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558715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 7年 3月 1 0日星期五责任编辑:张欢电话: (01 0 ) 59598 071邮箱:j j b wh z k s i n a . c o m5周刊W EEK LY由人化文以文化人5 版-8 版“柔和” 这个词, 细想起来挺 有意思的。先说 “和” 字, 由禾苗 和口两部分组成, 那涵义大概就 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 嘴里的食 物就有了保障, 人就该气定神闲, 和和气气了。这个规律, 在农耕 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 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 其他的都 好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 步, 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 之后, 单是手中的粮, 就无法抚平 激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 叫 作

2、 “ 吃 饱 了 撑 的 没 事 找 事” , 可见胃充盈了之后, 就有新 的问题滋生, 起码无法达到完全 的心平气和。 再说 “柔” 这个字。通常想起 它的时候, 好像稀泥一摊, 没什么 盘骨的模样。但细琢磨, 上半部 是 “矛” , 下半部是 “木”一支 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 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 柔韧、以柔克刚、 百炼钢化作绕 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 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 一天课上先生问道, 大家想想, 用 酒 精 消 毒 的 时 候 , 什 么 浓 度 为 好?学生齐声回答, 当然是越高 越好啦!先生说, 错了。太高浓 度的酒精, 会使细

3、菌的外壁在极 短的时间内凝固, 形成一道屏障, 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 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 效的浓度是把酒清的浓度调得柔 和一些, 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 效 果才佳。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 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 不是丧失原则, 而是一种更高境 界的坚守, 一种不曾剑拔弩张, 依 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 的原则和外在的弹性充满和谐的 统一, 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啊。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当它们 最美丽和博大, 最安宁和清洁的 时候, 它们是柔和的。只有成长 了自己的心, 才会在不经意之间, 收获了柔和。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 就更容 易渗透到辽远的空

4、间。我们的目 光柔和了, 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 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 就 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 的身体柔和了, 就更准确地表明 与人平等的信念。 节选自毕淑敏 心灵独白记者:您曾说喜欢苏轼、辛弃疾 的诗词,情感豪迈;喜欢李白的诗, 有飘逸的仙气;喜欢白居易的诗,有 士大夫的情怀。那么您认为中国诗词 中蕴含怎样的人文情怀? 康 震 : 诗 歌 有 净 化 人 心 灵 的 作 用,引导人向善向美向真。很多事要 万法归宗地看待。比如,孔子说,仁 者爱人。学生问,什么是仁?孔子 说,脾气不要暴躁就是仁、团结同事 就是仁、爱护老小就是仁,实际上这 个仁指的是做人的一个全幅的境界, 它的核心是

5、爱人。那么爱人是什么 呢?它不仅仅是我爱你,而是爱护人 群。这个爱是一种慈爱,一种广泛的 善的观念,我们要和善地对待别人, 要有礼有节地对待别人。仁的观念, 从核心上来讲,就是怎么做一个好的 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规矩 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这是对人 的一个整体要求。李白的诗飘逸旷 达,苏轼、辛弃疾的词有气势,还有 很多非常杰出诗人的诗都深得人心。 为什么?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 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是对这个社会、 对这个人群、对他人对家人都保持着 一种赤子之心的爱,一种巨大的善 良,一种巨大的仁爱之心。这个是人 文情怀最重要的基础。这些伟大诗人 身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多么 艰难

6、困苦的条件下,或者是遭遇多 么大的危难,他们都始终对生活保 持乐观的心情,对未来保持坚定的 信心。同时,依然坚持着对诗词的 美的创作,要用美的创作来疗救伤 痕 , 要 用 美 的 创 作 把 自 己 从 困 苦 中 解 脱 出 来 。 所 以 , 这 些 优 秀 的 文 学 作 品 流 传 到 现 在 , 我 们 还 能 对 诗 中 的 情 感 有 着 深 刻 的 共 鸣 , 并 从 中 收 获 对 美 的 向 往 。 这 种 人 文 情 怀 与 现 在 结 合 , 对 当 代 人 来 说是非常需要的。因为当代人生活节 奏很快,面对文化和各种各样的挑战更加多元化,面对的情况更为复杂, 这对我们

7、心智的建设、人格的健全, 更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 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非常重大的现 实意义的。我们并不是说,用传统文 化就能把现在社会上所有的问题都解 决了,但要解决现在的问题,传统文 化不能缺席。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着人 的胸襟、情操和气节,如曹操的“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 ,令人感到悲壮; 杜 甫 的 “ 感 时 花 溅 泪 , 恨 别 鸟 惊 心” ,令人感到忧患;曾公亮的“要 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令 人感到壮丽。 记者:如今,一些被查处的腐败 官员贪污受贿财物里豪宅、美酒、金 银应有尽有,就是少有书籍。能否从 以诗言志的角度,给党员领导干部推 荐一些诗集、好书? 康

8、 震 : 我 觉 得 习 总 书 记 说 得 很 对,少出去吃饭,多回家陪陪家人, 多回家看些好书。 我们老让孩子念三字经,自己念 过吗?让孩子读论语,自己读吗?很 简单的道理,我们自己也应该静下心 坐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去体 会。这个特别重要。 魏晋南北朝有一个文集叫 昭明 文选 挺好,从 诗经 的时代一直 到南北朝,主要是南朝时期,把这期 间创作的诗文集中的精品都收集起来 了。就好比 诗经 是把整个西周时 期、春秋战国时期的诗做了一个总集, 昭明文选 就起了这样一个作用,这 个书我推荐看。钟嵘编的 诗品 也 不错,还有 唐人选唐诗十三种 ,是 唐代人自己编著和挑选的好多唐诗, 这也是

