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6435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21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21页
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21页
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21页
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21页
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施组设计(4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第一章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杭州湾大桥项目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 、设计图表、参考资料、设计图、 杭州湾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2、有关工程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公路砖石及砼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公路桥涵地

2、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1-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71-983、施工招标标前会精神和现场勘查获得的资料。4、国家及交通部现行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定额及指标,本投标人的企业劳动定额。5、国家和当地政府关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有关规定要求。6、本投标人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劳动力及技术装备、专业化

3、程度、机械设备实力、综合生产能力等。1.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1、以满足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要求为指导思想,以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目标为出发点,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按 ISO9000 质量体系要求运作。2、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3、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针对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特点,制订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4、以确保总工期及阶段性工期目标并适当提前为原则,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和控制因素,科学组织合理进行施工力量配置,并利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适时控制及优化。5、以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为原则进行施工总

4、平面布置和组织施1-3工。6、加强施工管理,分块分段组织施工,综合协调管理,做好各方面保障。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采用先进施工工艺,降低工程成本。1.3 编制范围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范围为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即杭州湾大桥的北引桥,起讫里程为 K49+000K51+579。其主要工程内容为:北引桥的引道道路工程,软基处理以及北桥台的桥台防护;北引桥施工栈桥的施工;北引桥下部钻孔桩基础施工;承台墩身施工以及30m、50m、60m、80m 现浇梁。1-4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工程简介2.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杭州湾大桥起止里程为 K49+000K85+000,全长

5、36km,其中桥梁工程起止里程为 K49+015.5K84+688.5,桥梁全长 35.673km。杭州湾大桥起点为嘉兴海盐杭州北岸的东西大道和乍嘉苏高速公路交点附近,大桥经乍浦港西侧郑家埭入海,由北至南跨越了 01 省道、杭州湾北海塘、杭州湾海域、三北浅滩、慈溪庵东十塘、九塘、八塘横江等,终点位于八塘横江以南约 500m 处,大桥海域部分长31.5km。大桥南北两岸为广阔的平原,海堤顶面高程在+8.0m 左右,桥位处自北向南北岸滩涂长约 1.1km,地面高程+3.2m;北岸浅水区长约0.21km,水深 02m;北岸中等水深区 0.3km,水深 25m;深水区21km,水深 512m;南岸中等

6、水深区约 1.3km,水深 25m;南岸浅水区约 3.1km,水深 12m;南岸滩涂区长约 4km(不含正在围填的2km) ,两岸海堤之间距离约 31km。2.1.2 工程的意义工程的意义杭州湾大桥工程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杭州湾的最便捷通道,向北通往浙江嘉兴、湖州和上海、江苏、山东、京津塘等东部沿海广大经济发达地区;向南通往浙江沿海的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绍兴1-5和东南沿海广大经济发达地区。本项目的建成可以更充分地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和聚集功能,促进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上海在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地位,带动和促进浙江、上海、江苏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2.1.3 本标段的位置本标段的位

7、置杭州湾大桥第一合标段为大桥北引线及北引桥,自 K49+000 至K51+579,全长为 2.579km。工程分为北引线工程、北岸陆地引桥和北岸滩涂区引桥,桥型孔跨布置有 30m、50m、60m 和 80m 米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2.2 自然特征自然特征2.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杭州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段,北邻长江三角洲,南依姚北平原,东为星罗棋布的舟山群岛,西以澉浦为界与钱塘江相接。杭州湾为我国最大的典型喇叭口状河口湾,纵长约 100km,宽度由湾口处100km 向西到湾顶缩小到仅 20 余 km。杭州湾在地貌上是由滨海和湖沼环境中泥砂堆积形成,地势低平,一般海拔 27.5m,区

8、内湖塘众多,河网密布。桥位处海域宽度约 32km,可分为陆地、滩地和海域三个地貌单元。陆地:杭州湾两岸为广阔的平原地形,北岸为凹岸,为杭嘉湖平原,西侧属湖积平原,地面标高 3m 左右,东侧属长江三角洲平原,地面标高 3.5m 左右。在乍浦港附近有弧山残丘分布,如瓦山、陈山、1-6高公山、独山等,标高为 33.7m161.1m。南岸为凸岸,为慈北平原,属海积平原,地面标高为 3.0m3.5m。滩地:杭州湾两岸均有滩地发育,以潮流作用下的粉质砂和淤泥质滩地为主,属潮滩地貌。北岸为冲刷岸,滩地狭窄,以侵蚀岸为主,宽度一般 200600m,在乍浦港西侧的盐东滩地宽约 1300m,滩面坡度平缓,滩面地质

9、以亚砂土和粉砂为主,局部有淤泥质砂发育。南岸滩地称三北浅滩,以淤涨为主,近期淤长速度东侧大于西侧,最宽处约 9km,滩坡平缓,坡降 0.50.6,以淤泥质砂、粘质粉砂为主。海域:杭州湾水域位于钱塘江与东海衔接部位,纵长约 100km,海底地形由东往西在不同部位形成了不同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大桥通过部位均由潮流冲槽与潮流脊两种地貌类型构成。冲刷槽分布在湾北近岸处,为杭州湾内主航道(北航道) ,形态均以北陡南缓,水深一般为 9.812.5m,最大水深 13.6m,深槽不明显,属水深最浅的桥位方案。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北引桥,分为陆地和滩涂两区。北引桥陆地区长约 1km,地势平坦,主要为种植地、水产养

