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310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 原因及对策原因及对策作者:黄豆,崔晓芳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摘要】简述了职业倦怠的概念,综述了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护理工作性质、护士社会地位、角色冲突、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及年龄等均是导致护士出现职业倦怠的因素,针对以上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护士 职业倦怠 社会地位 角色冲突 人际关系 人格特征 年龄Abstract I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job lassitude briefly.And it summarized the causes of nurses wit

2、h job lassitude.It considered that nature of nursing work,social status,role conflict,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interpersonal relation and age of nurses were factors caused nurses appeared job lassitude.Aiming at these factors it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Key words nurse;job lassit

3、ude;social status;role conflict;interpersonal relation;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age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护士面对繁琐、重复和昼夜倒班的护理工作,以及经常面对病人和家属等需要照顾的人群,给其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多数人在面对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紧张性反应,如调整不及时就会对工作产生厌恶,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工作力不从心、个人无成就感等1 ,其结果表现为工作的疲溃感,严重者会离开工作岗位2 。护士的身心疲劳常表现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护士情绪不稳及生物周期

4、低潮时的差错事故发生为率 60 %70 %3 。为此,现就护理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缓解职业倦怠的相应对策。1 职业倦怠概念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是 1974 年首先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Freudenberg 提出的,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人的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产生的一种疲惫的精神状态。Jackson 将工作倦怠定义为: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4 。另有美国心理学家 Maslac

5、h 把工作倦怠定义为: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征,它包括情绪疲惫、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5 。虽然对工作倦怠的定义有很多,但大致认为是由于不能有效应对各种压力,个体出现的一种负性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 3 个方面6 。情感衰竭指个体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没有热情,情感衰竭被视为职业倦怠的核心;去人格化指个体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工作敷衍了事;低个人成就感指不能认可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没有成就感,是压力紧张应对的结果7 。2 护士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2.1 护理工作的超负荷性和高度责任心 护士缺编的情况普遍存在,使护士长期超负

6、荷工作。另外,护理工作的倒班制度使护士的生活没有规律;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程序的应用,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需要护士不断更新知识;工作环境无安全感,如针刺伤、接触化疗药物、传染病病种增多等;护士所从事的工作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病人病情发展无规律性,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变化随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长此以往,容易造成精神疲劳8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愈发注重自己的健康状态和权益保护,护士常常因为应对各种医疗纠纷,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压抑自身的感受,身体始终处于应激状态。李小妹等9的调查显示,中国护士中工作有高度疲惫感的人有 59.10。据对某军区的护理人员

7、调查显示,76.96的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强度过大,89.01的护士担心工作出差错10 ,年轻护士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 6 项因子方面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1 。2.2 护士的社会不公平感与角色冲突 本科学历护士 80 %有职业倦怠及前期症状。他们综合素质高,却干着照顾别人生活起居的工作,在医院地位较低,同时社会的偏见很容易产生社会不公平感12 。人际关系复杂,护士不仅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频繁,而且也要处理同护士长、医生和其他医技人员的关系,难免出现角色冲突。此外,大部分护士都是女性,工作与家庭都必须兼顾,也在精神上给其造成负担13 。2.3 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和人格特征的差异 护士在

8、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如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以及工作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若关系处理不好均可产生职业倦怠。与同事、管理者的融洽关系往往能减轻倦怠感14 。个体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在同一工作环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经验背景相同的个体对相同的压力源通常有不同的反应。有调查表明,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缺乏耐心的护士倦怠程度高,这可能是由于对工作期望过高,对压力比较敏感,认为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常消极对待或产生高应激反应。2.4 年龄因素 在倦怠研究的早期就指出,年龄与工作倦怠有很大关系,随后的大量研究也都支持了这一结论。有研究证明,21 岁25岁年龄

9、段的护士去人格化程度最高,工作倦怠程度比较高。可能是由于这一群体缺乏社会支持,该年龄段的护士其社会支持较少,父母、家庭支持已渐渐脱离,而稳定的同事关系、小家庭等支持尚未建立,因此更易有工作倦怠倾向。而这一年龄段的护士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力,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对这一群体予以足够的重视,给予其更多的社会支持,如营造团结互助的集体文化、主动听取护士的心声,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安慰和鼓励等。 2.5 其他因素 护士的性别、值夜班、婚姻状况、家庭、子女、工作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倦怠产生不同的影响。3 对策3.1 社会各界应尊重护士,提高护士地位和待遇 医院管理部门对护士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后勤保障,创造

10、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领导及护士长多体谅护士,合理安排上班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现象;明确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工作业绩评定时将护士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放在重要位置;在晋升方面实行公平、公开竞争及民主、综合考评。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管理,提供跟工作相关的训练和信息。工作中更多地接纳护士对工作流程和护理程序的意见,每月将护士聚在一起,将工作、生活中的烦恼吐露出来,尽情发泄,以减轻心理压力,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8 。3.2 培养护士正确认识压力,增强对压力的抵抗力 健康需要自我维护。作为护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内心的压力,逐渐承认、接受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

11、的应对策略,正确认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如采用微笑、唱歌、听音乐、幽默、定期旅游等调节方法必要时寻求亲戚和朋友的帮助。家庭和社会对于缓解不良情绪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护士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15 。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3.3 丰富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护士职业倦怠与个人的护理知识和能力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学习、进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重视人文知识,努力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要重视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课程,以提升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利用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

12、,如果在职学习不能保证,可以通过网络、讲座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以达到对自我能力的认同感,降低职业倦怠发生的程度。3.4 适当降低期望值,尽量学会放弃 期望值过高是造成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16 。有时候职业倦怠就是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过大而造成的。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尽量学会放弃一些不太重要或自己难以完成的工作。另外在工作时间以外尽量离开护士角色,尝试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各种职业、层次、年龄的人来往,开阔视野,学会灵活应对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突发事件,以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参考文献】1Ceslowitz SB.B

13、urnout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hospital staff nursr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89,14:553 557. 2Dolan 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nu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87,12 :3 12. 3胡军.新时期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护理,2005,11(10):766 774. 4李永鑫,孟慧.工作倦怠结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4,27(2):474

14、476. 5蒋奖,许燕,林丹.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 A 型人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456. 6乔世娜,叶志弘.应用护士同事支持系统缓解压力与减少倦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4A):857859. 7谢文,张振路,徐朝艳.关于护士工作疲溃感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思考J.现代临床护理,2003,1(4):4748. 8谭凤玲,常美娟,张梅芳.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3B):686687. 9李小妹,刘秀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8. 10刘晓荣.部队军队医院护

15、理人员现状调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2,49(2):155156. 11肖祖芬,丁俊英,袁小平.年轻护士心理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1,16(3):177. 12胡敏如,周昌菊,肖水源.长沙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9):425 426. 13叶钰芳.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8B):1430. 14Vahey DC,Aiken LH,Sloane DM,et al.Nurse burnou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Med Care,2004,42(2Suppl):115116. 15刘秋鸣,郭华,施莉琼,等.护士职业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调查与对策J.上海护理,2004,4(2):12. 16魏心.教师职业倦怠干预设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0):2224.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