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65641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院_祠堂与湘学学统_朱汉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722013/4总140期二、 书院与湘学学统书院是唐宋时期产生并历经元、 明、 清不断延续、 发展的一种民间教育机构。 由于它们是由地方的士大夫、 士绅创办、 主持, 并往往成为地域的学术中心、 教育中心, 一些著名书院还往往成为某个学派的学术大本营, 故而书院与地域性学统的形成、 延续密切相关。 我们发现, 学术史家全祖望对地域性学统特别关注, 而他在补辑并为 宋元学案作案语、 撰写书院记时, 总是将书院与学统联系起来。 事实上, 由于书院往往是某一地域的学者群体的聚集地, 书院通过学术活动、 教育活动, 创建出地域性学统, 并通过书

2、院的沿续而将学统传承下去。唐以前的湖南, 教育一直十分落后。 但是自北宋开始, 书院教育特别发达, 不仅数量多、 范围广 , 而且办学层次高, 如历史上有所谓“四大书院”的说法, 尽管说法不一, 而湖南就有岳麓书院、 石鼓书院被列入, 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另一说法是河南有两所, 而北宋时期的河南是全国的政治、 文化中心,湖南在唐五代时期还被认为是南蛮偏远之地。 有一些学者曾对宋元明清时期全国书院作过一些统计,尽管因资料来源、 统计标准的不同, 具体数字有很大差异, 但是都可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在宋、 元、明、 清四朝中, 湖南一直与江西、 浙江、 福建等省一样, 是全国书院数量最多的省份。

3、蓬勃发展的湖南书院为湘学学统的建立、 湘学学术旨趣的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 是湘学的学统、 旨趣等的形成、 沿续的最重要社会条件。首先, 湘学学统的形成总是借助于书院。 湘学学统的成型与湖湘学派是密切相关的, 这不仅是由于湖湘学派在南宋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 学术旨趣, 尤其是湖湘学派的形成、 发展总是与书院联系在一起, 他们以书院为学术基地而创建学派, 并在书院形成了湖湘学统及其学术旨趣。 胡安国、 胡宏父子在衡岳之麓创建了碧泉书院、 文定书堂(后改名为文定书院) , 在此开坛讲学、 研究理学,从而“开湖湘之学统” ; 张栻、 彪居正等则主持长沙的岳麓书院、 城南书院, 承传湖湘学统并

4、发展了湖湘学派; 后来的湖湘弟子除了继续在岳麓讲学外,又纷纷创办一些书院 (如湘乡的涟滨书院)并将学统推广到湖湘地域的其他地方。 碧泉、 文定、城南等书院不仅是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大本营、 湖湘学统的形成地, 而且, 这些书院中许多又历经元、 明、清而沿续办学, 湖湘学派在这些书院形成的学术传统、 教育传统得以保留下来。其实,通过书院而建立学统的不仅仅是南宋湖湘学派, 对湘学史学统建构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者, 包括北宋的周敦颐、 明清之际的王船山以及那些主持过岳麓、 城南等书院的著名湘学学者, 均是通过书院以建立学统、 延续学统的。 如周敦颐本人虽然没有在湖南通过创办书院而建立学派, 但是到了南宋时

5、期, 经湖湘学派胡宏、张栻及真德秀的大力推崇, 周敦颐成为理学开山、道学宗主, 故而自然也成为湖湘学统的奠基人。 所以, 从南宋起, 湖南的士大夫、 先贤开始在周敦颐的故乡及做官的地方建立以 “濂溪” 命名的书院, 一直到元、 明、 清各朝, 湖南创建的“濂溪书院” 达20多所, 这些书院就成为标榜和承传濂溪学统的学术、教育中心。 王船山于清前期逝世时尚不为人知, 直到清同、 光以后, 由于湘军将领的推崇, 才为学界所推。 为了继承、 弘扬船山学统, 湖湘士大夫于光绪八年创办船山书院, 衡州乡坤彭玉麟、 王之春等参与其事。 为了支持船山书院承传船山学统, 两江总督曾国荃将家藏所刻船山遗书322

