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759784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技巧揭秘安徽省颍上一中王磊一直以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以其主观性强、 操作性弱, 概念把握易、 具体切入难而困扰考生。然而, 综合近年高考中的此类试题, 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 总体浏览, 留心暗示我们都知道, 读懂文本是鉴赏的基本前提, 那么怎样才算读懂、 怎样才能读懂呢?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说的读懂并不是让你完整、 深刻、 透彻地理解, 只是粗略地知晓大概意思。其实, 高考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也并非让学生像专家学者那样去解读、 评析, 而是引导学生作浅层的、 指向性明确的一般性把握。所以只要不作错误的理解, 即使是囫囵吞枣地读出大概意思也是可以的。 那么怎样才能读懂呢

2、? 应该先将诗歌浏览一两遍, 借助各种暗示, 对它有个总体印象与感受。高考诗歌试题本身的一些暗示对我们读懂诗歌很有用, 但我们往往忽略它。1 .题目暗示。如2 0 0 5年全国卷的 春行即兴 , “ 春” 即春天, “ 行” 即经过, “ 即兴” , 就眼前事物表达感慨。2 0 0 6年福建卷的 端居 , 命题者注释端居: 闲居。2 0 0 6年辽宁卷 东坡 在题目下注: “ 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 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读出题目暗示, 对理解全诗大有提携作用。2 .作者暗示。近年来诗歌考题中出现的作者大多为我们所熟悉, 这就为我们理解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而对那些我们不熟

3、悉的作者, 考题往往有注释, 如2 0 0 6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 的作者王罔运, 考题注释为: “ 王罔运(1 8 3 21 9 1 6) , 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然而屡遭控诉, 于是绝意仕进, 归而授徒。”2 0 0 3年上海卷 赤壁 的作者杜庠, 注释: “ 明朝诗人, 曾任知县, 不久罢归; 不得志, 放情诗酒。” 不难看出,这里的注释对理解全诗都有很大的暗示作用。3 .夹注暗示。有些诗歌遇有冷僻字词或难懂的诗句, 命题人往往给出注释。如2 0 0 6年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首句“ 泛菊杯深, 吹梅角远” , 联系注释“ 泛菊: 饮菊花酒; 吹梅: 吹奏 梅花落

4、 ” , 我们就可了解这两句是说词人刘过与朋友卢梅坡秋季饮菊花酒, 春天吹 梅花落 。从秋到春, 笛声悠长, 酒浓情更浓。2 0 0 3年全国卷 过香积寺 末句“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虽然“ 安禅制毒龙” 较晦涩, 但考题对“ 安禅” “ 毒龙” 作了解释:“ 安禅 : 佛家术语, 即安静地打坐, 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 : 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由夹注可以知道, 诗人是说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 表现作者超脱尘俗和忘我入禅的境界。文艺鉴赏探索3 04 .题干暗示。有些诗歌考题本身就提示考生诗句在写什么, 如2 0 0 6年北京卷 移居( 其二) , 问题: “

5、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 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题干明确告诉我们, 诗人表现的乐趣是关于田园生活的, 那么我们只要顺着田园生活的思路去解答就不会有多大出入了。又如2 0 0 6年天津卷 凉州词( 其一) 设置的两个问题: (1) “ 无数铃声遥过碛” 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题干设置明确告诉我们诗中表现的是边塞景象, 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细心的考生会发现, 这就是答题的切入口, 这对读懂诗歌帮助很大。二、 联缀名词, 捕捉景情初读诗歌后, 从诗中找出写人写景写物的名词,

6、用横线画出, 然后把它们联缀起来,由多个意象的叠加看它写了什么。例如:2 0 0 4年全国卷的 秋思洛阳 城 里见 秋 风 , 欲作 家 书 意 万 重 。复恐 匆 匆说 不 尽 , 行人 临 发 又 开 封 。画线处“ 洛阳” “ 城里” 点明地点, “ 秋风” 点明时间( 季节) , “ 家书” “ 意” “ 封” 点明事件。联缀画线的名词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画面: 身处洛阳城里的诗人在秋风又起的日子里思绪万千, 想给家人写信, 可临到发信时又拆开信封。再如2 0 0 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 其一) 江上 青 山山 外 江 ,远帆 片 片 点归 艭 。横空 老 鹤南 飞 去

7、 ,带得 钟 声 到海 幢 。联缀画线的名词就基本读出了诗的大意: 越秀山, 矗立在珠江之上; 珠江, 横流在越秀山之外。江面上点缀着扬帆归航的渔船。老鹤自北而南飞去, 它把山上钟声带往海幢寺。在大略知晓其意后, 再从诗中找出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 形容词, 看它描写了怎样的景, 表达了怎样的情。如上文提到的2 0 0 4年全国卷 秋思 一个“ 说” 表现诗人似有万语千言, 一个“ 开” 是查看这封因时间“ 匆匆” 、 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 千言万语, 唯恐漏掉了一句, 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 意万重” 的“ 家书” 的重视, 以及对家乡亲人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分

