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84089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截蜡烛教学设计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宋小燕【教学分析】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记叙了二次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保全情报的故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且令人窒息的战斗,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镇定从容与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心生敬意、感动,甚至震撼!如此强烈的阅读感受来自于文本恰到好处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细致刻画。文中母子三人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句看似极其自然甚至是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都蕴含着无比的勇敢与智慧。这是一篇训练学生阅读思维、学习人物刻画的极佳范本。【设计思想】“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动作、神态

2、、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有关词句,想象他们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课后的要求提示了阅读本文的重点话题,以及分析人物个性的途径与方法。根据提示,学生找出相关词句不难,说出人物精神也不难,但走到人物心里却很难,与人物、与文本对话往往浮于表面。如何让学生扎实有效地阅读?我遵循“一课一法 ”的训练目标,反思自己研读文本的习惯自问自答。多问“为什么” ,反复寻答案,眼前就豁然了。于是我提出了“边读边问,边问边思”的学习要求。从课前到课中,学生带着问与思,真切感受到了思维拔节的快乐,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教学目标】1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途径,理解“绝密” “绝妙” “从容” “危机”“厄运”等词语

3、的意思。2通过捕捉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国军官周旋的过程。3通过抓关键词自我提问的方式,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对话,学习准确评价人物,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今天这堂课,我们没有图片,没有音乐,我们只有一本书,只有安静的文字。让我们静下心,沉浸到文字中,让我们的心灵与文字一起舞蹈。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没有眼花缭乱的 PPT,没有花枝招展的开场白,朴素的话语,给课堂奠定一个朴素的基调:读书,安静地读书,方能读出文字的气象万千。 )一、聚焦蜡烛,走进故事。1谁能说说,课文中的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

4、方?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这个主意妙在何处?(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藏的地方很妙,很难想到;放的位置很妙,最危险的地方也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放在显眼之处,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2这个绝妙的主意真的万无一失吗?它存在着致命的弱点,请你找到文中句子画出来。句子: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3引导学生想象:这一份绝密的情报,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一次周密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又一个阴谋行动,也许是派往敌军的卧底名单,也许是外援部队的行动方案,也许是敌军军营布

5、阵)过渡:它直接关乎着军民的生死,关乎着国家的命运!然而,就在这天晚上,这半截蜡烛被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点燃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4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惊心动魄、有惊无险、险象环生、一波三折、跌宕起伏)5出示课堂目标:通过分析研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揣摩人物的品性;通过小组合作,共同交流,训练思维。(设计意图:“绝妙”的主意却存在致命的弱点!课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这样的对比怔住了,紧张、担心,甚至害怕等情绪立刻形成气场,加上对于情报重要性的想象,孩子们的情绪、情感一下子靠近了伯诺德夫人一家。课的开始就应该是这样,花很少的时间,让孩子迅速入情入境,思维迅速转动起来。)二、研读

6、合作,悟境悟情。(一)悟境身心入境让我们走进故事。分段朗读 3-7 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特别“惊”“险”?用波浪线画出来。句子 1: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三个德国军官。(“闯”字生动地刻画出了德国军官的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伯诺德夫人一家毫无防备。)句子 2: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绝密的情报,突然之间离德国军官那么近,近在眼前!随着蜡烛的燃烧,秘密随时可能暴露!中尉点燃的不是蜡烛,简直就是定时炸弹!)句子 3: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引导:此时此刻,你似乎可以听到什么?(似乎可以听到时钟走动的滴答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听到内心的

7、祈祷,听到蜡烛燃烧后滴落的声音)朗读训练:老师模拟时钟的滴答声渲染情境,范读、指名读、齐读相结合,将“紧张”的气氛渲染到极致。句子 4:(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什么?(蜡烛很快就会自动熄灭,绝密情报就会自动出现在德国军官面前,情报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法国军队会遭到很大损失,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小结:环境描写就是点睛之笔,往往只需寥寥几笔,就能渲染出特定的气氛。我们在记事写人的作文中,也可尝试。(设计意图:寥寥几笔,就烘托出当时紧张的令人窒息的氛围,这就是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只有充分体验当时的紧张与害怕,让每个孩子的

8、神经紧绷起来,才能更深入理解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镇定从容。将环境描写的句子集中起来解读、感悟、朗读,不仅能让孩子体悟紧张的气氛,更能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从而萌发学以致用的主观意愿。)(二)悟情心灵对话1在这样的氛围里,你觉得紧张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紧张吗?哪里看出来?“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出示: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睁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2他们有没有把这种紧张暴露出来?在和敌人周旋的过程中,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沉着、机敏、勇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文中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角度进行

9、了细致的描写,你能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他们的“沉着、勇敢与机敏”?选择一个人物研读,小组交流。(设计意图:这一自主探究题,也是提前自学的主要任务。我鼓励孩子们充分阅读文本,课间充分讨论。在第一课时小组汇报提前自学后,引导孩子尝试“为什么这么说(做)”的自我发问继续深入研读,以透彻理解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所以,此时的讨论交流,学生准备更充分,思考更丰富,也更能碰撞思维的火花,课堂生成性资源,放大了文本价值。)伯诺德夫人: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关键词解读:瞧:让军官的注意力转移到油灯上。先生们:对军官表示尊