9、蛮有意思的。目前我们能找到 的唐代人自己选择的唐诗一共只有十 三种。这三本书都是古人自己编的他 们时代或者以前时代的诗,我们现在 看了这些诗,就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人 的品位。文化之约用传统文化滋养人的心灵访知名学者康震本报记者 杨海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结着哲 学思想、人文精神等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涵 养道德,培养素质。本报记者就此对北京师 范大学康震教授进行了专访。1引导人走向真善美, 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记者:诗词大会仿佛把很多人对 古典诗词的那一部分情感记忆又唤醒 了,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把传统 文化中触动我们的情感因素延续下 去,如

10、何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 自信? 康震:我觉得表面上看是学习古 典诗词,学习传统典籍,包括三字 经、论语、四书五经,但是从深层来 讲,我们怎么样才能推进这件事情, 关键还是一个价值观的塑造问题。我 们的教育是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我们 的青少年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特 别是培养他们成为热爱自己的家国, 热爱自己的人民,热爱社会上一切的 人群。如果树立这样一种教育的价值 观,那么自然就会在全社会真正形成 一种学习传统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 氛围。因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包括 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也包括中国社会 的稳定延续,都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中 国人,用这些传统的文化,或者说用 不断创新的传统文化来养育着

11、的。所 以,我觉得在传统文化掀起热潮之际,首先一定要认识到,我们培养人 的目的,不是只培养一些具有职业性 的,或者职业化的,而是要培养人走 向真善美,要全面发展,这就必然需 要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我觉得无论是 从国家政策、社会观念上,还是从学 校、家庭的教育上,都应该树立这样 的价值观。比方说,如果只是应试的 教育,我们只是为孩子将来找一个好 的出路,那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就 难免沦为应试化、被动化,好像孩子 诗背得多,就有学问、有教养,这就 错了。背诵是没有问题的,但背诵的 目的是什么?如果以功利的目的去背 诵, 那么对孩子来讲, 是没有任何意义 和好处的, 只是应付了考试。而且在价 值观的形

12、成上会对孩子有种很不好的 误导。在我们老祖宗那儿, 古诗词只是 生活的一部分, 它不是应试的一部分, 这是两码事。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是 贯穿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者: 请谈谈中国诗词的根 诗经 对文学的影响。 康震:目前是把 诗经 作为中国文学的滥觞和源头。但是 诗经 在当时3000多年前,它不是作为 文学存在的。在古人看来,那只是一 个记录社会生活的材料,一个史料。 因为那个时代,人们还没有独立的纯 粹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只是有一 些审美的思想,所以,那个时候并不 是意味着 诗经 就是伟大的诗歌, 就是纯粹的文学。孔子讲,诗可以兴 观群怨。当时还不叫 诗经 ,孔子的 时代叫诗。他说一

13、个人读了诗可以做 什么呢?兴观群怨,兴就是可以舒展 心性,可以培养兴致,可以有一种感 发的性情;观就是观察社会、了解社 会;群就是协调人群、团结人群;怨 就是要有批评和批判。换句话说,读 了诗可以了解社会,可以团结人群, 还可以观察社会,等等。所以,从 诗经 以来,中国古代的诗歌,一直 都有两个很重要的功能。第一是审美 的功能。诗让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变得 美化,变得诗化。第二,诗也是我们 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评价社会的一 种很好的手段。同时,写出美好的诗歌,后代的人传诵它,还能够起到一 个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作用,可以 增强我们文学和文化的自信。所以从 诗经 的时代到 古诗十九首 ,到 汉末文人

14、的五言诗,到唐诗宋词元 曲,再到现当代,中华文明古典诗词 的发展,这么几千年的历程下来,能 让人充分感受到,诗词既是中华文明 情感记忆的一个储藏器,一个独特的 释放方式,同时,也是中国人观察社 会、了解社会、描写社会、表达情 感、展示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古典 诗词的确是中华文明一个非常独特和 重要的存在。外国人了解你是不是一 个中国人,是不是了解中国文化,是 不是对中国文化有深切的体会,有几 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你会不会写 书法,是不是了解古典诗词,会不会 画中国的水墨画,会不会中国的剪 纸,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之为中国 人,中国文化之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 征

15、。而诗词更是这样一个非常突出的 代表。记者:中华文化是伦理文化,我们 的先贤制礼作乐,社会教化同国家治理 结合,形成崇德重礼的德治思想。请谈 谈在诗词典故中是如何体现的? 康震:像 诗经 中的“雅”和 “颂” ,实际上是宫廷音乐,也是宫廷诗 篇。这些“雅” “颂”里面的很多诗篇 有教化作用,让人要守规矩、讲道理、 懂文明、有礼貌。古典诗词中有许多的 教诲诗,像家训一样的诗篇。韩愈、白 居易、李商隐等都写了很多很多的教诲 诗,教导自己的孩子怎么样读书、怎么 样勤学、怎么样为人处世。汉代的诗篇 里也有很多的乐府诗,比如出自南朝宋 代文人郭茂倩编纂的 乐府诗集 中 的一首五言古诗 长歌行,是劝诫 世

16、 人 惜 时 奋 进 的 名 篇 : “ 青 青 园 中 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 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 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还有岳飞的诗里, “莫等 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很多很 多。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讲求道德、礼 乐、文明的国度,而古典诗词因为是一种美的形态,承载了大量的内涵,所以 就由诗来承担教化作用,寓教于诗、寓 教于美、寓教于文,强调文以载道、文 以明道。 现在习总书记强调要有文化自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 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 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 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 提供有益启发。我们经常说,某个国家 的人或者某个民族,特别能吃苦,特别 勤劳,能够在艰难中崛起, 其实这都说 明, 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 对于凝聚这个 国家、 民族的人心, 对于重新振兴国家的 实力,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 我们 说文化软实力, 是我们治国理政非常重 要的基础, 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