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6406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卷一、给加粗字注音1赫然( ) 2迭起( ) 3锲而不舍( )4潜心贯注( ) 5校补( ) 6浠水( )7群蚁排衙( ) 8沥尽心血( )二、解释下列加粗字1仰之弥高( ) 2锲而不舍( ) 3兀兀穷年( )4迥乎不同( ) 5无暇顾及( ) 6目不窥园(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四、简答题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

2、起过渡作用的。答:_五、阅读分析“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

3、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

4、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_。2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_。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_六、写作训练请以 200 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某同学的“言”和“行”,藉以反映其性格。 参考答案 一、h di qi qin xio x y l 二、1更加 2刻 3劳苦的样子 4差得远 5空闲 6偷看 三、1籍 2裁 3颗 四、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 然后指

5、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五、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2选取写 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3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 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参考答案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

6、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年到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确

7、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参考答案第句“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第句“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第句“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第句“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

8、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第句“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设题意图是,使学生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参考答案、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

9、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

10、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自学评估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目不窥园( ) 热情澎湃( )( )仰之弥高( ) 漂白四壁(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1)诗兴不作: (5)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 (6)一反既往:(3)群蚁排衙: (7)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 (8)气冲斗牛:3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该文的作者是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

11、_。(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越坚,_。(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气冲斗牛,_!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能力提高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会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答: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答: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12、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答:(1)(2)(3)4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答:开放探究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

13、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

14、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1)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答:过渡句是_(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第二件事:_第三件事:_(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xi h ku png pi m pio2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很不一样。迥:差得远。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3(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臧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