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68953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1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内容5.1 多媒体通信对传输网络的要求 5.2 多媒体通信的服务质量 5.3 现有网络对多媒体通信的支持 5.4 多媒体通信用户接入5.1.1 多媒体信息的特点 由于多媒体信息具有和单个媒体信息不同的特性 ,所以其对网络的要求也与单个媒体信息不同。多媒体 信息的特点主要有:n类型多多媒体信息有多种形式,而同一种信息类型在速率、时延以 及误码等方面也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同样是声音信息, 不同的人的声音可能有很大不同。因而,多媒体通信系统必须 采用多种形式的编码器、多种传输媒体接口以及多种显示方式 ,并能和多种存储媒体进行信息交换。n数据量大多媒体信息包含了音频、视频

2、、文本等数据,数据量非常大 ,尤其是图像和视频等,尽管在传输和存储之前进行了压缩, 但是在达到用户认可的图像质量情况下,其数据量还是非常巨 大的。例如,经MPEG-2标准压缩后的一段2小时左右的视频在 平均码率为3Mb/s时,需要约3GB的存储量。n连续性和突发性多媒体通信系统中,各种媒体信息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一 般来说,数据信息的传输是突发的、离散的、非实时的,而活 动图像的传输速率高,是突发的、连续的、实时的,语音信号 数据率低,是非突发的、实时的。n数据速率可变多种传输信息要求具有多种传输速率,例如,低速数据的 码率仅每秒几百比特,而活动图像的传输码率高达每秒几 十兆比特。因此,多媒体

3、通信系统必须提供可变的传输速 率。n时延可变压缩后的语音信号处理时延较少,而压缩后的图像信号处 理时延较大,由此产生变化的时延也是在使用网络传输多 媒体信息是需要考虑的问题。n同步性在多媒体数据之间存在着时空约束关系,这种关系与人们 对多媒体信息的理解密切相关,所以,如果在传输过程中 破坏了这种约束关系,则会妨碍对多媒体数据内容的理解 。因此在通信时需要对这种约束关系进行维持,以保证多 媒体信息在终端上的正确显现。综合以上特点,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对网络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高带宽、低延迟、支持QoS等。5.1.2多媒体传输网络的性能指标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这些要求必然涉 及一些关键性

4、的网络性能参数,它们是网络的吞吐量、 差错率、传输延时及延时抖动等。 n吞吐量网络吞吐量(Throughout)指的是有效的网络带宽,定义为 物理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减去各种传输开销。吞吐量反映了网 络所能传输数据的最大极限容量。吞吐量可以表示成在单位时 间内处理的分组数或比特数,它是一种静态参数,反映了网络 负载的情况。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吞吐需求具体有以下三个方 面:n传输带宽的要求。由于多媒体传输由大量突变数据组成 ,并且常包括实时音频和视频信息,所以对于传送多媒 体信息的网络来讲,它必须有充足可用的传输带宽来完 成多媒体信息的传送。当网络提供的传输带宽不足时, 就会产生网络拥塞,从而导致端

5、到端数据传输延迟的增 加,并会造成数据分组的丢失;n存储带宽的要求。在吞吐量大的网络中,接收端系统必 须保证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来接收不断送来的多媒体信息 。当缓冲区容量不够大时就很容易产生缓冲区的数据溢 出,造成数据分组丢失。另外,缓冲区的数据输入速率 也必须足够大,以便容纳从网络不断传来的数据流。这 种数据输入速率有时被看作缓冲区存储带宽;n流量的要求。多媒体通信网络必须能够处理一些诸如视 频、音频信息之类的冗长信息流,简要来讲,就是网络 必须有足够的吞吐能力来确保大带宽信道在延长的时间 段内的有效性。例如,如果用户要发送流量为50Gbit的 信息流,而网络只提供给用户1.5Mb/s的吞吐能力

