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68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玉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62017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三次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历史试卷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525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1.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与其相对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为A. 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 B. 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C. 青铜时代石器时代铁器时代 D.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答案】D【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最低,处于石器时代;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夏商周时期进

2、入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推广,进入铁器时代。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ABC 项。2. 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 ”此现象主要反映了A.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 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C.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等信息,说明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故答案为 B 项。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收其租”现象,排除 A项;C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3、3.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 ,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A. 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太湖2地区出现以机为田,以梭为耒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体现了明清时期区域性经济分工的特点,故本题应选 C 项;题目中未涉及明朝与之前朝代手工业生产力的比较,故排除 A 项

4、;题目中未涉及雇佣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概况,故排除 B、D 两项。4. 英文单词 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朝有唐三彩,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彩B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C夏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D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答案】C【解析】商朝时烧制出原始瓷器,C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型即逆向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

5、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史实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5. 1894 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 2800 万元。到 1914 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 1106 万美元,较 1894 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 8 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A. 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 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C. 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 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6、,签订了马关条约 ,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各帝国主义国家利益均沾;这体现了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所以答案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名师点睛】 马关条约 (1895):3项目内容影响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

7、到内地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6.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 ,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4设在租界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8、发展的阻力,故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故 A 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故 B 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特点7. 1958 年, 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B. 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

9、“一五”计划的指标【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1958 年” “大公社”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涉及到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调整生产关系,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民族凝聚力,排除 B 项;1958 年“大跃进”运动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排除 C 项;“一五”计划在 1957 年已经提前完成,排除 D 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根据时间信息“1958 年” ,同时要明确大跃进主要表现在发展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表现在变革生产关系方面来确定答案。8. 1984 年 3 月 24 日,福建省 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

10、出“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 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C.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企业的厂长经理要求“松绑” ,再结合材料所述时间为1984 年,可知是指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和呼声很高,结合所学知识则应该知道是指通过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故选 C。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出现在 1953-1956 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时期,排除 A;1984 年时 BD 两项内容尚未出现,故答案选择 C 项。5考点:中国特色

11、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9.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A. 唐宋时期 B. 明朝后期 C. 民国初年 D. 新中国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所以答案选 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的演变10. 1851 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人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 24 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A

12、. 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 体现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C. 展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D. 表明英国煤储量世界第一【答案】B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51 年” ,即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完成,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以此确定答案。11. 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 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将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C. 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东方 D.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为

13、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可看出除了为当时的王权扩张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宗教传播:“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上帝服务即是传播天主教,故此题6应选 A 项。迪亚士时期还没有开展工业革命,故排除 B 项;科学精神在这个时期并不发展,故排除 C 项;D 项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故排除。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 15 世纪前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

14、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5)直接原因: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12. 下列关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D13. 近代“工厂”与手工工场的最大区别是A. 生产工具不同 B. 劳动效率不同 C. 生产关系不同 D. 劳动者地位不同【答案】A【解析】近代工厂采用机器生

15、产,这是与手工工场的不同,因此最大区别表现在生产工具的不同,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不是最大区别,排除 BCD 项。14. 1930 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答案】D【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益,转嫁危机,结果导致危机进一步加剧。故答案为 D 项,排除 A 项;限制出口不利于摆脱危机,排除 B 项;7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提高关税是为了抵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

16、市场,不利于他国商品的销售,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15.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 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器公司,美国近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 ”这是美国的典型现象,也代表了二战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B. 企业的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C. 企业的经营权由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享有D. 资本家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37.6 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器公司,美国近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的现象,体现了股票分散化的特点,企业普通职工也能拥有股票。故答案为 B 项。企业的决定权还是在资本家手中,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有一部分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