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946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5月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宁波市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十校”2017”2017 届高三届高三 5 5 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本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2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及答题纸内的考生信息填写清楚。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及答题纸内的考生信息填写清楚。3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把答案对应的选项涂黑,非选择题部分用黑色签字笔填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把答案对应的选项涂黑,非选择题部分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1. 下列选项中,注音

2、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岭上大坑连着小坑,坑里的水乱打转儿,树枝草叶们在坑心里一蹿(cun)一蹿,像是溺了水。春上狗饿,撅(ju)着鼻子在找吃的,大街小巷见啥吃啥。B. 说话间夕阳西坠,暮色四和,登上附近的观景大桥,但见东西两岸的原野上到处路灯闪烁;中心城区更是彩灯竟放,弦(xin)歌隐隐,引人诸多美好的遐思。C. 在一块糕点里,在一方酥(sh)糖里,那突如奇来的一阵风运来的桂花香啊,就是那些故去的亲人!它们依然以各种方式,缠绕着我们的鼻息,温暖着我们的味蕾(li) 。D. 制船的工序与工序之间相互帮衬,就像一种缜密的生存仪式。船作(zu)坊里的领头师傅就是他,一眼望过去,也不过精瘦黢

3、(q)黑的模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考生需要结合句意来分析。A 项, “蹿”应读“cun” ,意思为“向上或向前跳” 。B 项, “暮色四和”应为“暮色四合” ,傍晚昏暗的天色从四周笼罩过来;“合”的意思是“合拢” 。“彩灯竟放”应为“彩灯竞放” ;“竞”的意思是“比赛,互相争胜” 。C 项, “酥”应读“s” ;“突如奇来”应为“突如其来” ,意思为“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在浩荡的黄河岸边,有一座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吴堡。 “邑枕黄河”的吴堡,是陕北通往华北的桥头堡。在吴堡黄河古渡旁,矗

4、立着吴堡的红色地标“毛主席东渡纪念碑” 。沿着黄河岸边格外崎岖的山道,汽车一路颠簸,开上吴山,地势在纵横沟壑和成林枣树掩映下不断升高。 【甲】吴山之巅,有一座石城环山抱水,拔地通天: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悬崖为堑,南为绝壁天险,北为咽喉狭道。 【乙】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华夏第一石城”古吴堡石城。千余年来,吴堡虽饱经战争创伤,却始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未被2破城。这座无坚不摧的天堑雄堡,使吴堡成为享誉天下的“铜吴堡” 。 【丙】古吴堡石城年代久远,据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志记载:“刘裕子刘义真于长安,遂虏其部,筑城以居之,号曰吴儿城。 ”石城不大,城内建筑大部分为石砌窑洞式;各式建筑星罗棋布,错

5、落有致,遍布全城。2. 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矗立 B. 格外 C. 无坚不摧 D. 星罗棋布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甲 B. 乙 C. 丙【答案】2. C 3. B【解析】2.解析: 3.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运用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结合语境进行选择。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一般形容进攻方,此处是形容“天堑雄堡”的坚固,不合语境,可以改为“坚不可摧”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格外:副词,表示超过寻常。星罗棋布:形容多而密集。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6、。题干要求选出“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 。考生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积累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 “这就是名闻天下的华夏第一石城 ”有误,双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此处的特定称谓是“华夏第一石城” ,故应改为名闻天下的“华夏第一石城”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据新华社报道,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其得票数已超过选举条例规定的 600 张有效得票数。B. 如今法官被推到官民冲突的对立面,这一方面根源于现代法治意识尚未渗透百姓生活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对司法功能过度放大的结果。C.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

7、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作品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D. 3 月 23 日晚,中国队 1:0 击败韩国队。本场比赛前,中国队由于突然出现部分队员感冒,里皮在排兵布阵方面受到制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辨析。首先应浏览选项,找出有标志的典型病句进行排3除;然后对剩下的句子进行压缩,保留主谓宾,再看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等问题,如主干没有问题,就要来分析修饰成分,一看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二看修饰语的顺序。B 项, “是由于过去对司法功能过度放大的结果”句式杂糅, “是由于的结果”去掉“由于”或“的结果” ;C 项,缺少宾语, “以文育人”后

8、加上“的职责” ;D项,语序不当, “由于”放在“中国队”前面。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C 项,缺少宾语中心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A 项,把“由于”和“的结果”两句杂糅到一句中。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

9、,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对话直接记载主宾应对语,记载者据闻录实,自己不另加论断,在文法上这通常叫做直接叙述格。它的应用最广泛的是在戏剧,戏剧以对话表示情节的演进。其次是历史与小说记言的部分也用对话,因为对话本身值得流传或是有助于事态演变与人物性格的了解。不过对话在这些著述里只是附庸,无论是戏剧、小说,或是历史,要表现的主要是人物和他们的行动。本文所谈的对话专指不是戏剧、小说或历史,而是自成一种特殊体裁叫做“对话”的那一类,像柏拉图的许多著作。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在不用对话体的论事说理的文章中,作者独抒己见,单刀直入,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

