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8157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勒氏评论报与上海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勒氏评论报 与“上海问题” “,0,如果旧中国的外侨群体,是对鸦片战争以来,中西方器物、制度、观念各层次冲突的过程、形态、结果的研究的一个极好的视角,那么,对其 中在华外国报人的 探索,则更有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他们不同于在华的公使领事,必须在行政上服从本国政府对远东的政策,也不 同于那些教育家,只管低头专注于向中国青年灌输本国文化。他们不象外商,以自己在华的经济利益为全部的出发点和 目的,也不象传教士,始出于对宗教的超功利狂热又归之 于对其在中国的既成宗教事业的极具功利性的卫护。但是作为必须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新闻记者,他们必须象公使领事那样精通国际政治、世界经

2、济,为本国政府提供远东情报,并为其远东政 策出谋划策,作为西方文化的产物,也自然自觉不自觉地在报章杂志上流露出西方的观念形态,而作为身处中国的外国人,他们必然会为在华的本国商人及传教事业的利益代言。正是因为这种现实而又不现实、超脱而又不超脱的身份和地位,导致了他们成为外侨中极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本文便是试图通 过剖 析密勒氏评论报(以下简称密. 报)对“上海问题, ,的态度和观点,来对这一课题进行一次初步的涉猎。密报(1917一1 953年,太平洋战争期间中断)是旧上海一份时事政论性的美国英文周刊,由著名记者密勒及其助手鲍威尔创立,不久为鲍威尔独立编辑与经营。抗战胜叼杜会科学18 , 1年策12

3、期)利后,由其儿子小鲍威尔主持。它参与了以后中国现代史的全过程,直至1 953年 自动停刊。这是一份关于远东间题的影响很大的刊物。所谓“上海问题”,是指随着由一批了解西方政治制度、文化形态,关心国际政治的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中国的爱国热潮以当初太平天国、小刀会起义完全不同的新起点而兴起后,上海的外侨社会因其利益遭到不断冲击而产生恐慌,处心积虑地设想讨论各种方案以保住他们在上海的既得利益。在一系列“上海间题”的恐慌与讨 论中,密报的观点和看法往往是与众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从表面上看,它们有的自相矛盾,有的甚至是有悖情理的。比如,五四运动爆发后,华人参政运动逐步开展起来,这显然不符合大 班

4、们的 意愿,但密报却站在华人一边。然而,在五姗运动这更为 强烈的反帝浪潮面前,尽管当时世界大多数文明国家公开同情中国的民族觉醒,密报却与外侨社会口径一致。而在192 6年下半年,北伐军不断北上,上海外侨一片惊慌,租界立刻进入战时 状态,美、英、日、意、法等国部队源源被派遣到上海时,这时密报却又站在外侨社会的对立面,竭力反对他们的防御措施,以致上海的美国商会不顾鲍威尔的旧恩 而仍要辞退他的会员资格。那么,密报何以如此矛盾重重呢?下文对此作一初步的探究。一47一 . . . . . . .一.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尤 其是 象 密勒、鲍威尔这样很长时间担任美国在华唯一的新闻刊物的编辑记者,应 该也

5、必须具备国际政治、经济的宏观眼光,并在这基础上再站在其母国的立场上,带着为母 国谋利 益的目光观察中国事务,这样其所收集的情报,产生的观点,才对本国政府有较大的价值。18导9年9月和19 00年7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两次发布照会,提出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它成了美国在华很长一段时间的总政策。显然,鲍威尔、密勒是属 于那些因其符合理想而对之赞赏的人们的,更重要的是作为成熟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对在漂亮词藻背后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际 目的有 深 切的了解。五四时期密报对上海华人参政运动的热切支持,固然有对中国民族同情的因素,但重要的,便是源于美国这个对华总政策。密报诞生时,正值一战期间,英、法、德等帝国主

6、义大国因忙于战事而无暇东顾,中国成了日、美争夺的对象,而他们所以主张支持华人参政运动,便是帮助美国扼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深入。同样,北伐军北上时密报言论的与众不同,1926年1 2月出版的“大上海”专号,主张归还外人在沪特权,南非法官费唐提出租界还得长期存在的报告后,其措辞激烈的批评,以及一二八以后,将日本人在上海的行为归之为治外法权的存在等等,在主 导上都源 于这同一原 因,只是因当时具体情况不同而针对性亦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一个似乎有悖情理的现象是,它发表对上海问题的看法时,更多的似乎与工部局及外侨唱反调。它 一直主张废除治外法权,由中国人管理上海。那么,是什么使得它采取这种有悖于自己立场、利

