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焕斗发挥余热展示党员风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6174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尤焕斗发挥余热展示党员风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尤焕斗发挥余热展示党员风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尤焕斗发挥余热展示党员风采(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48岁的陆萍来说,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尽 管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患病的公公婆婆,但 陆萍从不抱怨,也不觉得委屈,她用爱撑起了一 个家。丈夫突发脑出血 她扛起生活重担23岁那年,家住冶金园 (锦丰镇) 常家村 的陆萍经长辈介绍,和同村的陶金德走到了一 起。婚后,两人共同抚养儿子,生活过得简单幸 福。 为了有更好的生活,陆萍一家来到江阴打 拼。夫妻俩在同一家公司上班,陶金德对陆萍疼 爱有加,家中大事小事总是处理得当,从来不用 陆萍操心。夫妻恩爱,儿子乖巧听话,陆萍对生 活充满了期待。 然而,2013 年 3 月,命运和陆萍开了个玩 笑,让她猝不及防。 那天早上,陆萍见丈夫睡得沉,怎么也叫不 醒,

2、意识到情况不妙,她赶紧拨打“120”急救 电话。陶金德被诊断为突发脑出血,命是保住 了,但从此瘫痪在床,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陆萍身上,意外来 得太突然,伤心过后,陆萍夜以继日地在医院照 顾丈夫,还得安抚正在上大学的儿子。24小时连轴转 她是丈夫的全职保姆为了专心照顾丈夫,陆萍辞去了工作。陶金 德出院后,陆萍带他回到常家村生活。 失去了生活来源,陆萍只能靠积蓄维持生 活,还得给丈夫继续治疗。多少个日夜,陆萍不 眠不休在床边照顾丈夫,就怕他病情反复。 陶金德失去了语言能力,无法说出自己的感 受,陆萍凭着两人多年生活的默契去猜去琢磨。 为了照顾好丈夫,陆萍坚持每天为他按摩、

3、擦身,陶金德体重170多斤,陆萍每次帮他换上 干净衣物都得使出全身的劲,累得直不起腰。 陶金德原本是个风趣幽默的人,有他在的地 方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患病后,陶金德情绪沮 丧,脸上再也没了笑容。为了让丈夫振作精神, 陆萍陪伴在他身边柔声安慰,成了他的精神支 柱。怕丈夫在家呆久了烦闷,她经常推着轮椅, 带陶金德出门散心。 4年的精心照料,如今陶金德已经能在陆萍 的搀扶下坐起来了。1人照顾3人 她坚强撑起一个家回到常家村老家,陆萍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 为了能照顾好丈夫,陆萍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忙碌,经常忙到很晚才休息,晚上还得起夜照顾 丈夫,即使睡眠严重不足,她也从不抱怨,家里 的各种家务从不让老人

4、动手。 起初,公公婆婆还能帮着一起照顾瘫痪在床 的丈夫,不幸的是,后来,婆婆患上脑梗卧床不 起。一日三餐,陆萍将荤素搭配好的饭菜端到床 前,帮老人洗漱、擦洗身体、更换衣物,从不喊 苦叫累。不久,公公中风了,陆萍更是忙得团团 转。后来两位老人相继去世。 “公公婆婆是丈夫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 照顾他们是我的义务,做儿女的为父母做任何事 都是应该的。 ”陆萍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邻 居们都觉得她不容易,每当这个时候,陆萍总这 么回答。 好不容易等到儿子大学毕业,对于一直咬牙 坚持的陆萍而言,意味着有人可以帮她一同分担 了。然而儿子的梦想与前程,对陆萍而言更为重 要。在她的鼓励下,满怀爱国情怀的儿子

5、成了一 名军人。 “照顾丈夫是我的责任,无论疾病困苦我都 不离不弃,孩子是这个家的希望,只要他有好的 前程,我就心满意足了。 ”陆萍说。陆萍: 坚强女子用爱撑起一个家本报记者 周晓艳推荐人:陆华 冶金园(锦丰镇)常家村工作人员 推荐语:多年来,陆萍照顾瘫痪的丈夫,患病的公公婆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与责任,她是当之无愧的好妻子、好儿媳。陆萍给丈夫按摩手臂。陆华 摄钱美兰今年58岁, 家住南丰镇建农村 19组, 丈夫名叫朱建平, 今年60岁。本来 他们可以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 然而, 朱建 平7年前突发脑梗, 改变了这一切。突发疾病 家中顶梁柱倒了钱美兰的娘家在南丰镇民乐村,35年 前,通过媒人介

