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培训讲座稿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3203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培训讲座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培训讲座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培训讲座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培训讲座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培训讲座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培训讲座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培训讲座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课程标下品德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海阳市海阳市实验实验小学小学 孙孙雪瑛雪瑛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今天借助这个平台,结合新课标要求和自己平日的一些思考,谈一谈我对品德学科教学的一点见解,不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我发言的题目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品德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一、理解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更是实施品德学科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所以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关键一步。我们的品德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兼

2、容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个学科,课程标准也是两套,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关注的是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与开放性,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注的是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在目标的定位上,品德与生活的目标要求是四个维度: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品德与社会的目标要求是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因此,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既要正确的把握教学目标的维度,又要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也就是下面我要谈到的第一点(一)以(一)以课标为课标为依据,准确制定教学目依据,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标虽然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

3、,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进行简单地套用。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然后在教学中进行落实。下面我就以二年级下册“让家园更美好”这一单元为例进行说明。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中关于“保护环境”的主题的内容有:情感与情感与态态度:度:珍爱生命,热爱自然。行行为为与与习惯习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保护环境,爱惜资源。2知知识识与技能:与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过过程与方法: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毕竟是从品德与生活这个科目的大目标、大方向来制定的,相对于我们要执教的课题来说,这样的目标显然是笼统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我们以

4、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为基本依据,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深入理解这一课与单元的对应关系,以及它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前后课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只有这样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这单元中第一课我们的大地妈妈在教学参考书中呈现的教学目标。教参中的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家园的状况及其变化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显然,此目标的确立缺乏目标维度,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我们在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准的基础上,从此教学目标中提取执教内容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并根据需要将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以便在教学中逐一突破。基于这样的考虑,

5、我们可以把本课目标细化如下:1情感与情感与态态度:度:热爱地球,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行行为为与与习惯习惯: :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能及时调整能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知知识识与技能:与技能:了解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变化,懂得怎样保护我们的大地妈妈。4 过过程与方法: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另外,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每一个维度的行为动词也较以前的实验稿有了一些改动,这些行为动词的变化改变了目标达成度,也是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的指引。比方说刚才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用的行为动

6、3词是“了解”而不是“知道” ,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大多数孩子还达不到“知道”这个程度,所以用“了解”是比较恰当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准确定位,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二)目(二)目标标制定要关注学情,以生制定要关注学情,以生为为本本由于我们所处的区域环境和学校的不同,学生所呈现出的的认知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果只是根据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来制定是不够的。并且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品德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与具体的学生情况相结合,做

7、到以生为本。但是在确立目标时,往往会因为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预期的目标难以完成, 教学实效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1、目标过多、过高、目标过多、过高, , 学生没有获得体验学生没有获得体验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秋天的节日这一课时,确立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 体验节日的快乐, 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 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 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3) 了解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 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他设计了三个课堂教学活动, 分别是:“谈中秋”、

8、 “说月亮” “、话重阳” 。 “谈中秋”环节中由唱月饼歌引入中秋节, 然后观看各地庆中秋的图片让学生谈感想;“说月亮”环节中, 让学生观看有关月亮知识的图片, 讲解月相变化等;“话重阳”环节让学生观看有关尊老敬老活动的录像和尊老敬老的公益广告, 唱歌曲常回家看看等。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特点,把教学目标设计过多,教学时只能忙着顾及目标,却没有顾及到学生,没有做到“以生为本” ,导致学生一直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唱、看、听, 完成一项又一项的活动。表面上看是学生在活动, 实际上学生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配角, 学生自始至终是在配合教师把一系列活动展示完毕,根本没有展示、体验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

9、所以也就走不进教学中,没有体验和感悟。在品德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课题有多重教学目标的情况, 这4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拆分成两个课时或三个课时,侧重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交流、展示、体验,教学效果会比较好。2 2、目标过低,学生得不到发展、目标过低,学生得不到发展同样是教学秋天的节日, 另一位教师确定的目标是:“了解一些中秋节的知识, 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播放不同地区的人们如何过中秋的录像, 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唱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歌曲, 整个教学活动就结束了。从教学活动看, 似乎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过于单一, 对活动