7、益的举止的呢?在回答这一间题前,首先要认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华外侨与其母国的远东政策往一48一往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铁板一块,而是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在学术界关于租界史的讨论中,大家有这样一个看法:上海租界,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对华殖民侵略的佐证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西方现代文明。不过,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它实际上并不如有些学者所言是西方现代都市的缩影。其原 因正在于,它是随着洋枪大炮从西方带来的,而不是 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它是 冒险家的乐园。工部局的官员们制定的政策往往只是着眼于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拓展,如越界筑路等。当中国爱国热潮掀起后,他们意识到进 二步 扩张的不可能,便竭尽全力维护已成事业要求本

8、国政府派军队保护。而就各国政府而言,则要有个较全面的政治考虑。1 929年夏天工部局总裁费信停到达华盛顿时,美国国务院就不客气地告诉他,上海不能永远指望美国提供保护,而要主动把租界内部整顿好。而在华的报人如鲍威尔们,因自身列于外侨之中,比远在大洋彼岸的政府首脑更切实地感受到其利益的重要;又因对世界局势的了解,与本国政府部门有更多联系,更能从整体综合考虑,因而在政府与外侨矛盾中无意间起了一个缓冲作用。有的,如字林西报则更为工部局,为上海的外国财阀说话,而密报则相对地更往其政府立场靠拢。比如,1927年4月,上海美国商会因密报言论与其利益相左而 通过决议要求鲍威尔辞退他商会会员资格。甚 感厄然的鲍

9、威尔在当场的发言中除了对这一决定的断然拒绝外,其 申辩是:他这样做是与华盛顿政策相一致的。的确,这年4月2 5日,柯立芝总统在纽约合众社的年餐会上发表演讲:“美国人民对中国的友谊已名闻天下,他们除了帮助和鼓励对统一和自由的合理愿望外,并不想做得更多,他们并不想对中国人民有任何 侵犯”。然而,美国领导人的这些表示是在北伐叼杜会科学19,1年第12期 )军不断逼近,汉口租界撤销,南 京惨案发生,美国各大报刊 己刊载上海美国商会要求华盛顿对华采取强硬政策,派遣军队军舰保护在上海的美侨生命和财产安全之后才发表于众的,而在这之前,密报一直以与它身处的惊恐 万状的外侨社会截然相反的观点而一期一期出刊着。使

10、得它有如此坚定信念的除了其情报的准确迅捷外,也与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深切领悟和把握分不 开的。另外,作为一份新闻刊物,为 了美国的总体利益,它甚至不惜有损于自己的利益。这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修养、素质而言,不能不说是杰出的。因为密报本身就是一份经济利益,鲍威尔是主编,也是经 理,况且他也是仅有的1 2名美国商会委员之 一,他在刊布那些大大不利于上海外侨利益的言论时,未尝没有考虑到将不利于他自身的利 益,更未尝没有考虑到会受到来 自他所处 的外侨社会,尤其是他的同胞的压力。此事发生后,密报收到来 自各地的支持信,盛赞鲍威尔的公正 远见和勇气。美国的圣。路易斯邮报甚至评论:“由于地域的关系,他不能被

11、授予普利策奖,这实在是太糟糕了”。让我们再看看矛盾的另一面。毕竟那些报人是在华的外国报人,其再公正、再有远见、再顾全大局,亦总是在尽可能的前提下为在华的外侨利益说话的。五 辩便是很好的例子。五辩运动爆发时,柯立芝总统正在研究美国劳工联合会的威廉格林先生 的信,他要求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来“设法废除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上海的美国商会提出的力请“采取最强硬态度”的意见,被国务院放进档案,未予受理。而“在五册运动以后几周内,美国基本上决定同意中国关税 自主,并拟就放弃治外法权问题进行协商。”因为中国毕竟还是美国不太重视的地区,它还有更叼杜会科学195 1年第12期卜重要的国内事务和不太远的海外问题要解决

