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77977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学记 :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教学相长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

2、术,美德即知识 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 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育心理学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 ,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 制 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 教书育人 (2) 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 “从做中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

3、伊(两伊) : 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 (1879 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 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 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朗格朗: 终身教育导论 ,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 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 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2) 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

4、、根舍因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 现代:杜威、克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课程) 、活动中心(从做中学、探究 法) 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 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 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

5、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 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教育手段包 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 的关系和矛盾 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

6、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 论语 、 孟子 、 中庸 、 大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1)鲜明的阶级性(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3)内容主 要是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7、设者和接班人。现代教育的主要 特点有(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2)走向大众化(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 加(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终身化(2)全民化(3)民主化(4) 多元化(5)现代化 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 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人口: (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 (2)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4)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8、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2)文化融合(3)文化创新 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 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个性形 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起主导作用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2) 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

9、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只是人的发展在生理 方面的可能性,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 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 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 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简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1) 目

10、的性明确 (2) 计划性强 (3) 专门的教师队伍 (4) 过滤其他环境因素,调节,控制,利用 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 的发育和成熟。 青春期 11-18 岁,相当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 (1)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增长,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2)内脏器官机能逐步健全 (3)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1) 幼儿教育:招收 3-6 岁 (2) 初等教育:招收 7 岁儿童入学,学制为 5 年(有的地区为 6 年) (3) 中等教育:

11、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 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 输送合格的新生 (4) 高等教育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1) 西欧双轨制,英国为典型代表,法国,德国 一轨属学术性,一轨属生产性 (2) 美国的单轨制, 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 而群众性新学校迅速 发展起来 (3) 苏联型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 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1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 培养 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 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目标是可 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 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978 年,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13、教育必须同生 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两个必须) 2010 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 “促进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 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 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 征等。 课程的主要流派: (1

14、) 活动课程论:以经验为中心 (2) 要素课程论:课程应当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3) 结构课程论: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的基本结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 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 程等。 课程的分类: (1)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任务) (2)学科课程、经验课程(按属性) 学科课程的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3)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按组织方式)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5、按开发主体) (5)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实施要求) 3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 (三)中学教学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中学教学的意义: (1)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 中学的中心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是教育过程的 一个分支,其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 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

16、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 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 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分析和解决中学 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 (2)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叶圣陶: “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 (3)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4) 传授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 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 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 直观性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