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391225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市区镇民强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编者按:区对土地整村流转、促进规模集约经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土地整村流转,农民的收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较大进步。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土地流转的要求,流转土地必须坚持产权明晰不动摇、农民自愿不动摇、保护农民利益不动摇、有利于乡风文明不动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不动摇。如何因地制宜地引导土地流转、创新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规范权责利,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市区镇民强村整村土地流转调查报告区农工办张光权近年来,市区坚持完善土地双层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以“管好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的农村土地经营新机制,集中适度规模的土地,引进业

2、主,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的经营, “跳出农业抓农业,走进农业抓规模,走进规模抓效益。 ”的思想理念,有效地促进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笔者试图从市区镇民强村整村土地流转的情况出发,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绽放出更大的光芒。一、 民强村基本情况民强村地处市区西部,长江南岸,距城区 15 公里,距镇 2 公里。大(渡)湾(滩)公路贯穿全村。全村幅员面积 3 平方公里,7 个农业合作社,504 个农业户,人口 1769 人,劳动力 901个,其中:省外务工 760 人,本地务农劳动力 86 人。耕地面积1560

3、 亩(其中田 1230 亩,土 330 亩)2007 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 4642元。2003 年将全村土地使用权全部流转给业主何生涛经营。二、 土地流转取得的成绩2002 年,镇党委对民强村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班子上任后对全村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确定了“合理流转土地,引进业主开发,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2003 年元月,通过走访群众,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抓住市大力发展甜橙产业的契机,将全村将 1230 亩土地以每年每亩 250 公斤稻谷实物作为租金,土330 亩以每年 150 公斤玉米实物作为租金集中流转,引进业主何生涛承

4、包土地种植甜橙。并间套种植饲草,养殖良种生猪,现在已建成甜橙基地 1526 亩,500 头种猪场 1 个,年出栏商品猪 5000 头的养猪场 2 个,建设户用沼气池 200 口,在甜橙园区内修建了石板路10 公里,修建机耕道 5 公里,并在园区内实施了节水灌溉、肥水自流引灌、沼液循环利用等项目。现在甜橙园区已初具规模,到 2008年整个园区内甜橙和养殖业初步试产,产值将达 270 万元,实现利润 120 万元。民强村通过土地流转,业主对当地的贡献可以清析地看出,该公司实现农业产值 270 万元,土地流转后 2007 年群众得到了较大的实惠。(一)土地流转收农民收益明显高于种粮收益。民强村通过土

5、地流转,农民不再去在土地上投入,每亩每年能得到 250 公斤斤稻谷的纯收益,每年业主何生涛向农民支付的稻谷 357000 公斤,折价53.55 万元(按 07 年市场价计价)人均收入 302.7 元。(二)农民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农民外出务工大幅度增加。全村901 个劳动力中,在外省务工人员就达 760 人,占总劳动力 85%,多数劳动力输送到福建、浙江等省,在外务工创造劳务收入达到715 万元,人均增加纯收入 4041 元。(三)产业园区就地吸收了本村部分人员务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民强村土地流转后,长期需要 80100 人的劳务人员,而这部分人员大多来自本村,每年产业园区支付的工资 53 万

6、元。使部分农民在家就近务工,做到家庭务工两不误,人均创收 299 元。(四)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加快了“一村一品”建设的进程。民强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后,土地集中经营管理,现在园区内种植的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甜橙 1526 亩,枇杷、香蕉 100 亩,现在正在加紧建设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一条。发展 500 头种猪场一个,年产 5000 头商品猪饲养场两个,民强村以甜橙为主的“一村一品”已具备相当规模,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品牌价值,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五)有利于搞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降低生产成本和农产品中农药的含量。土地集中后,业主可以根据病情对

7、作物进行统一防治,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分散经营时你防我不防的局面。不仅农药用量少,而且防治效果好,有效地防止农产品农药量超标的难题。(六)有利于实行机械化耕作,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集中流转后,土地相对集中,便于机械化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后,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有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七)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民强村土地集体流转后,依托养猪场,建立了沼气集中供气站,为村民提供了清洁、便利的能源。在产业的带动下全村新建 300 多口红层水井,保证了户户用上了安全卫生的水。硬化水泥公路 1.5 公里,修建机耕

8、道 5 公里,硬化人行道 10 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石板路。部分农户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全面改善了居住条件。(八)加快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民强村土地流转后,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节水灌溉、肥水自流引灌、沼液循环利用等,大大提高了全村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九)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发展观光农业。民强村土地流转现已形成水果生产为主的园林式农业生产园区,通过发展养殖业为园区提供优质的农家肥,让有效的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利用,民强村已基本形成的甜橙、生猪、沼气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使农产品更加绿色环保。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十)社会主义和谐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

