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39221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中国竹笛指颤音技法的流派及其文化特色内容摘要:文章对中国竹笛的历史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概述;结合民族区域文化和中国竹笛的流派、演奏风格、作品创作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对中国竹笛的指颤音技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究蕴含其中的民族区域文化特质。 关键词:中国竹笛 ; 指颤音技法; 流派 ; 文化特色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of easy unpack points out that the shake skill and technique sect reaches such culture distinguishing featureXiaoYaoAbstract: T

2、he history development state to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of article was act the profile summary ;Unite the sect with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of nationality area culture 、Give an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style 、Main features of respect developments such as works creative work and so on ,The finger s

3、hake skill and technique to the Chinese bamboo flute has been underway analysising against researching ,The nationality area culture probe into to imply in it attribute 。 Keyword :Chinese bamboo flute ; points out shake skill and techniques ; sect ; culture distinguishing feature 一、中国竹笛的历史发展概述 中国竹笛源

4、于新石器时期产生的骨哨。1977 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八千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发现了 160 件骨哨,此后,又在河南省贾湖文化遗址中发现了 20 多支骨笛。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些骨哨、骨笛与中国竹笛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支骨笛上能够吹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 。已故赵松庭先生认为“中国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乐器,也是所有管乐器的鼻祖。 ”近年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马王堆三号汉墓(B.C168)中发现了两支横吹的竹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现了一支带七个指音孔横吹的竹笛。因此,可以完全断定,中国竹笛不仅在距今 2500 多年以前已经在中国南方广为流传,而且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广

5、泛的普及。 汉至唐时期,中国竹笛在制作与音色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汉代著名音乐家蔡2邑,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动听,后人称赞好笛子为“柯亭笛” 。隋朝时期,中国竹笛产生了“大横吹” 、 “小横吹” 、 “排箫”等名称。至唐代,中国竹笛的音色发生了巨大变革。 “唐代的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蒙膜助声” ,开创了中国竹笛贴膜变声发音原理的新时代。 宋至清时期,中国竹笛的形制已趋于稳定,并且已开始广泛运用于曲艺、戏曲与民间音乐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主奏与伴奏,如宋代的主奏乐器“鼓笛曲” ,元代,中国竹笛用于伴奏昆曲与梆子戏等剧种。明清时期,中国竹笛是江南丝竹乐、十番锣鼓与二人台牌子曲等大量民

6、间音乐合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 二十世纪,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式达到了空前的发展阶段。1938 年,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家卫仲乐先生随“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时,用中国竹笛独奏民间乐曲鹧鸪飞 ,1953 年著名中国竹笛演奏家冯子存先生成功地独奏了喜相逢 、黄莺亮翅等乐曲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此后,中国竹笛不但是伴奏、合奏等艺术表演形式的重要乐器,而且成了音乐舞台上不可缺少的、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独奏乐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王铁锤,南派陆春龄,浙派赵松庭与中原派孔建华为代表的南、北、浙、中四大流派将中国竹笛独奏艺术表演形

7、式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各种流派纷纷涌现,大批中青年演奏家脱颖而出,一批新作品等不断产生,如北派演奏家有曾永清、曲祥、高明、魏显忠、马迪、李大同等,作品的主要代表作有草原巡逻兵 、 沂河欢歌 、 陕北好 、 扬鞭催马运粮忙 、 秦川抒怀 、 帕米尔的春天等;南派演奏家有俞逊发、林文增、江先渭等,作品的主要代表作有楚辞 、 琅琊神韵 、 秋湖月夜 、 紫竹调 、 姑苏行 、 幽兰逢春 、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浙派演奏家有詹永明、蒋国基等,作品的主要代表作有早晨 、 西湖春晓 、 水乡船歌等;中原流派演奏家有荣政等,作品的主要代表作有黄鹤归来 、 巫之舞等;新派(刘森派)演奏家有简