6、及6s 的时间片是肯定不够的。但是如果网络允许用户持续不 断地使用这个1.5Mb/s的信道,则这个流量要求就能够 得以满足,如果网络在任何时刻都存在许多数据流,那 么该网络的有效吞吐能力就必须大于或等于所有这些数 据流的比特率的总和。持续的、大数据量的传输是多媒体信息传输的一 个特点。若就单个媒体而言,实时传输的活动图像对网 络的带宽要求最高,其次是声音。对于运动图像而言,人们能感到的质量参数有两 个,分别是每秒的帧数和每幅图像的分辨率。根据不 同条件下的实时视频传输的要求,可以将视频的服务 质量分为5个等级,如表5-1所示:等级名 称分辨率帧率(帧/s )量化 比特数总数据率压缩 后数据率1

7、高清晰度电视质 量1920108 060243Gb/s2040Mb/s (MPEG-2压缩 )2演播室数字电视质 量7205762516166 Mb/s68Mb/s (MPEG-2压缩 )3广播电视质 量72057636Mb/s (MPEG-2压缩 )4录像机质量3602881.4Mb/s (MPEG-1压缩 )5会议电视 质量35228810帧/s以上128384kb/s (H.261压缩 )声音是另一种对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可以将 音频的服务质量分为4个等级,如表5-2所示:等 级名 称带宽取样频 率量化 比特 数总数据率压缩 后数据率1电话质 量话音300Hz 3400Hz8kHz864

8、kb/s32kb/s、16kb/s甚 至4kb/s2高质量话音50Hz 7kHz37.8kHz164864kb/s3CD质量的音乐20kHz以 内44.lkHz16每声道的 数据率为 705.6kb/s192kb/s或128kb/s (MPEG-1压缩 )45.1声道立体环绕 声36028848kHz22320kb/s(AC-3压 缩)n传输延时网络的传输延时(Transmission Delay)是指信源发出最后一 个比特到信宿接收到第一个比特之间的时间差。它包括信号在 物理介质中的传播延时(延时的大小与具体的物理介质有关) 和数据在网中的处理延时(如复用/解复用时间、在节点中的排 队等)。

9、另一个经常用到的参数是端到端的延时(end-to-end Delay ),它通常指一组数据在信源终端上准备好发送的时刻,到信 宿终端接收到这组数据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它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信源数据准备好而等待网络接收这组数据的时间, 第二部分是信源传送这组数据(从第一个比特到最后一个比特 )的时间,最后一部分就是网络的传输延时。不同的多媒体应用,对延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实时 的会话应用,在有回波抵消的情况下,网络的单程传输延时应 在100ms到500ms之间,而在查询等交互式的实时多媒体应用 中,系统对用户指令的响应时间应小于12s,端到端的延时在 100ms到500ms之间,此时通信

10、双方才会有“实时”的感觉。n延时抖动网络传输延时的变化称为网络的延时抖动(Delay Jitter ),即不同数据包延时之间的差别。度量延时抖动的方法有多 种,其中一种是用在一段时间内(例如一次会话过程中)最大 和最小的传输延时之差来度量。产生延时抖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n传输系统引起的延时抖动,如金属导体随温度的变化引起传播延时的 变化从而产生抖动。这些因素所引起的抖动称为物理抖动,其幅度一 般只在微秒量级,甚至于更小。例如,在本地范围之内,ATM工作在 155.52Mb/s时,最大的物理延时抖动只有6ns左右(不超过传输一个 比特的时间);n对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如N-ISDN),只存在物理

11、抖动。在本地网之内 ,抖动在毫微秒量级;对于远距离跨越多个传输网络的链路,抖动在 微秒的量级;n对于共享传输介质的局域网(如以太网或FDDI等)来说,延时抖动主 要来源于介质访问时间的变化。这是由于不同终端只有在介质空闲时 才能发送数据,这段等待时间通常被称为介质访问时间。介质访问时 间的不同会产生抖动。n对于广域网(如IP网或帧中继网),延时抖动主要来源于流量控制的 等待时间及节点拥塞而产生的排队延时的变化。在有些情况中,后者 可长达秒的数量级。延时抖动会对实时通信中多媒体的同步造成破坏, 最终影响到音视频的播放质量,从人类的主观特性上来 看,人耳对音频的抖动更敏感,而人眼对视频的抖动则 不