6、绍,她与在企业上班的朱 建平相识、相爱、结婚。婚后夫妻俩相互 体谅,总是抢着干活,为的就是让对方减 轻负担。小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却是有滋 有味。婚后,女儿儿子相继出生,给这个 小家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0 年夏天 的一个周末,两人正在田地里干活。 “美 兰,我感觉我左半边身子有点麻。 ”朱建平有些不舒服。 “听你这样讲,会不会是 中风了? ”钱美兰这样猜测, “走,赶紧 回家去,我带你去医院看看。 ” 到家后,朱建平坐在方凳上休息, 钱美兰准备收拾衣物,还没等她跨进房 门,就听见“咚”的一声,朱建平从凳 子上往左摔了下去。 “建平,建平,你咋 了,不要吓我啊。 ”无论

7、钱美兰怎样喊, 朱建平都没有反应。 在家人的帮助下,朱建平被紧急送往 了乐余人民医院。由于他脑部血流不止, 紧急抢救后,医生建议送往市第一人民医 院抢救,于是,朱建平被马上转院至市一 院,直至当天晚上10时许,朱建平的脑部 才止了血。 “由于出血量大,再加上出血时 间长,以后他的人生可能就要和轮椅相伴 了。 ”医生的话犹如五雷轰顶,在急救室门 外,钱美兰站都站不稳了。勇敢面对 挑起生活重担这个小家庭的生活水平本来就一般, 突然家中的顶梁柱倒了,钱美兰一下子失 去了主心骨,她痛哭了一场。但是,痛哭 只能缓解一时的心理情绪,并不能解决所 有的事情,哭过之后,她还得面对生活, 她选择用自己瘦小的身躯

8、承担起所有的压 力和重担。 一开始,朱建平吃饭都成问题,钱美 兰便每顿一口一口地喂,同时学习书本、 电视上的护理经验,学完后再给丈夫进行 护理,争取让丈夫恢复得更快。 钱美兰坚强地撑起了整个家,白天, 她干农活、照顾丈夫;晚上,她除了做家 务还是照顾丈夫,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围绕 丈夫而展开的。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钱美兰会推着轮椅上的丈夫出去散步,看 看外面的世界,舒缓一下心情。更重要的 是,她为悲观绝望的丈夫作心理辅导,要 他坚强。现如今,朱建平可以慢慢地自己 吃饭了。相濡以沫 不会放弃照顾丈夫自从朱建平患病以来,至今已有7年 时间了,钱美兰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喂 饭、伺候大小便,从没有怨言,

9、在丈夫面 前总是微笑坚强的,她平静地对家人说: “日子会越过越好,熬过了就好了。 ”就是 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一年又一年。 因为朱建平的下丘脑、脑干受损严 重,站立平衡能力很难恢复,因此医生建 议进行康复训练,那样会有利于他身体恢复。在钱美兰的劝说下,朱建平答应去试 一试。 在澳洋医院7个月的康复训练,对朱 建平来说是痛苦的、难熬的,每每运动到 医院14楼的窗口处,朱建平就会止不住地 流眼泪,因为站在那里,可以看到10路公 交车站台,而10 路公交车可以直达他的 家。 “等你好起来,我们就到楼下的公交站 台,去坐10 路车,这样马上就可以回家 了。 ”钱美兰扶着丈夫,这样安慰他, “我 知

10、道你心里苦,但是只有坚持下去,才有 希望,对不对? ” 她的坚忍顽强,她的用心良苦,也让 朱建平坚持了下来,朱建平告诉记者: “我 很感激她,要是没有她,我都不知道下半 辈子怎么办。 ”而钱美兰为了这个家也是付 出了所有,但始终无怨无悔,她说: “我会 一直照顾他,永不放弃。 ”推荐人:姚莉 南丰镇建农社区工作人员 推荐语:自从丈夫中风偏瘫后,钱美兰一直细心照顾,再苦再累,她都没有放弃过,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 钱美兰:“我会一直照顾丈夫, 永不放弃”本报记者 褚新意85岁的尤焕斗家住经开区 (杨舍镇) 城南街道绿洲社区。60多年前,他在党旗 下庄严宣誓,从此“共产党员”的称号成 为他心中最高的

