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6306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编者按:者按: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农业部和我省都在部署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温州市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探索形成了很多成功经验,目前已被获批成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温州市以搞好试验区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温州是 1987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曾经探索了许多成功经验。进入“十二五”发展新时期,该市紧紧抓住国务院部署推进第二轮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把深化温州试验区工作作为推进农村改革的突破口来抓,围绕“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试验课题,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制定实施

2、了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及 12 个配套文件(即“1+12”文件),着力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工农、城乡关系良性互动,再树温州农村试验区新形象、再创新辉煌。其主要做法:一、以一、以“三分三改三分三改”为为核心,促核心,促进进城城乡乡要素无障碍流要素无障碍流动动实行“三分三改”主要是把原来纠结在一起的复杂关系理清楚,分类改革、综合实施,让要素能够在城乡自由流动,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村转变为社区、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 “三分三分”,即政,即政经经分开、分开、资资地分开、地分开、户产户产分开。一是政分

3、开。一是政经经分开。分开。指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开,把农村居民社会成员身份和经济成员身份分开,保障村级组织坚强有力正常运转和社员正当合法权益。二是二是资资地分开。地分开。指把非土地资产与土地资产分开,为分类处置创造条件,使各类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三是三是户户产产分开。分开。指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 “三改三改”即股改、地改、即股改、地改、户户改。一是股改。改。一是股改。指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而土地资产则建立土地合作社。实行股改以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与村“两委”脱钩,农民对自己

4、拥有的股权享有自由处置权。二是地改。二是地改。主要是三句话:农用地“三不变”流转,即农用地在权属性质不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助农民进程,即宅基地的使用物权可以变现,也允许农民跨行政村(镇)异地置换城镇房产或异地建房,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与国有土地同质同价。三是三是户户改。改。指户籍制度改革,即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为依据。按居住地登记,剥离依附在户口制度上的身份、职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附属功能,还原户口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 二、以中心二、以中心镇镇建建设为设为平台,平台,强强化化统统筹城筹城乡发乡发展展节节点支撑点支撑把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

5、展的重要节点,围绕建设温州大都市区构架,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推进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业要素向能手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一一是构建是构建“1650”大都市区城大都市区城镇镇体系新格局。体系新格局。就是建设 1 个主中心,把以市区大罗山为中心,包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加洞头、瓯北包括上塘在内的区域,建设成为人口、要素、经济、产业等各方面高度集聚的大都市核心区;建设 6 个副中心,在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沿海地区建设4 个大城市,在文成和泰顺两个山区县建设 2 个生态型中等城市,形成大都市副中

6、心;建设 50 个区域性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二是二是实实施施乡镇乡镇撤撤扩扩并。并。在大都市主中心、副中心地区实施撤乡镇建街道,规划建设若干个区镇合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大都市功能区,每个功能区 3050 平方公里左右,实行管委会领导体制,下设若干个街道;同时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若干个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镇。经过调整,全市 262 个乡镇总数减少23 左右,每个乡镇人口原则上达 3 万人以上。这项工作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三是扎三是扎实实推推进扩权强镇进扩权强镇。 。按照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高配”为主

7、要内容,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管理和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中心镇。三、以三、以农农房改造集聚建房改造集聚建设为设为抓手,引抓手,引导农导农民民进镇进镇入城入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引导农民跨行政区域到规划小区建房,鼓励农民到中心镇集聚,实现农民空间的位移,为推进以“三分三改”为核心的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创造了条件。把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统筹城乡改革的牵引工程来抓,以中心镇为单位,千方百计加快推进步伐,确保从今年开始每年至少启动建设 100 个新社区,2012 年前完成 21.8 万户改造建设任务,到 2015 年农房集聚改造率达到 30。一是一是一一镇镇一一试试点。点。各县(

8、市、区)在起步阶段确定一个试点镇,每个镇确定一个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开。二二是一是一镇镇一一规规划。划。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镇域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现代农业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建设 1 个主集聚区、X 个中心村新社区的“1X”总体框架体系。三是一三是一镇镇一政策。一政策。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根据市、县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以镇为单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四是一四是一镇镇一平台。一平台。以镇为单位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行政划拨资产的改性、评估、增值、注资等途径,组建新农村开发

9、建设公司,搭建镇级投融资平台,负责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四、以深化其它改革四、以深化其它改革为为配套,保障配套,保障农农民安居民安居乐业乐业坚持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最终目标,全面深化其它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真正使农民和市民拥有平等的公民待遇和地位,让农民进城后能够安居乐业。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全民社保的覆盖面,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推二是推进进

10、城城乡乡基本公共服基本公共服务务均等化。均等化。制定城乡一体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度,建立兼顾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广覆盖、多层次、城乡贯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制。三是深化三是深化农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扩大和深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加大保险支农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财产的资本化,深化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涉农担保方式,实现农村资产自由变现、交易、流动,释放农村财产的信用资源。四是建立健全四是建立健全农农村新社区管理服村新社区管理服务务体制。体制。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

11、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新社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构架,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以社区格局取代以村组为单元的农村社会组织格局。五、以五、以强强化化领导为领导为保障,推保障,推动试验动试验区改革各区改革各项项工作落工作落实实深化新一轮农村试验区工作,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温州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城市化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对温州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一是加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曾先后三次参加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选题讨论,按照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确定

12、10 个子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了“1+12”实施文件,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认真实施。坚持“书记抓试点”,全市确定 11 个试点镇,由各县(市、区)委书记亲自挂帅直接抓。二是二是强强化机制建化机制建设设。 。加强各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协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把农户转化率、农房改造率等指标列入党政班子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统筹城乡改革、农房改造建设、中心镇建设等作为县(市、区)“互看互学”和市直部门“互学互比”活动的重点项目,完善考核监督机制。三是三是营营造造浓浓厚氛厚氛围围。 。把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系列政策举措列入党校培训内容,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加大政策和工作的普及性宣传力度,强化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营造浓厚的改革发展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