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76060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课题 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础的科学第 1 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 流,填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 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

2、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难点 训练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预先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实验现象。 3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小刀、蜡烛、玻璃导管、水、白纸等。 教学流程2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新课【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 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 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 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学生阅读】教材 12 页 “探究” 【学生讨论及猜想】 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 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 去了?如何验证?

3、3.蜡烛会有哪些性质?从学生熟悉的 事物入手,激发学 生对探究实验的兴 趣。二、合作探究【教师点拨】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 熔点、沸点)2.燃烧时:关注燃烧过程中 发生的变化。(1)观察火焰;(2)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 较;(3)燃烧后产生的物质是什么?3.熄灭后:观察现象,并让学生用火柴 试着点燃产生的白烟,并注意燃 着的火柴不可过于靠近烛芯。学生积极讨论,放开思路, 并设计实验说明物质的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二人一组): 共同合作:一边实验,一边 记录。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设计实验说明火焰温度的高 低。(学生讨论,并且按照方案, 进行实验)用

4、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 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 什么。观察现象: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 的白烟。(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 以多实验几次)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对实验现象的表 达能力。通过学生分组 实验,培养学生的 合作精神。通过实验,培 养学生对科学的不 断追求的精神。 3三、课堂小结【小结】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 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 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 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 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 后)。学生讨论,反馈信息。填写 实验报告。学会科学探究 的

5、基本方法。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 1趣味化学资料4石蕊试液的发现 1645 年一天的早晨,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来到书房,放在那里的一篮深紫色的紫罗兰深 深地吸引了他,他拿起一束,边闻着花香边向实验室走去。走进实验室后他顺手把紫罗兰 放在了桌子上,开始做实验。在实验中助手威廉不小心把酸液溅到了花瓣上。 “真可惜” , 波义耳一边说,一边把紫罗兰浸入一只盛满清水的烧杯里,洗去花瓣上的酸液。过了一会 儿,波义耳从烧杯里取花时,发现紫罗兰竟变成了“红罗兰”!花儿为什么变红了呢?波 义耳感到非常奇怪:他又用其他酸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证实凡是酸都能使紫色的紫罗兰 变红。他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这太妙了,要判

6、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酸,只要用紫罗兰试 一下就行了!”波义耳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发现,用酒精和水处理大多数植物的浸出液 都有遇酸或碱改变颜色的性质。其中,最明显的是一种地衣类植物的浸出液,它遇酸变红, 遇碱变蓝,这就是人们使用至今的石蕊试液。 2思想方法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技巧与方法 (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2)知道反应需要的条件,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3)实验过程中,观察反应中出现的现象,如物质燃烧时发光、放热、火焰颜色等。 (4)实验完毕后,主要观察生成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第 2 课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7、气体的探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 象。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 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学 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难点 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教学准备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细木条、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 瓶若干、火柴等。 教学流程5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生回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和七、八年

8、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教师演示,学生当助手: 1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2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3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4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结论: (1)氧气可以支持燃着的木条燃烧,越烧越旺,说明氧气相对含量越多。 (2)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细木条熄灭。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出现的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 5 “呼吸”是生命的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 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6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二、活动探究 1分别收集两瓶

9、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向 A、C 中分别滴入澄清的石 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察和记录。 2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 B 和 D 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 3对着玻璃片呼气。 三、展示交流 交流各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四、评价整合 1对异常现象的分析: (1)对 C 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 碳扩散后,瓶内二氧化碳量少;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 (2)对点燃的木条不是同时放入两个集气瓶内,产生的实验现象评价。你认为怎样操作 更简便?2.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此说法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10、? 五、反思小结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61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有什么初步结论? 2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3通过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4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 5请将本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长记录中。 六、布置作业 竹节在受热后由于节内气体膨胀而炸裂。依据所学的生化知识设计实验来探究竹节内 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有何异同。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 思想方法7科学探究的方法 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环节包括:提出 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

11、评价、表达与 交流等。科学探究不一定非要包括所有环节,有的科学探究只需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还 可能需要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各环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1)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较 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3)制定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 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变量控制)的意

12、识。 (4)进行实验 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并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5)收集证据 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6)解释与结论 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 结论。 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 知结构。 (7)反思与评价 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 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8)表达与交流 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 论。 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