8、广易、李镇等,作品的主要代表作有牧民新歌 、 山村迎亲人 、 乡歌等经典之作。与此同时,众多竹笛演奏家、制作家,开始对中国竹笛的形制结构进行了开拓性的革新,先后研制出“多音孔竹笛” 、 “新竹笛” 、 “排笛” 、 “口笛”等,近年来又出现了“弯管笛” 、 “巨笛”等,至此中国竹笛彻底结束了数千年来扮演单一的伴奏角色,完全以主角的神采,不仅登上了国内乐坛,而且已风靡世界各地舞台。 3二、各种流派的指颤音技法 何为竹笛流派?林克仁认为:“必具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一个先行者,此人往往是笛界的高手,他奋力开创一条新道路或者新方向,无论是风格立新,技巧创新或者曲目翻新,必具特色兼有新意,且被行家所公

9、认;二是要有一批后学者诚心诚意地且不是强加于人地跟着学,亦步亦趋,使该流派发扬光大;三是要有得力的门人继承,发展本流派的成果。 ”笔者认为,流派是历史文化、民族区域文化及民众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北派 北派流行在广大北方的如内蒙、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区。竹笛擅长演奏梆子戏曲音乐,二人台音乐及山歌小曲等。高亢嘹亮、风趣热情,擅长模拟戏剧唱腔与自然声响,具有北方梆笛特色。吹奏有力、用气较猛,舌头技巧多,经常使用花舌、吐音、喉音等。指法上运用难度较高的滑音、历音、剁音、捋颤音(飞指)等。形成豪爽泼辣特别富于生活情趣的北方竹笛演奏风格。 1、二人台音乐 二人台音乐主要流传于黄河中上

10、游、陕西北部神木榆林地区,山西北部的忻州、晋西北大同地区,内蒙古西部的呼和浩特、集宁、伊克昭盟地区、河北西北部的张家口地区。北派是以二人台音乐为著称。例如,冯子存的喜相逢 。此曲原为内蒙古的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曲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后改编为表现亲人依依惜别和别后重逢的情景。 这种在气息与花舌的基础上再运用快速的二度指颤音就使亲人之间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情形更形象化、具体化。 谱例 2:忆歌 刘管乐曲 此处三个手指不按住音孔进行颤动,要求颤指力度由轻到重再到轻。这种颤指的4运用充分表现了旧社会劳苦大众赢得解放后,欲满腔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但又不

11、敢大胆地投入,而是一种慢慢适应地情感体现。 2、秦腔 “变体清商音阶”是秦腔中“秦声”音乐风格的典型代表。秦腔中“秦声”的“变体清商音阶”中,4、7 两音对于表现凄苦、悲怨、哀伤的情感有着其它音级不可比拟的特殊功能,这一功能的形成和西部方言声调以及流行西北地区丧葬礼俗中的“哭腔”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秦腔”所触及的地域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大部分以及山西、青海、内蒙、新疆等部分区域。其旋法构成以一个纯四度加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双四度结构)为主要特征。并依此为基础形成四、五、六、七声甚至八声音列,于是出现b7,这种哭腔已不仅仅是悲伤情感的模拟化体现。在当地人的眼里,它已经具备了审美的意

12、义,人们常常以“哭的好”与“哭的不好”来评价当事人的哭艺。b7 的出现,使得秦腔竹笛中的颤音技法模拟板胡中的揉音技法使其更为生动、贴切。 谱例 3:秦川抒怀 马迪曲 秦川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川地带。作者为模拟板胡压弦,滑音的韵味,创造性的运用揉颤音等技巧,使乐曲风格独特,倍添情趣。揉颤音多用在 Si(b7)音上,要领是:食指与中指(按半孔)同时像弦乐揉弦那样来回揉滚指法。要求频率不要太密,要形成 Si(b7)到 Do(i)音之间(不是b7 至夕7 之间)的滚动音,使苦吟之音更具形象化。 此处为轮指颤音(亦称交击颤音)。奏法:左手按笛六孔半孔奏出 Do(1)音,并渐闭六、五、四孔,同时右

