验权交给社会。 “不管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首先我们得摸 清楚培养的人才将来是干什么的?需要什么样 的知识结构?只有把准了这些, 才

15、能制定我们 的人才培养规格。 ” 卢苇说,“人才培养模式主要 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措施和师资 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显而易见的是, 每所大学 的这三个要素都不相同, 所以全国几千所高校 不可能有同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 应用型 大学建设的核心, 就是如何构建一种适合自己 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卢苇以自己所在的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为例, 剖析应用型学院如何构建一种培养精英 型、 国际化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 成立之初, 卢苇就一直在思考: 到底培养什么 人?于是学院和安博教育集团等软件企业一起 探讨, 最终确定了能引领一个软件企业能走向 国际化的软件需求分析师、 软件架

16、构设计师、 软 件项目经理、 软件产品经理以及负责软件技术 开发的工程师等六种关键岗位的人才, 就是学 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何培养这六种岗位的人才?学院对人才 培养规格进行了详细规划, 并对这六种人才的 知识结构、 应该掌握的知识深入企业进行细致 调研, 最终根据岗位角色的需要制定了主动终 身学习能力、 跨文化交流表达能力、 创新创业能 力、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际化环境下的 适应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等10个方面的知识结 构和能力素质。 这就如同射箭有了靶心, 所有课程学习和 实训都瞄准这个靶心。一切课程的组织和学习 都显得高效且有针对性。如今, 有着140 0人规 模的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每年会招收18 0 名本科生、 150名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18 0名来 自欧美国家的留学生。 13年举办应用型学院的经验使芦苇认识 到: 当下的应用型大学建设, 必须要走与其他大 学不同的发展道路,“比如, 由于我们学院要培 养能引领一个软件企业能走向国际化的6类人 才, 因此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就得多元化、 国际 化。于是, 我们的师资和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