6、卷板片捐置书院。 光绪十一年(1885年) 彭玉麟将船山书院迁建东洲岛, 聘王运为山长。 船山书院以船山学说传授湖湘学子, 以讲明船山学说为学术宗旨, 其实也是在创建湘学学统的基地。其次, 湘学学术旨趣的传承也总是通过书院。湖湘学者通过创建、 主持书院从事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从而形成以书院为中心的湖湘学派, 确立了以书院为标志的湖湘学统。 因此, 湖湘学者的学术旨趣也成了这些书院的学术宗旨和教育宗旨。 胡宏、张栻就是将自己的学术旨趣作为碧泉、 岳麓等书院的教育宗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这些书院的可参阅笔者参与统计的 中国书院史 附录: “历代书院名录” , 李国钧主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1

7、994年版, 第10081198页。 另 可参阅 中国书院辞典 , 季啸风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书院、祠堂与湘学学统教 育 史 苑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742013/4总140期单独修建专门的祠堂供祀这些先贤先儒, 修建的地方一般是先贤先儒的家乡、 曾经游宦的地方或其他原因相关的地方。 如屈原在汩罗投江, 据说从汉代开始, 为纪念他而在汩罗建了屈子祠, 唐宋至明清, 历代均有修复。 贾谊在西汉时任长沙王太傅, 从明代成化年间开始在贾谊故宅建贾太傅祠, 至万历年间又增祀屈原, 一度改名屈贾祠。 柳宗元贬居十年, 在此研究学术文化, 留下大量诗文,

8、对湖南的学术、 文化有很大影响, 北宋仁宗始湖湘人士在永州潇水面建柳子庙, 南宋、 清代又重建。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家, 逝世后为湖湘学者胡宏、 张栻所推崇,故而从南宋开始就在周濂溪故里道州有濂溪祠, 以后又在他宦游的地方建有多处濂溪祠。第二种情况是在书院修建祠堂, 将尊崇学统的祭祀与传播学术的教学结合起来。 书院的主要文化功能是知识创造(学术) 与知识传播(教育) 。 但是, 书院一般又有三大规制, 即讲学、 藏书、 祭祀。其实, 这三大规制均是服务于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祭祀先儒先师是为了弘扬学统, 推动学术与教育。所以, 湖湘书院修建祭祀湘学学者、 先贤的祠堂,其主要目的就是推崇学统、 承传学

9、术、 弘扬道德文化。湖南地区创建了与濂溪先生相关的书院共有二十多所, 这些书院内大多修有专门供祀濂溪的祠堂, 以表达对这位开创湘学学统的先贤的尊敬及对其学统的传承。 张栻于南宋主持长沙岳麓书院、 城南书院两所书院, 这两所书院的后学都十分尊崇张栻代表的湖湘学统, 故而均建有南轩祠以祭祀, 使得湖湘学统对明清时期的书院学术、 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又如清光绪年间湖南衡阳建有船山书院, 内设船山祠以祭祀船山, 以表达对船山学统的尊崇和传承。 还有一些著名书院不仅祭祀某一先贤, 而且将湘学学统的主要代表人物均纳入其祭祀的对象。如岳麓书院向来被湖湘学人视为湘学的大本营, 故而其祭祀系统, 经过宋元明清的

10、不断扩充演变, 最终产生了一系列湘学学统代表人物的专祠, 包括屈子祠(祭祀屈原) 、 贾太傅祠(祭祀贾谊) 、 濂溪祠(祭祀周敦颐) 、 崇道祠(祭祀朱熹与张栻) 、 六君子堂(祭祀与湘学有关的山长与官员) 、 船山祠 (祭祀王夫之) 、 慎斋祠(祭祀山长罗典及其他著名山长) 。 他们均是湘学学统的重要人物。我们知道, 湘学经历了楚汉渊源、 唐宋形成、 明清发展的粗略历程。 将湘学学者祭祀与湘学学统承传结合起来, 是在湘学形态已经完全成型、 并且产生了区域学术自觉意识的南宋时期。 南宋初年, 湖南衡阳、 湘潭、 长沙一带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理学学者群体, 胡氏父子、张氏父子及其诸多弟子在当时学术界