10、理,就算“自圆其说” ;至于旁人的种种不同的看法,可以一概置之不问,至多也只是约略转述,作为己说的佐证或是作为辩驳的对象。但是同一事理往往有许多方面,观点不同,所得的印象或结论也就不同;而且各人的资禀修养很可以影响他的见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事理的看法没有完全是客观的。论事说理贵周密,周密才能平正通达。这种片面的主观的见解当然是不周密的,有时它可能是歪曲的、错误的。而对话对于同一事理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把它的正反侧各面都看出来,然后把各面不同的印象平铺在一起,合拢起来就可以现出一幅立体的活动影片。事理有时须综合各面才见全体真相,有时某一面特真,而真也要待证明其他各面错误4后才明显。对话

11、虽是各面平铺并陈,却仍有宾有主,着重点当然仍在主,正如一出戏里许多人物中必有一个主角。宾可以托主,也可以变主,改变他的思路或纠正他的片面观的偏蔽,所以宾的用处仍然很大。中国已往文论家谈到对话体的只有章学诚,而他却是反对用对话体。其实他并没有明白“宾”的用场, “宾”不是临时竖起的草人来供打倒,而是“主”的劲敌。在打“宾”时, “主”须鼓起他在平时不常鼓起的勇气与力量, “宾”可以说是主的感发兴起者。譬如两拳师角力,败者本领愈大,胜者也愈有光彩, “狮子搏兔”并不是对话的胜境。对话平衡众说而折衷于一是,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同样有力的看法的角力,由比较见胜负,在比较中彼此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胜负

12、不是偶然侥幸的,而是叫人不得不心悦诚服的。思想是一长串流动生发的活动,它有曲折起伏,有生发的过程。一般单刀直入的文章不能显示这种思想的过程,而只是叙述思想的成就,它所叫人看见的只是思想结果而不是思想动作本身。其实思想的生发的线索和惨淡经营的甘苦,比已成就的思想还更富于启发性。对话就是在反复问答中,逐渐鞭辟入里,辩论在生发也就是思想在生发,次第条理,曲折起伏,都如实呈现,一目了然。所以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由显现的过程。它也可以说是思想的戏剧,把宾主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接着一幕,从始以至于终。因此,就文格说,它也有一种特长,就是戏剧性的生动。(选自朱光潜谈对话体

13、,有删改)5. 下列选项中有关“对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所谈论的对话并不是小说戏剧中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对话,而是能论事说理的一种特殊体裁。B. 对话直接叙述事理的各个方面,有宾有主,宾主并重,是对于同一事理的各种看法的角力。C. 对话体往往呈现出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而得出的结论,有些可能是歪曲错误的,那就会影响事理的真相。D. 由于思想本身是流动起伏的,对话体只能直接体现思想的生发过程,而没有思想结果。6.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非对话体的说理文,作者仅凭主观依据,对旁人的不同看法或置之不理,或约略转述。B. 中国文论家只有章学诚谈到对话体,说明对话

14、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C. 对话中宾的力量越大越能显现主,如“狮子搏兔”一般的对话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D. 以思想的戏剧作比对话体,主和宾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幕从开始到结束。57. 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答案】5. A 6. B 7. 对话体能对同一事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综合各面的不同看法才能得出事理的真相;对话体通过反复问答,能显示思想的过程,比已成就的思想结果更富于启发性。【解析】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选项中有关对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

15、行辨析。B 项, “宾主并重”错误;文章第三段中说“对话虽是各面平铺并陈,却仍有宾有主,着重点当然仍在主” 。C 项, “影响事理的真相”错误;D 项, “没有思想结果”错误,原文中说到对话的宾主由比较见胜负, “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由显现的过程”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考生应先浏览文本,理解概括文章每一段的意思,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B 项, “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有误;原文“中国已往的文论家只有章学诚谈到对话体” ,不能“说明对话体在中国一直不被理解,也不受欢迎” ,无

16、中生有。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考生可以先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依据分值进行概括。第二段开头说“对话体特别宜于论事说理” ,可见答案就在后面, “而对话对于同一事理取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把它的正反侧各面都看出来,然后把各面不同的印象平铺在一起,合拢起来就可以现出一幅立体的活动影片” ;文章最后一段说“对话就是在反复问答中,逐渐鞭辟入里,辩论在生发也就是思想在生发,次第条理,曲折起伏,都如实呈现,一目了然。所以对话不仅现出一种事理的全面相,而且也绘出它所由显现的过程。它也可以说是思想的戏剧,把宾主的思想动作都摆在台上表演,一幕接着一幕,从始以至于终”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题,应先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筛选的要求、区域,比如本题中, “根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的原因” , “对话体宜于论事说理”这是从题干中审出的内容。然后考生应分析文本的内容,找到答题的区域。 “对话体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