11、荣誉。退休后,尤大爷继 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力所能 及的事,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乐善好施 帮助辖区困难家庭尤大爷心地善良,对于社区里的困难 居民,他会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2012年的一个雨天,尤大爷撑着伞来 到社区,从口袋里掏出500元,委托工作 人员把钱交给社区里的困难居民,而那天 正好是他的生日。 “我年纪大了,记性不 好,我怕以后会忘记。所以,以后我会在 生日这一天把钱送来。 ”尤大爷再三嘱咐工作人员,不要公开他的名字。如今,尤大 爷已连续5年给社区困难居民捐款。实际 上,尤大爷患有癌症,老伴的身体也不太 好,生活并不富足。即使这样,他还是想 着社区里的困难居民献上自己的微薄之

12、力。 社区里有一户低保家庭,孩子正在上 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尤大爷知道后, 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这个家庭。 逢年过节,他和老伴还做上一桌丰盛的 菜,请他们一家前来吃饭。 今年, 尤大爷一家被评为 “文明党员标 兵家庭” , 获得了2000元奖金, 他把这笔钱 又捐给了社区, 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居民。爱管 “闲事” 热心参与社区管理尤大爷居住的社区有部分是动迁户。起初,不少动迁户难以适应环境的转 换,一些年纪大的居民在草坪里种菜、 在空地上搭建晾衣架,社区环境遭到了 破坏。 尤大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在社 区里奔走相告,希望大伙能自觉维护居住 环境。面对居民的质疑和不解,他耐心地 给大

13、家讲解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利弊, 并用现状举例,让居民转变观念,与时俱 进。 由于一些老人年岁已高,对社区里一 些新思想、新做法不理解,心中不免产生 情绪,每逢这个时候,尤大爷总是站出 来,耐心细致地向他们做解释工作,消除 他们的怨气。 除了做好解释工作,尤大爷还经常到 社区,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不和谐现象, 向工作人员汇报,配合工作人员一起做居民工作。 一段时间后,小区环境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社区文明和谐指数不断攀升, 最初对尤大爷抱有怨言的居民对他刮目 相看。 看着绿阴茂盛的小区,干净整洁的楼 道,感受着和谐的邻里氛围,大家纷纷竖 起大拇指,夸尤大爷“闲事”管得对、管 得好。离岗不离党 发挥

14、党员带头作用2011年2月,社区成立了党支部。尤 大爷和很多退休党员一样,找到了家的感 觉。 “虽然我们是退休党员,但我们还能为 社会发挥余热,为社区、为居民服务,离岗不离党。 ”每次和党员们交心,尤大爷总 是这么说。 尤大爷经常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 动,作出表率作用。尽管已是老人,但他 不忘加强自身学习,还总是提醒子女和身 边的年轻党员要善于学习。他在学习中充 分发挥带头作用,总是带头写心得体会。 同时,他还采取个人自学、支部集中学习 交流的形式,前往辖区年老体弱、行动不 便的党员家中,上门送学,口头传达相关 精神。 虽然从岗位退休多年,但尤大爷依旧 充满了热情。他积极主动地投身社区服 务

15、,为社区发展和党建工作建言献策,充 分体现了退休老党员“退休不褪色,离岗 不离党”的风采。推荐人:徐炜 经开区(杨舍镇)绿洲社区工作人员 推荐语:尤焕斗是一名年过八旬的退休老党员,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帮助社区困难家庭,参与社区建 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展现了一名党员的风采。 尤焕斗: 发挥余热展示党员风采本报记者 周晓艳编辑: 许志平美编: 蒋静华组版: 闵雪莲校对: 徐彩琴星期一2017年8月28日4成风化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

16、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身边好人 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张闻明存好心 做好事 当好人 得好报 扬好德身边好人推荐热线:13915698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