11、、 文化界地位很高, 他们在衡山、 长沙创办书院讲学, 从而创建了湖湘学派, 并成为当时学术最盛的一个地区。 他们既是湖湘学派的创立者, 又是湘学学统的建构者, 故而强调周敦颐作为 “道学宗主” 、 湘学奠基人的地位。 张栻是湖南地区创建濂溪祠以承传道统的重要人物。 张栻在为道州重修濂溪祠作记时, 一方面提出周敦颐的 “崛出于舂陵”的湖湘地域背景, 以强调他在湘学学统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强调周敦颐之学的学术旨趣及其特点:嗟乎, 言学而莫适其序, 言治而不本于学, 言道德性命而流入于虚诞, 吾儒之学, 其果如是乎哉? 陵夷至此, 亦云极矣。及吾先生起于远方, 乃超然有所自得于其心, 学者始知乎孔

12、孟之所以教盖在此,而不在乎他。 学可以至乎圣, 治不可以不本于学。 而道德性命, 初不外乎日用之实, 而于致知力所具有各理。 张栻对周敦颐之学术旨趣的解读甚为重要, 因为这一解读代表湘学学统、 湘学旨趣的双重建构。张栻认为 “吾儒之学”受到了“学” 、 “治” 、 “道德性命” (即 “道” )割裂的严重危机, 而作为 “道学宗主” 、 湘学之祖周敦颐的学术使命、 学术贡献是将学与道、 治结合起来。 张栻认为湖湘之地的士君子之所以在道州恢复濂溪祠的建设与祭祀活动, 就是要通过对濂溪的祭祀而继承这一学术传统。 张栻对周敦颐的解读既是对湘学学统的诠释, 同时也是对湘学学术旨趣的建构。 事实上, 湖

13、湘学派的胡氏父子、张栻在南岳、 长沙开创的湖湘学派, 就是在学术宗旨上坚持学与道、 治结合的精神, 既能够在南宋学术史形成学术特色鲜明的学派, 又奠定了湖湘地区的学术旨趣结构。 胡、 张是湖湘学术旨趣的诠释者、 建张栻: 道州重建先生祠记 , 周敦颐集 , 岳麓书社2007年版, 第222页。书院、祠堂与湘学学统教 育 史 苑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762013/4总140期书院、祠堂与湘学学统教 育 史 苑范鏊: 屈子祠祭田记 , 欧阳厚均: 岳麓诗文钞 卷十七, 岳麓书社2009年版, 第522页。 黄本骥: 重修贾太傅祠并建小学记 , 贾太傅祠志 卷二,

14、岳麓书社2008年版, 第48页。 同上。 夏献云: 重修贾太傅祠碑文 , 贾太傅祠志 卷二, 第54页。认为是 “有合古人之于教化, 兴于兴谊(义) 之意,而又为经其久远。 ”而这段时期, 贾太傅祠也得到不断修复。 为了将祭祀贾谊与弘扬湘学学统结合起来, 湖湘士大夫在重修贾太傅祠时并建学校, 以实现“渊源可接”的学术承传, 他们将学校教育与湘学旨趣联系起来:学者立身行己, 务求实效, 以希有用。 若徒以章句训诂弋取科名, 童而习之, 白首终无依据。 治安数策, 当时虽未尽用, 识者谓当如其言, 虽三代无以远过。则湖湘人士, 期为有用。 学取太傅遗书,服膺而三复之, 其成就定能远到。显然,在他

15、们眼中, 贾太傅祠的祭祀及兴学,其目的均在继承贾太傅之学, 其学术宗旨不仅仅在“学” , 尤其要体现出 “立身行己” 的“先王之道”和“务求效, 以希有用” 、 能够导致“长治久安”的“治” 。 这样, 就达到通过兴祠而复兴湘学的目的:“然则湖湘正学之明, 抑可于祠之兴废卜之矣” 。Academy, Ancestral Temple, and Orthodoxy of Xiang Learning DevelopmentZHU Han-min Abstract: The Xiang Learning is a regional intellectual tradition which has

16、the same purport and the successive learning orthodoxy. Booming of the Hunan Academy education and ancestral temple worship not only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arning orthodoxy and the extension of Xiang thoughts, but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ang Learning. Key words: Xiang Learning; learning orthodoxy; academy; ancestral temple(责任编辑 李震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