12、太敏感。为了削弱或消除延时抖动造成的这种影响, 可以采取在接收端设立缓冲器的办法,即在接收端先缓 冲一定数量的媒体数据然后再播放,但是这种解决办法 又会引入额外的端到端的延时。综合上述各种因素,实 际的多媒体应用对延时抖动有不同的要求,如表5-3所 示。数据类型或应用延时抖动(ms)CD质量的声音100电话质 量的声音400高清晰度电视50广播质量电视100会议质 量电视400表5-3 延时抖动要求n错误率在传输系统中产生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度量方式 :n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是指在传输过程 中发生误码的码元个数与传输的总码元数之比。通常,BER的 大小直接反映了传输介质

13、的质量。例如对于光缆传输系统, BER通常在10-1210-9之间;n包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PER)。是指在 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包与传输的总包数之比(包错误是指同 一个包两次接收、包丢失或包的次序颠倒);n包丢失率(Packet Loss Rate,PLR)。是指由 于包丢失而引起的包错误。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原因有多种 ,通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拥塞,致使包的传输延时过长, 超过了设定到达的时限从而被接收端丢弃。5.2 多媒体通信的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是一种抽象 概念,用于说明网络服务的“好坏”程度。由于不同的应 用对网

14、络性能的要求不同,对网络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期 望值也不同。这种期望值可以用一种统一的QoS概念来 描述。从支持QoS的角度,多媒体网络系统必须提供QoS 参数定义和相应的管理机制。用户能够根据应用需要使 用QoS参数定义其QoS需求,网络系统要根据系统可用 资源(如CPU、缓冲区、I/O带宽以及网络带宽等)容量 来确定是否能够满足应用的QoS需求。经过双方协商最 终达成一致的QoS参数值应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得到基 本保证,或者在不能履行所承诺QoS时应能提供必要的 指示信息。5.2.1 QoS参数体系结构 在一个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通常采用 层次化的QoS参数体系结构来定义QoS参数, 如图5-

15、1所示:应用层Q o S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n应用层QoS参数是面向端用户的,应当采用直观、 形象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不同的QoS,供端用 户选择。例如,通过播放不同演示质量的音 频或视频片断作为可选择的QoS参数,或者 将音频或视频的传输速率分成若干等级,每 个等级代表不同的QoS参数,并通过可视化 方式提供给用户选择。表5-4给出一个应用层 QoS分级的示例。表5-4一个视频分级的示例 QoS 级视频帧传 输速率 (帧/秒)分辨率 /%主观评 价损害程 度5253065100很好细微415245064好可察觉36143549一般可忍受2352034较差很难忍 受11219差不可忍 受n传输

16、层传输层协议主要提供端到端的、面向连接 的数据传输服务。通常,这种面向连接的服 务能够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顺序性,但 以较大的网络带宽和延迟开销为代价。传输 层QoS必须由支持QoS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选 择和定义的QoS参数。传输层QoS参数主要有 :吞吐量、端到端延迟、端到端延迟抖动、 分组差错率和传输优先级等。n 网络层网络层协议主要提供路由选择和数据报转发服务。通常,这 种服务是无连接的,通过中间点(路由器)的“存储-转发”机制 来实现。在数据报转发过程中,路由器将会产生延迟(如排队 等待转发)、延迟抖动(选择不同的路由)、分组丢失及差错 等。网络层QoS同样也要由支持QoS的网络层协议提供可选择和 定义的QoS参数,如吞吐量、延迟、延迟抖动、分组丢失率和 差错率等。网络层协议主要是IP协议,其中IPv6可以通过报头中优先级 和流标识字段支持QoS。一些连接型网络层协议,如RSVP和ST II等可以较好地支持QoS,其QoS参数通过保证服务(GS)和被 控负载服务(CLS)两个QoS类来定义。它们都要求路由器也必 须具有相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