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84957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7.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医生急救应急培训(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医生急救培训 现场急救知识与技术渤海石油职工医院 周茂森培训内容急救新概念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现场心肺复苏创伤的急救技术常见急症的处理急救新概念生存链早期通路(紧急呼救)早期心肺复苏(CPR)早期电击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病人或路人呼叫急救电话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对呼救者进行心肺复苏(CPR)的指导。 早期通路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4分钟内复苏者可有半数存活;4-6分钟复苏者有10%病人存活;6分钟以上复苏者只有4%存活。早期心肺复苏因为心脏骤停早期多为室颤而室颤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 早期心脏除颤一般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需用抢救设备与特殊技术建立有效循环和通气进行心肺骤停病因的紧急治

2、疗。 早期高级心肺复苏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前面观 人体后面观 全身骨骼前面观 全身骨骼后面观 全 身 肌 肉 前 面 观全身肌肉后面观 全身血管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示意图消化系统示意图泌尿系统示意图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差大于或等于30mmHg;血压正常值心跳、脉搏正常值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心脏搏动60100次/分;同时产生相同次数的脉搏。血液占人体体重的7-8%。总量在40005000ml。一次失血大于20%生命活动有困难 ;大于30%

3、有死亡危险。现场心肺复苏心脏骤停的诊断:突然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波动消失。(三无征:即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急救人员和病人都必须不受到危险因素的危害,有危险的环境不能进入,不能使自己成为新的受害者。如:电、毒气、火等。观察环境判断意识轻摇病人肩部,对着耳旁高喊“喂,你怎么了!”或呼叫其姓名。高声呼救如果病人无反应,则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或打急救电话:“120”,我院急救电话:25808766;25808767。电话要简单明了,要讲清以下几点:1)病人性别、年龄。2)目前最危险的状况。3)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电话以及等候救护 车的确切地址。4)如为群体意外伤害,要讲明受害人

4、数、受 害原因。放置体位将病人仰卧于坚硬的平面上。如木板床、地板。注意,如果需要翻转时,要使患者的头部与脊柱同时整体翻转。急救人员的体位是站或跪在病人的肩膀水平。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内异物,解开患者上衣领扣、领带、围巾。采用仰头举颌法或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开放气道判断呼吸一看:看病人胸廓是否有起伏运动;二听:听是否有呼吸音;三感觉:感觉面颊是否有气流感。需要5秒钟的时间。人工呼吸常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用两个手指捏紧病人的鼻子,向病人口中吹气,每次进气量在8001200毫升,吹气的过程要维持1.52秒钟,接着需要1.52秒钟让病人呼气,此时要维持气道的开放。人工呼吸判断心跳在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间,用

5、食指及中指触摸颈动脉。需要510秒钟。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建立人工循环关键性措施,有效的胸外按压可获得正常心排血量的1025%,最高可达50%。按压部位 用右手食指及中指在两侧肋弓交点处找到胸骨下切迹,将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部位。 方法 一手掌跟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掌跟重迭在掌跟上;双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双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 按压深度 成人45厘米;513岁3厘米;婴幼儿2厘米。 按压频率 100次/分。下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 15:2即每做15次胸外按压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这样交替进行。 定时重复判断病情 每进行

6、5个15:2的循环后,停止CPR操作,重复步骤8,判断心跳。无心跳,继续CPR。 双人心肺复苏体位 有创伤时的BLS 特别关注现场情况有危及生命的出血应首先止血非万不得已不要随便移动或转动病人 创伤的急救技术 v止血v包扎v固定v搬运 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喷射而出,量多,速度快;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缓慢流出;毛细血管出血时,血色鲜红,慢慢渗出。 出血的类型止血 指压动脉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

7、 头面部浅动脉示意图 指压肱动脉 指压尺、桡动脉 手指出血指压止血法 指压股动脉 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方法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 加压包扎止血法 方法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要比伤口稍大。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 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较大而深的伤口,方法是将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固定。 止血带止血法 只适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因为可造成肢体坏死,因此,非万不得 已不可使用。 止血带材料 气压止血带像皮止血带布料止血带。 扎止血带的部位 上肢外伤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

8、/3。中1/3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衬垫 使用止血带的部位要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 松紧度 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合适。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 扎止血带的时间 每次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放松止血带的时间:5分钟。 标记 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不写标记,但必须当面向值班人员说明扎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包扎 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 环行包扎法 前臂绷带螺旋形包扎 手部“8”字包扎 肘部“8”字包扎 头部冒式包扎 风帽式包扎 腹部肠脱出包

9、扎 固定 固定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骨折部位移动;同时能有效地防止因骨折断端的移动而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 如心脏停搏要先复苏;如有休克要先抗休克或同时处理休克;如有出血要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伤口外露的骨折端不应该送回 固定的注意事项固定材料 木制夹板 充气夹板 负压气垫 其它材料 锁骨骨折三角巾固定 肱骨干骨折躯体固定 肱骨骨折夹板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固定 前臂小夹板固定 大腿骨折夹板固定 大腿骨折健肢固定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 胸、腰椎骨折固定 骨盆骨折固定 搬运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和在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

10、规范、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是急救医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扶行法 背负法 爬行法 抱持法 轿杠式 双人拉车式 三人平托式 器械搬运 担架搬运 床单搬运 椅子搬运 断指的处理 常见急症的处理气管异物的急救 气管异物的特殊体征 立位腹部冲击手法 卧位腹部冲击法 自己将腹部压在椅背 胸部冲击意识清醒者 胸部冲击意识不清者 手取异物 小儿背部叩击 心肌梗死 症状:常为突发性胸骨后压榨性剧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至数天,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胸闷、气短、胸部阻塞或紧束感、濒死感及恐惧感。 心肌梗死急救 1、沉着冷静,不

11、能让病人紧张。2、舌下含化硝酸甘油。3、就地休息,不要随意搬动病人。4、取其便于呼吸的舒适姿势不要平卧。5、解开衣领、腰带,吸氧。6、呼叫急救中心,切忌步行或由他人背。7、如发现病人已经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首 先应立即心前区捶击,心肺复苏。 晕厥现场急救 1、令病人平卧,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吸氧或保持空气新鲜。2、针刺或用手指掐病人的人中、内 关、合谷等穴,促使苏醒。3、如有心脏病史,应取半卧位。4、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5、及时进行呼救或妥善送往医院。 脑出血急救措施 1、一旦发现病人,应保持安静减少搬动。2、保持呼吸道通畅。3、进行呼救,或送往附近医院抢救。不要随意搬动病人。 电击伤

12、现场急救 脱离电源 心肺复苏 局部电灼伤处理 不管症状轻重均需送医院留观; 淹溺现场急救 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 。 控水处理(倒水),时间不宜过长 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溺水者,尤其近乎溺死者必须转送医院留观治 疗 烧伤现场急救 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 紧急处理 保护创面 保暖转送医院 中毒的急救通则 “清、解、排、维”四个字“清”迅速清除毒物;“解”解毒药物的使用;“排”输液和透析排除毒物;“维”维护患者的生命脏器功能,防止衰竭。 硫化氢中毒急救 1、迅速将病人移至现场的上风侧或侧风侧空气新鲜的地方,有窒息者应立即行人工呼吸,给氧,维持病人有效循环,即CPR。抢救者要注意自身安全。2、强化体内解毒功能 3、积极治疗肺水肿 、脑水肿 4、呼救或转送医院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