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87920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一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题1、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每题 3 分在中国民俗中,男女青年步入成年的礼仪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色。古代汉族青年的成年礼俗,男孩称为冠礼,女孩称为笄礼,都是从头上的发饰或帽子反映出来的。其核心是束发,在传统礼制下,孩童的头发是不用严格处理的,他们头发往往扎成状如一对牛角的小髻,称为“总角” 。但到成年之期,就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把头发整理起来,男子戴上冠,女子加上笄。我国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在先秦时已很完备, 礼记曲礼上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2、 。周代冠礼在祖庙中举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在带“冠”的同时他还获得自己的“字” , “字”的获得意味着他已经不再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而是一个开始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从这时候开始,他的活动范围开始由家庭扩大到社会,他必须参加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由于不同的身份对应着不同的行为要求,因此为了与自己家庭生活的身份相区别,他们需要另一套身份标识,这就是“字” 。从此以后,除了自己的至亲外,其他人就不再称他的名而要称“字”了。 礼记檀弓篇:“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疏曰:“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至五十,耆艾转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

3、仲别之,至死而加谥。 ”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因此冠礼之行远比笄礼为庄重。冠礼在宗庙举行,将加冠的青年的父亲先用筮(一种占卜方法)决定行礼的日期,俗称“筮日” 。筮日之后,主人要亲自登门告诉亲友,邀请他们参加冠礼,俗称“戒宾” 。冠礼的前三天,用占卜的方法在所邀请的客人中用筮决定请哪一位来宾为青年加冠,这是冠礼上的正宾,俗称“筮宾” 。冠礼的头天傍晚,冠礼的主持人“宾者”在庙门外宣布第二天冠礼的时间,并把日期通知宾家,俗称“告期” 。到行礼那一天,早晨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将加冠的青年立于房中,其父请宾进门,入庙就位,然后将加冠的青年带出房就位。首先是束发。束发之后,正宾为受礼人加冠。周代加

4、冠一般是三次,称为“三加” 。第一冠是加缁布冠,以示“尚质重古” “不忘本”。加冠完毕后,正宾给冠者要换上玄端服,系上赤而微黑色的蔽膝。第二冠是皮弁冠,表示- 2 -“行三王之德” ,勤政恤民。加冠完毕后,正宾给冠者换上白色而腰间有褶皱的裳,系上白色蔽膝。第三冠为爵弁冠,表示冠身以后可以参与祭祀,敬事神明。加冠完后,正宾给冠者换上裳,裳之外系上赤黄色的蔽膝。随后加冠青年西阶而下,去拜见他的母亲。见母后,回到西阶以东,由正宾给他起一个字(名字的字) ,并说一番祝福的话。于是礼成,青年之父送宾出门。古代的“冠礼”由于极其繁缛,因而后来渐渐被简化,甚至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它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仪式,在

5、一些地区仍以相似的形式保留下来,比如说云南彝族地区的换裙礼,西双版纳布朗族行报告礼,藏族女子行戴巴珠礼等等。这些形式各异的成年礼的共同的功能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来告诉青年,你已经告别孩童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要开始肩负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何晓明)1下列对于“冠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民俗中,男女进入的成年的礼仪叫法不同,男的称为“冠礼” ,女的称为“笄礼”。而且人们对于冠礼都非常重视。B古代汉族的成年礼俗,其核心是束发,男女都是从头上的发饰或帽子反映出来的,男的戴上冠,女的插上笄。C根据传统礼制,古代汉族孩童的头发是不用严格处理的,但到了成年之期,其头

6、发不仅要严格处理,而且还会有一个盛大的仪式。D冠礼之行远比笄礼为庄重,其原因与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特点有关,冠礼意味着成年,外人要称其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冠礼同时获得“字” , “字”的获得不仅意味着至亲之外其他人称呼的改变,更意味着成长和一定社会责任的担当。B在周朝的礼制中,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死后则加谥号。- 3 -C冠礼前一天傍晚,由宾者进行告期,在加冠礼的这一天,青年先在宗庙中站立,等候父亲将宾请进门,入庙就位。D给青年“三加冠”的人要给青年换三次衣服,还要给青年取“字” ,说祝福的话,

7、礼成之后,要由青年父亲亲自送宾出门。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据本文解释“总角”:孩童扎作“状如一对牛角的小髻” 。 “角”是牛角的意思,可知氓中“总角之宴”的“角”应该读 jio。B在文章中需要靠筮这种占卜方法来决定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冠礼的日期,一件是冠礼中为青年加冠的人。C冠礼仪式之上,除了“三加冠”之外,其实还有“三换不同色的蔽膝” ,顾名思义,这蔽膝应该是遮盖下体之服饰。D少数民族的冠礼,在演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变化,经过简化变成了相似形式的换裙礼、报告礼、戴巴珠礼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

8、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 ”他说着,露出笑容。- 4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对我解释。“噢。 ”我说,并没

9、有完全听懂。 “唔, ”他又说, “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 “什么动物?”“各种各样, ”他摇着头说, “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 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 ”他说, “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

10、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 ”老人说, “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 ”他说, “我 76 岁了。我已经走了 12 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 ”我说, “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 ”他说, “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5 -“那边我没有熟人, 他说, “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

11、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当然, ”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道。“没有。 ”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他说。“要是你歇够了,得走了。 ”我催他, “站起来,走走看。 ”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木然地说

12、,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教版小说阅读选修教材)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B. 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 “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6 -C. 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

13、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D. 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5.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6.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老人三次说“在照看动物” ,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

14、,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 。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

15、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7 -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 ”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

16、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 泉货:钱币,货币。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D.旄钺:旄,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张商英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