12、。而更 重要的是刚经 历了战争的 世界舆论,包括美国人民,对干涉他国内部事务越来越表现出厌恶。然而,肇始于上海的五册运动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不 同于太平天 国和义 和 团起义,只是以武力的方式,也不同于五四,参加者主要是知识分子 和工人,当时出于民主、民族自强观 念 的鲍威尔,还为之欢呼不已呢!而这 一次,不仅1 0万劳工进行罢工,要求抵制外国银行的钞票,要求外国兵舰撤离上海,要 求中国 人管理警政。连老板、银行家甚至将军也加入了,而中国政府亦同情愤慨的人民,尽可能地予以支持。由于印刷工人的罢工,鲍威尔不得不卷起衣袖,亲自进入车间,刊物薄得只剩下一篇社论,三、二张 纸 了。当然

13、,这一次密报义无反顾地站在外侨一边,决不是因为大记者当了几天 工人,而是亲历 了这巨大的反帝浪潮的冲击,不若远在太平洋那一边的人可 以超脱而漠视,而更重要的是引起它对在华外国整体事业前途的担忧。因为这次的影响所及,不止是占据工部局领导位置的少数财阀,而是绝 大部分 的 外侨。密报主张中国自强自立,主张撤销治外法权,但并不 意味着主张所有列强全部无保留地撤离中国,意味着主张放弃上百年苦心经营的东方基地。而仅仅是因为一个太过软弱的中华帝国,对各张牙舞爪的帝国主义列强是一个太大的诱惑,他们担心美国远东 利益不是受创于中国的强大,而是各大利欲熏心者的火讲。所以,出 于本性,其支持中国民族自强,放弃部分

14、既得特权,实在是在一定限度之内的。再看看北伐战争时期,它主张与北伐军合作,而不主张增派军队,武装以待,这一方面固然是其对美国远东利益和政策的深切理解,另一方面也是看出,如果与北伐军采取合作而非敌视态度,最坏的可能是开始时受一4 9一些冲击,最后,至少租界还将保存下来,至少有人租你地,纳你税。在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再是如何扩大外国人的管辖权,而是在如何体面地退却的大前提下,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保存可能保存下来的部分,实在可谓用心良苦。上海工部局的大班和列强政府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处于这两方面矛盾之间的在华外报的言论及其所受到的压力也证明了这一点。长期以来,一 些西方历史学家们因之而津津乐道,

15、认为西方各国政府是尊重中国主权,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希图僧越条约外侵略,或固守不平等特权 的 只是各通商口岸的死硬派的大班们,从而为帝国主义侵华行为贴金。但同样是在华外报的言论又反驳了这一点,或许大班们出于一己的利益扩张或固守与政府远东利益 的总计划、总步骤相冲突,但这只能说是策略上的不同。因为从根本上讲,大班们利益多寡的本身便是其政府在远东势力的一部分,作为政府来讲当然有越多的势力范围便有越多的经济收益,在政治上也可提高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为了暂时的策略,政府会要求大班稍加收敛。因而就这两者来讲,矛盾是次要的,、合作是主要的,他们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貌离神合的关系,决不会要求全体外侨无条件撤离

16、远东。在华的外国报人,因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明显可见的是,他们是其母国政府和当地外侨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稍不明显但意义更加深远的,他们是东西文化之间的桥梁。文化比较和冲突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热了很长一阵了,但更多的是 要么着眼 于东西方文 化分离状态下的比较,要么注重 于两种文化冲突状态下中国人知识结构、社会心理层次的演化。而从深受西方文化熏染的外国人长年生活、工作于中国,其观念形态、行为方一50一式一 与所在国的相冲撞甚而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可说极为罕见。本文则试图在这一领域作一初步的尝试。首先,从密报的几个主持人看,创办者密勒,是一个极有主见而又固执的人,正 因为如此,他容不得他原在的大陆报见利忘义的行为而脱身创办密报。密报一诞生,便与美国政府喝反调,坚决反对美国参战。密勒的继任者鲍威尔甚而还对租界的执政当局工部局的存在本身进行公开指责,与他所处的外侨社会的言论相抵触。他还对报社所在大楼电楼将中国人与外国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