9、土地流转后,土地集中到业主手中经营,村内民事纠纷下降,村民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或外出务工,村内尊敬老人、婆媳和睦,邻里团结。真正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三、存在问题根据笔者对民强村土地流转的调查发现,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土地流转中签订的合同草率。由于民强村的土地流转早,在签订合同时双方标的只停留在使用权的补偿上,对今后归还土地使用权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补偿,为今后归还土地使用权埋下了隐患。(二)农民的小农思想浓厚,规模流转土地的难度较大。许多农民难也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抱着“守地为安”的旧思想,土地宁愿摞荒也不愿转让,或者故意刁难

10、,漫天要价,从而给业主整体的开发带来难度。(三)农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一般业主经营比较困难。农业投资周期较长,一般都要 23 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且农产品受市场价格、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投资农业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引进业主较难。(四)农业企业融资难。因为农业企业投资后的固定资产都集中到农业产业上,没有实物(或者其它物件)在金融部门抵押融资,从而造成企业与金融部门的资金链断裂,融资非常困难,常因资金短缺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五)业主的合法权益难也得到保护。土地流转后,业主对流转后的土地进行了投入,当投产后,个别土地使用权转出后的农户患有“红眼病”的事例是有的,因此在既考虑农

11、民利益的前提下,也得考虑如何保护业主的利益。(六)部分土地难以恢复。土地流转后,部分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用地,如修建的猪场圈舍、公路等永久性公益设施难以恢复。四、对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在区内,几个相对集中进行土地流转的业主已经形成规模,除明强村外,还有白节镇的团结村、护国镇伏金村、新乐的三江坝村,并且有的基地生产的产品已成为国家名优产品。如伏金村茶叶基地生产的凤羽获得国家名优产品金奖,三江坝蔬菜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早已进入超市,为满足人民的菜篮子作出了较大的贡献。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中的土地闲置或者粗放经营的大有人在,为了更好地利用这部分土地,充分地发挥土地的效益。实现双赢甚至三赢

12、的目的,共同享受土地流转这套美丽的大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更好地树立整体观念、价值观和市场观,克服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促进土地使用权成片、上规模的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只有通过土地流转,让土地相对集中到种田能手、养殖能手手中,才能把土地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发挥土地效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才能使农业进一步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带。第二、 建立建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政府加强引导,适当时还可以组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让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所有者(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使用权占有者(土地承包人)

13、、中介(或业主),让土地流转依法合理有序的转让。这样避免过去在土地流转中往往都是农户与业主口头或简单的书面协议,甚至于有的合同还是违法合同,(比如改变了土地性质和用途,用于基建或办工业企业)土地流转必须进行合法的合同管理,建立建全合同管理机制,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搞好合同公证,为土地流转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这对保障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第三、 政府应建立投入机制,对土地流范围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从而引导业主对流转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在土地流转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或者设立农业创业基金、以奖代补等形式,

14、鼓励更多懂经营、会管理、有经济实力的能人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这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第四、 建立建全土地流转综合开发的补助政策,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快速发展。因为土地流转后,业主对土地的投入大,且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回收期长,一般业主很难渡过这一关健期,因此,政府可以在考虑凡是从事土地流转后对从事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业主通过资金、项目等形式给予帮助,建立补贴或奖励机制,让他们渡过农业开发的“危险期” ,从而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稳定地转移。第五、 建立农业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增加农业企业的融资渠道。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业发

15、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要对参与土地流转,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企业采用灵活多样的政策,除常规的低押外还可以考虑实施担保、信用借款,建立村级互助社等形式进行融资或采取租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融资活动,对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企业进行扶持,有效地解决他们融资难的问题。第六、 建立建全农业保险制度,使业主尽可能避免各种风险。因为农业受自然因素、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作为政府和业主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加大农业保险的普及推广,这对保障业主的收益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第七、 政府对农业加工企业进行扶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产品真正的走向市市场。因为只有通过农产品加工,才能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因此,对从事农产品

16、加工的企业,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在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才能让农产品走向市场。第八、建立建全“失地农民”的培训机制,提高“失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存本领。从民强村外出务工的收益情况可以看出,许多失地农民外出务工仍然是停留在原始的出卖劳动力的水平上,因此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迫在眉睫,政府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工作,让他们真正从农民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让他们“失地”后能走出去、站得稳、能增收,能致富。这对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第九、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失地”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对失地地区的农民,开展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让他们老有所医、有所养,保障失地地区和谐稳定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二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