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也要备自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34241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也要备自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备课也要备自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备课也要备自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备课也要备自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课也要备自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也要备自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也要备自己语文教学是艺术,艺术必须千锤百炼,必须作认真的准备,没备课怎么能进课堂呢?教了 40多年的书,我深感备课的重要。谈到备课,我首先考虑的不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问题,而是我自己,那就是要求学生做的,我一定先去做一做,在“下水 ”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1要求学生读的我先读。我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喜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之 为“ 美读”,他认为“读得很美了,也就理解得差不多了”。的确,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备课时我先练习朗读。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诗人把

2、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痛恨,对卖国朝廷的失望,对沦陷区 难民的关怀,写得无比深切动人。全诗感情沉重,气势悲壮,层次有序,我是 这样读的:首联景色壮阔,诗人以合理的夸张、工稳的对仗、鲜明的节奏,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读这一联时,情感激越豪迈。 “三万里”与“五千仞”分别连读,这样 音节紧凑,气势连贯。 “河” ,用强气流送出, “岳”,读得浑厚有力, “河” 与“ 岳”后都作心理停顿 。“东”、 “上”表示方向,分别作状语,语调 上扬,稍微拖长一点, 为后面二字蓄势。 “入”和“摩” 重读,以突出黄河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之势和华山突兀峻拔、磅礴雄伟之貌。全联语势到此上升到最高点,以便与下联悲

3、凉心情形成鲜明对比。2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一套语文课本,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论内容,古今中外名作荟萃,久经时间考验,历来脍炙人口;谈形式,有诗歌、散文、童话、寓言,新颖活泼 ,娱人耳目。游览语文 课本,不难发现,凡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后世,经久不衰,语言优美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小学语文教材, 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一句 话,一个字,如珠落玉 盘,流 动自如,咀嚼起来,余味无穷。 观有绘画色彩美,听有音乐韵律美,读有铿锵节奏美。我备课,总是从读入手,披文入情,先把课文背下来,然后沿波讨源。 燕子一文中,有一段是描写燕子栖息情态的:“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

4、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是作者对燕子的赞美,同时,也是全文颇具魅力的收束。这段话设喻形象含蓄,富有神韵,它预示着行将到来的“百花争 艳的盛会 ”,将使春意更 浓,春光更美,在这支春的交响曲中,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音符。这篇课文既不是诗,也不是画,但读后却使人感到如诗如画。只有将其背下来,才能感到作者柔毫上蘸的不是墨,而是蘸着春的鲜艳色彩,对祖国的歌颂。3要求学生写的我先写。苏东坡有句名诗“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习作教学中,我身体力行,不光让学生写,自己也写, 亲自尝尝“梨子”的滋味。一次,我指导学生写 读后感,收上 习作本一看,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所写的开头大同小异:读了我

5、的战友邱少云,我的心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热泪 夺眶而出,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严守革命纪律的教育。这样的开头不错,可惜千篇一律,除了“心像大海里的波涛 ”,“热泪夺眶而出”这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话,就没有别的语句、 别的开头方式了吗?我将学生的开头略作分析之后,当即出示了自己的“下水” 片断:(1)、今天,一口气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我的心被这位具有钢铁意志的勇士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2)、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读 了这篇课文,没有谁不被邱少云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动。(3)、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好课文。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仍舍不得放下。全文不到 1000字,字字映照出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崇高品质;全文 38句话,句句表现出邱少云顾全大局的崇高境界;全文 9个自然段,段段反映出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我出示的这三个开头,有的是从写自己的感受入手的,有的是从简介课文内容入手的,有的是从热情赞美邱少云的高尚品质入手的,角度各异。学生看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在修改他们所写的开头时,不再是千人一面,而都在“新”字上下点功夫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