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6115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金金 华华 职职 业业 技技 术术 学学 院院JINHUAJINHUA COLLEGECOLLEGE OFOF PROFESSIONPROFESSION ANDAND TECHNOLOGYTECHNOLOGY毕业教学环节成果毕业教学环节成果(2011 届)题 目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 学 院 师范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 班 级 语教 083 班 学 号 200832080640122/39 姓 名 朱丽芸 指导教师 章海凤 2011 年 6 月 3 日- 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成果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教学成果 文科类目目 录录摘要摘要 33引言引言33英文摘要英文摘要33一、一

2、、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影响44二、政治文化环境对其影响二、政治文化环境对其影响55三、后期生活对其影响三、后期生活对其影响66谢辞谢辞 8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88- 3 -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论柳永文化性格属性师范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 083 朱丽芸摘要:摘要:在宋代著名词人中,柳永是争议较大的作家。自宋代开始,世人对他的评价就毁誉不一,并在很大程度上使柳永形象笼罩上丰富的传奇色彩。本文从家庭教育环境、政治文化环境、柳永后期生活等方面探讨柳永文化性格属性的形成,并得出结论:“奉儒守官”是其思想的重要主线;终柳永一生,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造成柳永的人格属性充满二重矛盾;在柳永性格中,确

3、存在“过分浪漫”、“狂傲”的特质;由于长期沉屈下僚,游宦天涯,使柳永谙尽漂泊之苦。关键词:关键词:柳永 词人 性格 T Thehe propertyproperty ofof culturalcultural charactercharacter ofof liuliu yongyong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ollege Education 083 Zhu LiyunAbstract:Abstract: Among the famous poet in Song Dynasty, Liu Yong is a controversial writer.Since th

4、e beginning of the Song Dynasty,his evaluation of the world has been so different,which to a large extent casted a shadow over the rich lege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 attributes Liu Yong ,from family education, politic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late life of Liu Yo

5、ng and so .concluding: “Feng Ru Shou officer“ is an important main line of his thought.Throughout Liu Yongs life,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the ideal caused full of double contradiction of his personal property.It really existed a characteristic which was“too romantic“and“arrogant“ in Liu Yongs ch

6、aracter.Always being a minor and out official made Liu Yong suffer the pain of drift.KeyKey words:words: Liu Yong Poet Character宋代著名词人中,柳永是争议较大的作家,自宋代开始,世人对其人其词的评价就毁誉不一。其人,“薄于操行”1,“无行”2,“傲睨王侯”,“厌薄宦情”3;其词,既“不减唐人高处”4,“自是北宋巨手”5,又“词语尘下”6等等。这些- 4 -争论历经千年一直延续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使柳永这一人物形象笼罩上丰富的传奇色彩。究其原因,一是宋史没有有关柳永及其词

7、的传,二是在宋人笔记里,偶尔有零星记载,但各书传闻各异,不完全一致,反而加重了对柳永形象的模糊认识。一、一、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影响柳永生于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家庭。家乡崇安文风鼎盛,“诸儒继出,蔚为文献名邦”。柳永的祖父柳崇以“义行可风,尝以侍孝为由,终身御布衣称处士”7,以儒道修身齐家。柳永的父亲柳宜,为政耿直,得君看重,“任监察御史时,多所弹射,不避权贵,故秉政者尤之,继出为县宰,所在有理声”8。至柳永叔父柳宣、柳寘、柳宏、柳寀、柳察,也都是当时的著名儒臣。柳永共有兄弟三人,长兄三复,真宗天禧二年(1018)进士;次兄三接,景祐元年(1034)进士。兄弟三人皆工文艺,一

8、门三杰,时号称“柳氏三绝”9,名声赫赫。凡此,足见柳氏家族,自唐以后,为当时颇有名望的书香门第。从柳永之后的行为,不无或明或暗折射出浓厚的家(儒)学渊源对其人格烙下的印记。正是在这种文化气氛的熏陶下,注定了柳永一生所走的路与传统士大夫一致:即由“学”而“仕”。柳永劝学文有云:“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罗忼烈先生曾有评论说:“如果只凭这篇文章来论柳永,他不但并非士行尘杂,简直是一位头脑冬烘的道学先生表示乐章集并不能概括柳永的全貌了。”10柳永是否挂着道学先生的假面具说教有待商榷,然而从中可见求学时代的柳永目标明确,换句话说,是儒家思想模式下典型的文化性恪属性,而非后来科场