10、重与友好,让他们放松警惕。灯,亮:通过对比体现油灯的优点,不怀疑换蜡烛的动机。轻轻:似乎不经意的动作,不引起军官的注意,很自然的感觉。朗读:伯诺德夫人会带着怎样的表情、语气说这句话?指名读。引导:她的内心真是这样吗?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她紧张,也担心,但是她把这些情绪牢牢地控制住了,因为她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熄灭蜡烛,保住情报!)你想送哪些成语给她?(临危不惧,急中生智,临危不乱)蜡烛吹灭了,危机只是暂时过去。果然,中尉将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家中唯一的小男子汉杰克出场了。杰克: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

11、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里顿时暗了许多。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扳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关键词解读:慢慢站起来:动作轻缓自然,不引起德军注意。天真冷:军官说“天冷” ,他去生火是想德军所想。从容:不慌张,不露出破绽。搬回木柴,生火:说了不做,德军会怀疑。引导 1:你知道杰克为什么要“生火”吗?可以联系上文,结合欧洲家庭的家居装饰、生活习惯等思考。(欧洲很多家庭都有壁炉,一般设在客厅里。生了火不仅温暖,还会亮一些,这样德军就会不需要蜡烛了。 )引导 2:计划没有成功,杰克只能“默默地坐待着。 ”换了你,被凶恶的军官呵斥,眼看计划失败,眼看着蜡烛越来越短,你还坐得住吗?你会?(心

12、急如焚,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抓耳挠腮想办法,来回不停走动,害怕地哭出声来,甚至和中尉抢蜡烛)引导 3:杰克“坐”住了,他把所有的着急、恐惧压在心底,默默地坐着。但他只是“坐”着吗?一个“待”字让你知道什么?(他在等待时机,等待保住情报的时机,思考着其它方法,甚至平静等待着死亡战争,已经将这个小男孩训练成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坚守!)让我们来重温当时的情景吧!齐读“烛焰摇曳蜡烛上。 ”伯诺德夫人、杰克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此刻,一家三口已是命悬一线,厄运即将到来!但最终,小女儿杰奎琳竟然化险为夷。她是怎么成功的呢?杰奎琳:出示: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 “司令官先生

13、,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关键词解读:突然:抓住最后时机,多大的勇气!娇声、黑:以可爱柔弱博得军官的好感、同情。司令官先生:少校最大,有决定权;中尉太凶,不好沟通;所以选择少校。可以吗:征求意见,语气委婉。到过晚安:没有因为少校同意而激动万分,而是依然有礼有节,一切是那样自然,彬彬有礼,惹人喜爱!“司令官”这是最高级别的称呼,满足少校的虚荣心,心生好感;“道晚安” ,外国人睡前都有这个习惯,说“晚安” ,让德军觉得今晚跟平时没啥两样,也许还会令少校暂时陷入对女儿的想念而忽略眼前。杰奎琳对上校说:杰奎琳发现那位德军比较

14、蛮横,而且是下属,所以选择跟上校沟通,也许会好沟通一些。更重要的是,上校能做主。引导:杰奎琳想取走什么?却说要取什么?(设计意图:以上环节都是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对话,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拓展延伸,激活思维。1绝密情报保住了,你认为是谁拯救了大家?虽然三个人的方式不同,但是什么是相同的?2此刻,这半截蜡烛还是普通的蜡烛吗?更是什么?(智慧的象征,胜利的号角,成功的奖杯)3.其实,拯救大家的还有一个人。找出描写少校的语句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人性的美:他是父亲,他爱自己的孩子,他看到杰奎琳就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他的内心有父爱在涌动)引导:

15、战争是残酷的,德军是凶残的,但即便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人性的光辉依然在闪烁。残酷,不是军人的错,都是战争所逼迫。建议大家找二战期间的故事读一读,带我们认识战争,思考人性,还会让我们掂量爱与责任、民族与使命的分量。推荐书目像自由一样美丽(设计意图:让孩子带着“?” “”走出课堂,是我一向崇尚的。学习无止境,思考无止境。老师应该做点灯人,课堂只是星星之火,这点智慧之光只有在更广阔的田地里才会变得熠熠生辉。 )教后反思:曾有人质疑,多上一堂语文课与少上一堂有什么区别?矛头直指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应有一条重要的标志学生主动思考。只有主动思考,才能构建构新知,才能发展思维

16、,才能获得生命的成长。说教,对于德育来说,如同隔靴搔痒。同样,告知,对于阅读来说,亦如隔岸观火。以上两者,孩子的状态都是被动的。没有启发思维,没有点燃情感,更谈不上触及灵魂,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呢?我认为要有以下几个条件:一、要抛出有思维容量、有争议、有挑战力的话题。 “文中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你能从哪些地方感悟到他们的沉着、勇敢与机敏”?像这样的问题,由于答案信息量非常饱满,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又挑战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孩子就很感兴趣。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及时给予点拨引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在没有任何指导下的思考往往不够深入、全面,甚至浅尝辄止,无法突破瓶颈,超越自我。如果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一旦掌握“金钥匙” ,就能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乐趣,思维能往纵深推进,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也就更大了。在学生充分自学、交流初探的前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