8、析2 0 0 6年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 其一) 也不例外, “ 横空老鹤南飞去, 带得钟声到海幢” 中的一个“ 横” 字一个“ 带” 字, 与上两句所写“ 晚望” 的静景动静相生, 相映成趣。尤其“ 带” 采用了拟人手法, 赋予“ 老鹤” 人的动作, 不说钟声远播, 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 使画面具有动感。三、 把握术语, 规范表达3 1观察近年考题, 古代诗歌不外乎从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几个方面设题, 所以面对试题茫然不知所措的考生就应该从这些方面找准切入点,掌握常见的鉴赏术语,并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1 .形象。诗歌的形象即寄托着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分

9、为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考题一般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与理性思考。人(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景( 写景诗中的景象)物( 咏物诗中的物象)我国古代诗歌在长期流传中很多形象都有较固定的意蕴与象征。 如莲与恋、 柳与留、竹与虚心、 菊与晚节、 荷与高洁的联系; 尺素代书信, 婵娟代明月, 鱼雁代音讯, 吴钩代建功立业之利器,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孤蓬喻游子, 哀鸿喻灾民, 红叶喻信物, 请缨喻杀敌报国, 白云苍狗喻时世变化; 阳春白雪代高雅艺术, 落花流水含感时伤世,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等。2 .语言。(1) 体会语言风格。 如李白的豪迈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10、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苏轼的豪放粗犷、 柳永的婉约缠绵、 李商隐的蒙眬隐晦、王维的恬淡优美, 以及唐诗重写景抒情、 宋诗工理趣议论、 元明散曲长讽刺调侃等。这方面的术语有: 含蓄隽永, 端庄典雅, 质朴平淡, 生动形象, 简洁洗练, 清新明快, 慷慨悲壮,不事雕琢, 言近旨远等。(2) 关注“ 诗眼” 。 所谓“ 诗眼” , 乃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新警奇巧的那个字, 如王维“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的“ 圆” , 李清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的“ 瘦” ; 一种是“ 平字见奇” “ 朴字见色” , 越是平淡

11、越奇崛的质朴之字, 如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 的“ 弄” 字, 宋祁“ 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 闹” 字, 齐己“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的“ 一” 字。 “ 诗眼” 居无定位, 从词性上说, 一般为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也可以是数词、 量词。3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一般包括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方法等。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 议论、 抒情, 其中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 间接抒情( 含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 表现手法包括正衬( 烘托) 、 反衬(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 象征、 白描、 联想、 想象、 用典、 欲扬先抑

12、、 欲擒故纵、 以小见大、 虚实相生、 托物言志、 卒章显志、 以乐景写哀情等, 古代诗歌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 比拟、 夸张、( 下转第3 5页)文艺鉴赏探索3 2对偶、 对比、 借代等。4 .思想内容。欲把握思想内容, 先了解诗歌分类。 诗歌类别往往暗示着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常常关涉着诗人的感情态度。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怀古诗、 送别诗、 咏物诗、 边塞诗、 田园诗、 行旅诗、 讽喻诗等。在思想内容上, 怀古诗常表现昔盛今衰抒发报国无路, 送别诗常表现离愁别绪抒写思念之苦, 咏物诗常以物明志彰显品行节操, 边塞诗常表现久戍思乡抒发壮志未酬, 田园诗常描写山川风光表现闲适情调, 行旅诗常表现羁

13、旅乡愁表达仕途失意,讽喻诗常感时伤世寄寓衷情热肠。( 上接第3 2页)了非同寻常的便宜货而得到了精神的满足, 他从受到伤害中迅速找到平衡, 这种性格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的“ 精神胜利法” 。 从陈奂生身上我们发现阿Q的灵魂仍在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心里游荡。 陈奂生的自我安慰继续发展: 既然一夜就住了五元钱, 索性买个新帽子戴。 在五元钱的刺激下, 他长期养成的节俭被轻易放弃了。 他以其独特形象展示了七、 八十年代之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共有的心理倾向, 即作为小农生产者性格心理两个侧面的并存交错: 善良与软弱、 纯朴与愚昧、 追求生活的韧性和容易满足的浅薄、 讲究实际和狭隘自私等。高晓

14、声作品中对农民病态人生、 落后保守的精神的深刻批判和挖掘, 让我们看到作者流露着浓郁的悲哀, 渴求农民摆脱苦境的焦急, 正如作者所说: “ 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 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作者的话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创作题旨: 解剖因袭的重负我们需要精神生活, 但不需要“ 精神胜利法” , 以便“ 促使人们的灵魂完美起来” 。主人公在招待所里看似滑稽的行为,寄寓了作者对农民生存状况、心理病态的关注、 同情, 以及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的反思。 而陈奂生后来的自我欺骗, 事实上并非心理上的自我麻醉, 在现实中也真的产生了效果: “ 果然, 从此以后, 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

15、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 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 而且上街的时候, 背后也常有人指点着他告诉别人说: 他坐过吴书记的汽车 或者 他住过五块钱一夜的高级房间 ” 无不表征着国民劣根存在的普遍。我们认为高晓声的 陈奂生上城 告诉我们的, 就是新时期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后, 除了传统美德外, 许多方面并不尽如人意。 中国要摆脱不发达状态,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基本实现现代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素质如何将起到决定作用。 需要对农民启蒙。 正如阿伦布洛克所说, 启蒙运动“ 没有最后一幕: 如果人类的思想要解放的话, 这是一场世世代代都要重新开始的战斗” 。而我们中国农村的启蒙运动才仅仅处于起始阶段。3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