9、失意后自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狂士心态,把功名视若粪土。这种孩提时代奠下的“入世”思想与柳永一生相始终,也正是由于这一基底,导致柳永一生在痛苦的煎熬中度过,成为解读乐章集内涵不可或缺的前提。乐章集有长寿乐一词: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可知生于仕宦之家的柳永,对功名的向往与追求是充满自信的,所谓“定然魁甲登高第”,有如初生之犊,却不知世途艰辛险恶。这种“无知”,或说“自许过高”,一旦在现实当中无法达到时,其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是要比常人来得强烈的。一阕鹤冲天为此作了注脚:- 5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

10、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成了柳永仕途蹭蹬的致命伤,也成了世人对柳永“为人疏俊少检”、“薄于操行”的口实之一。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评论说:“耆卿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荒漫语耳,何足为韵事。稼轩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愤激语而不离乎正,自与耆卿迥别。” 陈廷焯的言论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失片面之嫌,从其底蕴看,词情离不开创作主体理想与现实无法弥合所产生的无奈与矛盾,“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

11、衣卿相”,乃是解嘲,以狂傲之言抒郁闷之怀,观柳永以后的宦游词作,当知此实一时意气之话;仕途的失意,并没有使柳永求仕之志退灭,一“偶”字,一“暂”字,可知他对仕途仍是抱有信心的。但无可否认,缘于仕途上的挫折,柳永在秦楼楚馆的“浅斟低唱”却也因而间接得到促动,他不能做到“不达则隐”的境界,秦楼楚馆代而成其逃避之所。二、政治文化环境对其影响二、政治文化环境对其影响景祐元年(1034)正式及第前,柳永究竟应试多少次,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至仁宗明道(10321033)这整整有三十年的时间,柳永虽汲汲不忘于功名而四处干谒,也写下了大量歌功颂德的作品,但始终仕途坎坷,仁宗即位之后,可推知其对仕

12、途尽管未至绝望,也难免几度萌生退意。这其中直接动因是由于鹤冲天的创作,深层原因则是仁宗时政治文化的时代转向。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载: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华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景祐元年方及第,后改名永,方得磨勘转官。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上卷也记载:柳永曲调传播四方,尝候榜作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闻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填词去。”柳永下第,自此词名益振。还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引艺苑雌黄云:柳三变“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

13、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 6 -“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旨填词柳三变”。仁宗原本也喜好柳词,却为什么一意把他黜落?究其深层因素,是由于时移世易,统治者的审美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北宋中期,尤其从仁宗朝开始,“留意儒雅,务本向道”,以求达到致治局面的社会理性思维无时不在制约着统治者的思想,从而使社会向符合理性规范的方向发展。仁宗虽然个人喜爱柳词,但是,在物色经国伟才之时,却不能随心所欲。所以,就像霍然先生所说:“宋朝之失去柳永,就不再如词人自信的那样,只是暂时遗落贤才,而是有意为之,长期摒弃不用;柳永之金榜

14、除名,也不再是偶然的失落,而是含有某种势在必行的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11简单地说,大胆率直的艳冶不典之词,与仁宗朝以后的主流审美标准格格不入。柳词好挟“轻狂之气”,仁宗黜之,又岂会仅因一首词之过?它必然指向晚唐五代以来“散播四方”与柳词同一类风格的作品和作家群体。柳永一生蹉跎,正是由于对现实社会认识不足。后期的作品虽然转为深沉之作,但不复更为“内涵”、“含蓄”的风格着实为柳词的一贯基调,从儒家为文之道观之,词本就被视为“小道”,而柳永的词风(尤其是写歌妓之词)又有失其温厚敦穆之旨趣的地方。所谓“词名益振”,实为其所累益重。政治主体的失意反而令创作主体的感受愈益深沉,因此,如果以柳词分期而言,及第前这段煎熬的岁月可视作其调整期,它是柳永从早期轻狂的词风渐次转入思想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