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发展的适应性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518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发展的适应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武术发展的适应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武术发展的适应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术发展的适应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发展的适应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术发展的适应性武术发展的适应性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武术发展史入手,对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研究。旨在让人们能够正确认识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使武术更好的造福于国民。关键词:武术发展 适应性Th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martial artsAbstract: The use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starting from the martial arts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2、analysis of adaptive research.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contemporary Wushu and develop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contemporary martial arts, so that the benefit of martial arts better people.Keywords: martial arts to develop adaptive1 前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 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 期生活中

3、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 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有 着密切联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追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武术在 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与多变的文化形态 相互渗透、交融,并随着特定的政治、经 济背景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 化体现出了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这 种适应性的变化将给武术带来更好的发展 前景。 2. 武术发展的现状 目前武术主要以竞技武术和健身武术 两种形式存在于社会当中,竞技武术主要 以套路和散手两种形式并存。但他们都没 有很好的保持武术的本质特征,套路越来 越趋向于“技巧加体操”,散手也快成了 “自由搏击” 。但套路却没有体操高难、优 美,散手

4、也没有自由搏击凶猛、厉害,这 样下去难保武术不失去精华和魅力。全名 健身中的武术也不容乐观。根据调查显示, 在民众健身中选择武术的人群主要分布在 两个年龄层:一个是老龄层,一个是青少 年层。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制约,不宜 进行高强度,大负荷长时间的运动量。往 往只能以轻缓的运动为主,因而太极拳成 为他们的首选;青少年兴趣爱好仅仅体现 在个别人参加的业余武术训练上。而学校 体育作为全名健身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武术运动并 不乐观。除了高等院校开设专门的武术课 外,大部分的中小学因受升学率,师资等 因素的影响武术运动的开展尚有一定的难 度1。 3.武术发展的适应性 3.1

5、 冷兵器时代武术发展的适应性 原始社会至夏商时期,武术不仅是人 类战胜自然的重要方法。也为部落成员提 供了训练部落成员的手段。随着私有制的 产生,部落氏族及其内部之间产生了贫富 差距,进而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当人民温 饱问题得不到解决时,便有了战争。武术 在当时成为战争的有力手段“民物相攫而 有武矣” ,部落之间为征服对手掠夺彼此的 财产,便利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来训练出一 批能征善战的武士以应付一切有可能的战 争。这一时期武术为适应当时社会,作为 一种简单的作战工具而存在。 商周时代,北方平原战争频繁,多以 车战为主。车战时,首先是用弓矢远射; 待到兵车交错格斗时,戈、戟、矛、钺等 成了重要的武器

6、;一但扭斗在一起,短剑、 拳术等又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春秋战国 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作战方式有了 新的改变。车战逐渐减弱了作用。步战、 骑战则逐渐成了战争的主要形式。长度几 乎接近人体三倍的长兵,离开车战就毫无 用处。为了在步骑战中发挥作用,长兵已 明显改短并且重量减轻,使用起来更加得 心应手。从功防方法上讲,由于武器过长、过重,过去只能够割或直刺的戈矛等,改 短减轻改短之后可以发挥劈、挂等技术了 2。 由以上不难看出,武术在这一时期主 要是用于作战,为了满足作战的需要发生 了很多适应性的变化。这说明武术具有一 定的社会适应性。 3.2 明末清初武术发展的适应性 明代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

7、林立, 不同风格的拳术都得到了发展。自明代起 建立了完整的武术体系。但是到了清代却 严禁在民间练武。这大大阻碍了武术的传 播与发展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民间开始 出现了秘密的“社” 、 “馆” ,武术在这些秘 密的“社” 、 “馆”中得到交流和发展。由 于政治的需要, “社” 、 “馆”把练武活动作 为重要内容。社的组织也保护和掩盖了练 武活动,使武术在“社”的内部有机会得 到交流传授和发展2。 此外,民间还利用节日集会表演武术。 例如:北方就有武会白蜡杆会开路会少林 棍会等集体表演。另一种形式的武术“打 擂”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一些节日集会, 擂主在公开场合搭上擂台迎战所有人。观 看这种比赛不

8、受任何费用,来去自由深受 人们喜爱。 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清代禁止在民 间习武。但武术通过各种手段在民间奠定 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深为劳动人民所喜爱。 并利用各种方式传授和发展下来。这也是 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33 近代武术发展的适应性 在火器广泛使用之前武术是主要的作 战工具。然而到了近代以后,随着火器的 大量输入,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传统武术 的军事价值功能逐渐弱化。19 世纪中期, 当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欧美各国时,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还停滞不前。主要表 现在军事领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依然 是落后的矛刀弓。当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 炮打开封闭的国门时,中国军队的抵抗力 往往是不堪一击。可见,

9、随着军事技术的 提高战争方式的变化。以传统武术作为主 要战斗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军事科技。自此武术的军事功能 大大弱化了3。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武术并没有 灭亡。而是发挥出了它的另一种功能,即 有军事实用技术转化为社会精神文明手段。 充分体现出了他的教育健身功能。这种价 值功能的转化正是武术发展适应性的体现。4当代社会影响武术适应性发展的个因素 分析 4.1 社会环境对武术适应性发展的影响 当代社会是和平发展时期,随着物质 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人们逐渐开始寻求精神领域中的享受。这 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10、武 术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性的变化。随 机出现了竞技化的趋向。武术开始越来越 多的出现在各种运动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 目。这种适应性的变化大大的提高了武术 的观赏性。同时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为武术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4.2 外来项目对武术适应性发展的影响 21 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 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 用。正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 的继承与发展。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在这场文化变 革中受到冲击和碰撞。近几年来,中国武 术除太极拳发展稍好外,其他项目都在外 来新兴项目的冲击下陷入低谷。首当其冲 的便是已经列入奥运会的跆拳道,大

11、跨步 的进入中国市场。该项目在中国的推广成 功,一方面给传统武术带来了冲击,另一 方面也给其他项目指明了市场方向。于是 柔道、空手道、合手道等外来项目都以俱 乐部的形式进入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武 术要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这些适应性变化具体表现在竞技武术动作 难度的加大,服装的演变以及为了让观众 更好的欣赏武术所选配的音乐和为了满足 人们健身需要所创变的一些套路上。例如: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就是为了 满足中老年人健身的需要。再如“木兰拳”的创编,它是将太极基本功、功法运动要 领、武术技击基本功、体操基本功及舞台 艺术造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身体活动。它 吸收了外来体育项目的

12、诸多方面,深受广 大群众的喜爱。 5结论 综上所述,武术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就 必须解决好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解决 这些问题的同时,必然要发生适应性的变 化。但作为一种广泛的适应性规律,如果 只在枝节细微之处过分用心,就会丧失广 泛适应性,这个规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 值。中国武术近几年的发展看似强力推广, 却是有选择性的推广。对面临失传的传统 武术技击显得反应迟钝。所以,武术要得 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对它的适应性进行研究, 并制定出一套关于武术适应性发展的理论 体系,为武术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郭健平.对武术运动的现状分析及前景 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6.(1) 2 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1995.12 3 朱志东.浅析当今武术的价值与社会作 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 4 余水清.中国武术史概要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