13、手食指、中指从上往下快速轮流开闭本音孔(抬指要低) 。这种以信天游般舒展开阔的旋律,把人引入山岭连亘、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壮志及其陕北人民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3、蒙古民间音乐竹笛风格 5蒙古民间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很少出现变音,羽调式是蒙古族民间音乐最常见的调式。表现热情奔放的情绪时多用吐音,三吐效果模仿马蹄,还用一种特殊的气、指技巧相配合模拟马嘶声。在演奏慢板、抒情曲调或散板引子中,竹笛经常用抹音模仿马头琴的效果,手指起落一定要圆滑,一般是慢速开始,逐渐加快,最后变为指颤音结束,同时三、四度指颤音也是如此。 谱例 5:牧民新歌 简广易曲 此乐句使用抹

14、音模仿马头琴的效果。手指起落逐渐加快,最后变为指颤音,这便与北方的豪爽性格有一点不同之处。而在扬鞭催马运粮忙 (魏显忠曲)引子部是竹笛的长颤音展现。 4、藏族民间音乐竹笛风格 藏族民间音乐以五声为主,其中商调式与羽调式最为常见。居住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性格开朗热情,其民间音乐较为悠扬嘹亮,多用 F、G 调梆笛演奏。笛膜要贴的较紧,在当地藏民吹笛时多采用胸式呼吸,使吹出来的笛音飘逸,尽量将声音送远些,在引子或散板中多用胸式呼吸。在吹奏中要特别注重装饰音的使用,在引子或散板中主音式长音出来之前,经常用二、三度装饰音在润色。装饰音的数量越多,占时值越长,使散板中的旋律更富民族色彩。同时乐曲或小节开头第

15、一个音,很多时候用指颤音(二度或三度) ,但是这种指颤音与一般的指颤音不同,它要求手指尽量低抬,动作很快,有些近似波音的效果。 谱例 6:春到拉萨 白登朗吉曲 此曲的引子部分好像没有指颤音标记,但实际演奏中它运用了三度装饰的指颤音。指颤音很不明显,有时突出一下,近似波音,这种巧妙的用法非常附合青藏高原的区域特征。春的到来便是润物细无声,给人们一种惊奇之感。 65、新疆少数民族竹笛风格 在吹奏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时会遇到许多半音,例如#4、#5、#1 等。竹笛一般采用半音指法演奏。有的属于中古调式体系,有的接近欧洲音乐体系的自然小调,有的运用多利亚、混合利地亚调式及和声小调,有的还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

16、体系。同时在其演奏中有一种特殊的指颤音技法(交击指法) ,也有一些长指颤音技法。 “交击指法”就是在 i、7(即笛子的第三、二孔)两个音孔上相互快速交击,形成一种特殊指颤音效果。此种指颤音技法的八度长音运用给我们一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之壮举。 谱例 8:玛依拉 哈萨克族民歌 此曲中运用长指颤音,它要求指颤音要吹奏得持久、均匀而有弹性。这种长指颤音的出现,非常形象地展现了哈萨克族绮丽多姿的内心世界。 纵观北派的指颤音技法,我们可以得出北派指颤音的运用极为丰富。但不管如何,它的运用都是受其民族区域文化及其民众内心世界的特征所致。 (二)南派 流行在江南水乡的竹笛,用以演奏南方戏曲音乐、江南丝竹、江南小调等。醇厚圆润、典雅、秀美,具有典型的曲笛特色,用气平和均稳,舌头动作小,指法习惯运用颤音、叠音、赠音、打音等技法。南派笛艺艺术家陆春龄接受的主要是江南丝竹和昆曲等民间音乐艺术,并从中吸取了大量而丰富的艺术营养。 1、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传属吴语地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