10、的开展及活动之后的感悟要求过低, 使教学活动变成了表演和假性的展示, 既没有让学生去搜集、展示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交流、分享来体验中秋节团圆、喜庆的快乐。所以整个教学活动是浅表性的, 学生根本没有获得深层的感悟, 也就谈不上情感的升华和品德意识的培养。3 3、目标过偏、目标过偏, , 教学目标性不强教学目标性不强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确立的目标是“了解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了解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有关知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月亮知识的图片、视频, 然后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展示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和发射视频。把秋天的节日这一课几乎变

11、成了“嫦娥一号”的专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显然是过偏了,使得主题目标不明确。二、关注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才是关键所在。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利用有效(一)利用有效资资源激源激发发学生情感,落学生情感,落实实教学目教学目标标我们的品德教材大多数都是以插图的形式呈现,然后配以简洁的文字,如果课堂上就朝着这几幅图片使劲的话,很容易上成看图说话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致力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和身边环境来选择、开发和利用适当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

12、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5一位老师在执讲我们的学校一课时,就把课堂拓展到了校园。他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办公室和各个功能室,然后把领进了荣誉展览室里。面对展览室各种各样的奖状、奖杯、奖牌和图片资料,老师有重点地做了简单介绍,然后问学生:“你觉得我们的学校美吗?”学生说:“美!”老师追问:“为什么这么美?”同学们马上投入到讨论中,有的说:“因为老师很辛苦,工作很勤奋,为学校争得了很多荣誉。 ”有的说:“因为同学学习很勤奋,是优秀的小记者。 ”学生情绪高涨,发言很积极。这位教师又进一步问学生:“我们学校的美,不仅仅是因为景色的美,更因为有这样辛勤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那我们今后怎样做才能让学校更美呢?”

13、学生们立刻积极回应,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养成好习惯、 、讲究卫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等等,教学目标就在这一看、一问和一议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品德课堂是开放的,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在执讲我们的生命一课时,老师把家长请进了教师,教学效果也非常好。为了达成“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培养,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这一教学目标,课前这位老师请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内容可以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可以说家长的心里话,可以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一些话等等。课堂上,在感谢你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认真读着父母写的信,触动很大。紧接着,这位教师又将几位家长代表请到了课堂上。其中一位家长带来了

14、孩子的成长记录册,里面包括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和以及家长的文字记录;另一位家长动情地讲述了孩子一岁时生病,孩子父亲不在身边,她独自抱着孩子半夜去看病的事,讲到激动处是泪流满面,学生们也是泪光闪闪。家长讲完后教室里特别安静,这位教师知道这安静的背后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涌动,所以他随机采访学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学生说的很动情,他们由衷地感到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许多多人的希望与关爱,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要懂得回报和感恩。这样一来,本课的情感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只要我们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用心研究教材,定然会开发并利用出合理而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思、有所

15、获。6(二)(二)设计设计有效情境有效情境让让学生自主体学生自主体验验, ,实现实现教学目教学目标标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所以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但如果在设计活动时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只会使这些活动表面看来热闹,实际游离目标之外,成为无效的活动。案例案例 做学做学习习的有心人的有心人 片段:片段:在教学的第一个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前后两次不同环境下的口算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只要专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老师出示口算要求,师继

16、续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学生做口算题,因为动画片的干扰,学生有的皱眉,有的捂耳,有的干脆看动画片。一分钟后师:时间到了,请你把笔放下,自己数一数,做了几题呀?生各自回答。师:刚才口算做对 10 题以上的举手。生举手师:刚才在做一分钟口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了?生:动画片师:刚才看到动画片出来了,大家想干什么?生说。师:动画片太诱人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去看?(不能)师:对呀,因为我们要专心地做算题,所以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以后能不能做到学习时要专心呢? 生:能。师:我们再来一次好不好? 生:好。师:请把你这张口算翻到反面,待会儿你要看看,和第一次比较,你是多做了多少。学生第二次做口算。一分钟后师:刚才我们做了两次口算,第二次你比第一次有进步的举手。生大部分举手。一生:我比第一次多做了一倍!师: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你们看,只要我们专心地去做,不管外7界的干扰多大,我们都不怕,是不是?生:是!热闹的课堂终于安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