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6402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6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附件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北京落实“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功能定位和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是东城区真正实现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为载体,推动区域科技全面发展的跨越时期。为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引领” 、 “渗透”和“提升”作用,加速东城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 北京市

2、“十三五”科技规划和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30 年) ,制定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一、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东城区科技发展考核指标均已完成。序号指标预期目标完成情况(截止 2014 年)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0 家287 家2专利申请量23182 件27657 件3专利授权量11967 件16675 件4技术合同交易额不低于全市增长速度连续两年增速接近 100%5区级科普基地5-10 家5 家6科普志愿者5 支5 支(一一一一)创新载体快速壮大创新载体快速壮大创新载体快速壮大创新载体快速壮大 2 东城园作为东城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

3、城市窗口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东城区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 年,经调整新东城园成立,面积达到 6.03 平方公里。东城园以文化为内涵、 科技为手段, 在发展定位上突出“文化科技融合” 特色;在产业上重点支持符合“高精尖”要求的产业领域;在空间结构布局上实施“一园多基地”战略。至 2014 年,东城园内共有企业 11686 家,实现年收入超过 10000 亿元。至 2015 年,东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共 8 家(东城园内 7 家,东城园外 1 家) ,其中国家级孵化器 1 家,经北京市认定的众创空间 3 家,在孵企业 1738 家。各家孵化器在产业投资运营服务、提供创业交流空间等方面各具特

4、色, 充分满足企业初创期创新创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二二二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至 2015 年, 东城区共有通过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362 家,比“十一五”末期增加 292 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已成为东城区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提高科技对社会经济贡献率的有力抓手。2014 年,东城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 1501.94 亿元。其中技术收入为 348.50 亿元。在东城园高新技术产业收入中,电子与信息所占比重排第一位,占总收入的 30.92%。(三三三三)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大幅

5、提升“十二五”期间(2011-2014 年) ,东城区共申请专利 2765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2880 件,占总专利申请量的 46.57%) ,东城区共授权专利 16675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4429 件,占总专利申请量的 26.56%) ,PCT 发明 246 件。 “十二五”期间,共 3 有 146 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10 家企业成为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东城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共获得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课题 26 项,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共有 17 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11-2013),34 个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11-2013)

6、。2014 年,技术交易成交额达到 355.2 亿元,是“十一五”末期的 4.42 倍,年均增长 86%,占北京市比重从 2011 年的 4.2%增长到 2014 年的 11.3%。(四四四四)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加强对东城区科技企业协会和东城区工商联科技商会基础建设与能力建设的指导与引导, 充分发挥了民间社团沟通平台、交流平台、协作平台、创新平台的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了民间科技企业交流互动平台。 东城区科技企业服务平台一期的投入使用,增强了与科技企业的互动联系,提高了服务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重新修订和制订了针对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等方面

7、的办法,对营造创新环境、推动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城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 联合北京12330,在东城区设立北京 12330 东城分中心,初步形成一个分中心、三个工作站的覆盖园区、 特色街区、 中小企业的举报投诉服务体系。2012 年,东城区知识产权局成为北京市首批专利行政委托执法单位,近三年共查处近 100 余件假冒专利案件。2013 年,东城区成立双打办, 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2015 年,继海淀、亦庄之后,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成为 4 第三家北京(中关村)审查员实践基地。东城实践园的成立,使国家专利审查资源对接东城企业,发挥审查员专

8、业优势,开展专利信息利用、专利挖掘布局、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等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 通过在南锣鼓巷建立纠纷快速处理、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营造、志愿者服务等机制,探索特色文化街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东城区科技经费(科技三项)自 2013 年起从 195 万增长到300 万元,保持了适当增长。科技主题计划项目(市划转)经费,保持每年 280 万元。与科技密切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产值从“十一五”末期的 118.48 亿元增至 2014 年的159.98 亿元,年均增长 8.8 %,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 9.2%。3家优势科技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资超过 2 亿元, 为企业创

9、新发展成功引入社会资本。(五五五五)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科技突破和成果产业化对产业引领、 支撑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一批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新能源、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如:“小型反恐侦察无人机” 、“减排环保型滤清器研制及中试生产线建设” 、 “景泰蓝工艺提升与创新”等项目,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东城区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整合建设” 、“东城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东城区科技发展监测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研究”等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

10、对东城区城市建设与管理发挥了带动作用。 5 (六六六六)科普工作全方位推进科普工作全方位推进科普工作全方位推进科普工作全方位推进健全科普工作组织机制,成员单位从 44 家增加至 47 家;制定了东城区科普志愿者联席会制度 、 东城区科普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 、 东城区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2014年东城区科普联席会议可支配经费共计 118.8 万元, 比 “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了33.3万元, 有效推进了东城区科普工作开展。至 2014 年,新命名区级科普基地 5 家;新增市级科普基地10 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 26 家,其中有 6 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

11、基地; 又有 3 家社区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北京市优秀创新型科普社区,占市级总数的 16.7%;3家社区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市级社区科普体验厅, 并获得资金支持 83.4 万元。东城区科普专职人员共 340 人,较“十一五”末期增长 18.5%,在质量上实现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结构优化。共注册区级科普志愿者 370 名,活跃于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和科普场馆的科普志愿者达 5000 名以上。“十二五”期间,共组织申报北京市财政项目 8 项,获得1008.29 万元资金支持。涵盖了信息平台、科普场馆及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科普活动开展和科普能力提升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提升了东城区科普事业发展。通过“科

12、技周” 、 “科普日” 、 “科普之夏”和“电子科普行”等大型宣传活动,开展科技、环保、医学等多主题和展览展示、专家咨询、互动体验等多形式的科普知识宣传,贴近居民生活,使科普理念深入人心。二、 “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 时期是东城区实现以创业创新为主题推动区域科 6 技发展的跨越时期,结合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新定位,以及东城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新要求,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一一一)面临的机遇面临的机遇面临的机遇面临的机遇1.1.1.1.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趋势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趋势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趋势

13、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趋势国际上,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以大数据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取得重大进展,并对相关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对我国来说,抓住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将会推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从国内形势看,原本以要素成本优势驱动、 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寻得出路。2.2.2.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的产业定

14、位和方向都已明确,北京将主要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首都的责任,更是首都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突出创新驱动功能,切实担当起“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创业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等责任,使得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3.3.3.3.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任务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任务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任务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任务党中央对首都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核心 7 区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并对疏解非首都功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

15、署。非首都功能疏解,将加速东城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步伐,将更加凸显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创业水平,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对社会环境治理、民生改善等工作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通过文化、科技“双轮驱动” ,以中关村东城园为载体,深化结构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人口聚集少、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产业和研发、设计、交易等产业高端环节,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引领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二二二二)面临的挑战面临的挑战面临的挑战面临的挑战实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疏解非首都功能, 在给东城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科技事业发展、产业集聚与结构调整,面临着新的

16、制约与挑战。1.面临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后,现有科技体系重新确立的挑战。疏解非首都功能,将导致现有生产型科技企业的退出和创新企业的进入,必须加强科技体系重塑步伐。2.面临着社会创新大环境下, 科技管理手段探索新方式的挑战。风投、创投、天使基金等社会创新新要素加入后,直接影响到企业原有的经营战略,使企业与政府间粘合力呈现出减弱趋势,科技管理部门必须转变原有的管理思路,寻找促进政企紧密联系新途径。3.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进步后, 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的挑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高精尖”结构发展方向, “城市管理 PPP 模式” 、 “工业 4.0” 、 “OTO”等科技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将提出更高 8 诉求。三、 “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一一一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