10、殖地及居民宅地,地面高程 3.04.0m。北海塘以北 500m 处有 01 省道及内河。北引桥滩涂区长约 1.4km,滩涂北高南低,坡降平缓,地面高程2.0-2.0m,滩涂低潮位时外露。2.2.2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1-7杭州湾大桥桥址基岩埋藏呈一中部低,两头高的蝶形,上部一般覆盖百余米厚的第四纪松散堆积。桥轴线 23.5km 以北基岩为上侏罗黄组(JJh)陆相喷性发的火山碎屑岩,其原岩性为晶屑(溶接)凝灰岩。23.5km 以南为下第三系长河群(Ech) ,为棕红色泥岩。桥们区第四纪地层一般厚 150m,最大厚 220m,可分为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三大部分。局部基底坳陷处可能还存在更新统堆

11、积。杭州湾大桥第一标段的地质分部如下:1层是亚粘土层,软塑流塑,饱和,厚度 4.05m。1层为亚砂土层,饱和,松散,厚 1.7m。2层为淤泥质亚粘土,饱和,流塑软塑,厚 11.8m。1层为淤泥质粘土,饱和,流塑软塑,厚 5.7m。2层粉砂层,饱和,稍密中密,厚为 9.3m。1层为亚粘土层,饱和,软塑可塑,厚 4.0m。 层为亚粘土层,饱和,可塑硬塑,厚 10.8m。1层为粉砂层,饱和,中密密实,厚 27.1m,顶板标高-47.35m,为较理想的持力层。 层为粘性土层,饱和,可塑,厚 12.9m。本区段软土层较厚,一般 2025m,持力层埋藏相对较深。2.2.3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1、全桥水文地质

12、概况、全桥水文地质概况杭州湾水域桥址河段有紧邻澉浦至金山岸边的北岸深槽、秦山至1-8乍浦间北岸水域内白塔沙、南岸慈溪庵东滩涂及其西侧岸边的西三潮沟等。杭州湾历史演变为南涨、北坍。根据建国后历年实测地形资料,白塔沙有垂向淤高,横向展宽,纵向又向下游(乍浦)延伸的趋势;北岸线基本处于相对稳定;南岸庵东滩面仍继续淤涨,但向外大幅度淤涨的可能性较小,目前庵东浅滩淤涨扩大主要处在庵东以东部位。2、潮汐特征、潮汐特征1) 潮汐特征杭州湾属浅海半日潮海区。湾内高潮位湾口至湾顶逐渐增高:低潮逐渐降低。潮差相应增大:另外,北岸高潮位略高于南岸,低潮位则相反,北岸高潮岔略高于南岸。根据 2000 年 9 月及 1

13、999 年 56 月水文测验资料分析得桥位附近常设及临时潮位站潮汐特征值,见表 2-1:2) 流速特征根据工可阶段在澉浦、桥位等断面同步水文测验资料,潮流呈明显的往复流,桥位断面涨、落潮流向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而且潮流流速呈南强北弱之态。桥位断面流速值皆由表向下逐渐减小,如果全部测站涨、落潮流流速均按大、中、小潮汛次序排列,以平均状态而言,他们的比例大致为大潮与中潮的比值为 1.4,大潮与中潮的比值为 1.9。各测站涨、落潮流速分别见表 2-2。1-9表表 2-1 桥位附近各测站潮汐特征值表桥位附近各测站潮汐特征值表北岸南岸 位置项目 乍浦郑家隶站庵东西二最高潮位5.544.904.104.9

14、44.31发生日期1997.8.19最低潮位-4.01-2.97-2.96-3.0-2.78发生日期1930.9.24平均高潮位2.523.312.953.333.03平均低潮位-2.12-2.00-2.19-2.02-2.11最大潮差7.577.446.987.46.54发生日期1962.8.2最小潮差2.393.52.393.55平均潮差4.655.305.135.325.13平均涨潮历时5:275:225:195:325:28平均落潮历时6:597:017:066:596:57统计年限193019992000.091999.052000.091999.05表表 2-2 桥位断面各测站垂线

15、平均流速表桥位断面各测站垂线平均流速表大潮中潮小潮项目测站涨潮落潮涨潮落潮涨潮落潮20011.582.341.421.420.891.1220022.181.601.851.061.221.0120032.402.152.051.381.421.0820042.201.941.821.461.460.9720052.492.322.041.371.451.2220062.682.301.841.941.311.55站名1-1020072.622.701.781.361.181.1520083.773.413.322.002.031.283)台风暴潮杭州湾地处中纬度,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根据

16、 19511984年 34 年资料统计,平均每年受台风影响 1.6 次。最多的为 1962 年达5 次,2000 年有 3 次。1967、1968、1970 年无台风影响。影响杭州湾的强台风,若与天文大潮相遇就形成台风暴潮。根据 1953 年以来乍浦站实测潮位统计,排列前 7 位均与台风有关,见表 2-3。受杭州湾喇叭口平均外形的影响,湾内台风增水值大,风暴潮水位高,还伴随大风浪和暴雨,称之“三碰头”。据统计,建国后 50 多年来受到 5 次强台风暴湖袭击(1949 年 6 号、1956 年 12 号、1974 年13表表 2-3 近近 50 年来乍浦站排列前年来乍浦站排列前 7 位高潮位及其台风位高潮位及其台风登陆时间项目序号年最高水位(m)台风增水(m)台风编号登陆时中心气压(百帕)阳历阴历登陆地点15.541.4897119601997.8.197.17温岭石塘24.191.0074139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