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946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最后一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2018 届高二下期最后一练届高二下期最后一练历历 史史 试试 题题第第卷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第卷卷本卷共 6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

2、,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2.古公亶父有 3 个嫡子,但他看中了第三子季历之子姬昌的德行,欲传位给季历,以便将来能顺利传位给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但长幼有序的惯例让古公亶父为难。长子泰伯读懂了其父心意,就带着他的二弟仲雍出逃到东方蛮夷之地,让位给三弟季历。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方式得到认同 B.墨家选贤任能思想的影响C.周礼文化辐射到长江流域 D.宗法制的基本原则遭破坏3.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

3、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变迁的根源是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4.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2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并称四大学派,但是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

4、治权的争夺 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6.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刺史制的建立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的确立7.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曾这样评析中国某一帝王:“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之间走出一条中间路线。”该帝王符合“中间路线”的举措是A.设置御史大夫与刺史 B.推行中外朝制度C.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D.世袭与察举制共存8.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

5、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9.武则天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她还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体现了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 B武则天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唐朝加强对农业的技术指导 D古代农业在唐朝已经基本定型10.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以“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

6、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1.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北3宋(9601127 年) 南宋(11271279 年)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庆历中(1041-1048 年)200450:1平江府(苏州) 绍兴二十六年(1131 年)200013153:1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183 年)1500062242:1福州开禧间18000

7、54333:1A.经济、文化重心持续南移 B.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12“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B民本思想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3.唐、宋两代都曾规定:官民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应以亲邻为先。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重树儒学地位 B抑制商业发展 C缓和社会矛盾 D保护宗族制度14.有学者认为,明代皇

8、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5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A监察官员位高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中央集权加强 D监察制

9、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6.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4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17.(中国古代商帮)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它们A.仅仅是区域性商人群体 B.经济活动未根植于生产领域C.经营商业的理念较落后 D.未能较充分地利用海外市场18.封建阶级的“

10、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是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本的阶级界限。下列对这种观点看法最正确的是A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清官有其进步性 B清官的清根源是封建的小农经济C运用了阶级分析法,过分强调价值判断的阶级性 D清官的清在于受儒家思想的控制19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

11、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晚清经济的飞速发展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D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2019 世纪 60 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当时A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B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C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D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21.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5奚止数

12、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扭转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出超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2220 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很多女性在织绣厂工作,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协会,专门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C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D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

13、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24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该观点A.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予以肯定 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5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

14、,正确的是 A. 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2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其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 这表明A.反映了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愿望 B.三权分立原则不适合中国国情C.革命派废除封建制度的迫切愿望 D.革命派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7. 1937 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6A对抗战策略的重新审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28“舰舰长萨师俊在长江上游与日机互击阵亡。今日党政军长官均到其家吊唁。”1938年 11 月 1 日,申报刊发题为华军舰长萨师俊阵亡的短讯,出于战时保密的考量,对军舰及与日军交战地作了模糊处理。该军舰当时应是参与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广州会战29. 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 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 1975 年或者 1978 年宪法为基础,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