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5886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1(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冒佩华 主讲导论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P1-31.30年来时代变迁(1)市场化;(2)工业化;(3)国际化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流发展倾向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 状况;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的成果,呈现的特征:(1)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2)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3)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4)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

2、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二、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P4-12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1)西方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假设前 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它主要涉及人们如何 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它遵循的是 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 的关系,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并在社会人基础上形 成整体主义分析方法。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方法论上的二元性(1)排斥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2)完全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

3、法;(3)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板块结合。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法论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指导下,吸收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有助于剖析市 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成分。具体说来,就是要承认和考虑整体主义和个体 主义方法论的合理方面,拒绝二者的极端形式,走一条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 法论相结合的“中间道路”。4.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而不是让现实适应理论。不是不要 理论,而是从现象入手,并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理论。如理论不 足以回答所隐含的问题,那就要反思理论,直至修正理论。(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的现代化

4、;(国际化与本土化的 结合)(2)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学术思想、学术 队伍、学术观点)(3)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政治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重 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轨迹,实现经济方法论的创新。 (重实证、重计量、重观点证明)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新变化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观念 (1)实践背景;(2)理论背景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研究领域 既要研究经济制度(包括分配制度),又要研究经济运行 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P6 (1)生产关系(经济制度); (2)资源配置(社会主义经济运行); (3)在揭示资源

5、配置规律的过程中剖析经济关系。第一专题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二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三专题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 第四专题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五专题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第六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七专题 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八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第九专题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第十专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 第一专题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P16-21 (1)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前提);(2)公有制;(3 )按劳分配

6、;(4)计划经济;(5)发展生产力,实现 共同富裕;(6)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 1.列宁 A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四个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2)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十月革命 ;(3)军事共产主义时期;(4)新经济政策时期B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理论 两种公有制;计划经济;物质利益原则;经济核算;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保存商品经济2.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1)完全国有化;(2)计划经济;(3)关于社会主义过渡到 共产主义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1.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2.计划经济3.按劳分配4.偏向生产关系解决矛盾

7、 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本质论 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P29-34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3.关于经济改革的理论;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5.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6.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六、产权、所有权、所有制(马克思所有权权能)P90 (一)产权与所有权 产权(property rights):是涵盖一组权利的整体,即指财产的所 有权及其派生的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收益和让渡等权利的 总称。1.所有权是前提2.产权

8、派生出“五项权能”(1)占有权:财产所有者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形成的权利;(2)使用权:亦称经营权,指使用者按照财产的性质与功能,用 来满足某种生产或生活需要的权利;(3)处分权:所有者改变财产经济用途或存在状态的权利;(4)收益权:指依靠财产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权利;(5)让渡权:通过出租可以把用益权转让给别人或把所有权出售 给别人。3.所有权各项权能的统一与分解P92 (1)所有权(广义)是各项权能的结合体,但各种权利集中于一体是自然经济 形态的表现。 (2)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各项权能进一步分离a.“资本的法律上的所有权(借贷资本家或股东)同它的经济上的所有权(职能 资本家或法人代表)分离b

9、.资本职能与管理、监督职能的分离(二)所有制 1.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P90 (1)马克思所有制两层含义:一是作为经济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体现的是经济主体对客 观生产条件的占有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 体现出来);二是作为法律关系的所有制范畴(体现的是一种意志关系和法权关系,它表 示占有主体对占有的对象具有一种任意支配的权利)。 (2)一定的生产方式产生一定的占有方式,经济上的占有关系产生后,便会有法律上的 所有权与之相适应。所有制上的独占或垄断必然在法律上表现为财产归属的确定性,同时 也表现为否定该主体以外的任何人对同一财产的占有,即所有权是所

10、有制的法律形态。 2.所有制与所有权 所有制是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方 式实现;所有权是法律概念,是产权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收益分配权实现。所有 制是所有权的经济内容,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3.所有制的内涵 所有制就是人们之间,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经济关系 。具体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占有、归谁支配、归谁使用以及发挥这些 权能得到的物质利益归谁所得和支配的关系。(消费资料和劳动力所有制)七、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P34-45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意义 (1)两层含义 (2)意义: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建设中国

11、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 点和立足点。 2.改革开放后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与完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十二大:“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方针”,并出现了国营经济、集体 经济、个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十三大: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私 营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要引导和鼓励其发展; 十四大: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 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12、 十四届三中全会: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十五大:以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十六大:进一步阐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方向问题。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十六大:进一步阐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方向问题。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坚持和完善,坚持和完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13、经济制度” ”。3. 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多种经济成分 多种所有制经济方针 基本经济制度4.正确理解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 是权宜之计,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长期坚持 的基本经济制度。 (2)所有制结构是由一定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力水平决 定的。 (3)从基本经济制度高度,而不只是从方针政策看待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长期共同发展(“经济制度”与“ 方针”)“经济制度”与“方针”的区别:第一,方针是政策措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第二,方针是人制定

14、的;而经济制度,尤其是 基本经济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稳定性。 第三,方针政策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 整;但基本经济制度一旦形成后,就会比较长 期地存在,并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具有长期 性。5.重新界定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的含义P39-40(A)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1.国有经济;2.集体经济;3.混合所有制经济 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B)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及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1)这是 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 别;(2)注重质的提高;(3)集体所有制经 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

15、脉,起主导作用: (1)国有制公有制;(2)主导作用:控制 力和影响力;(3)从战略上调整布局;(4) 国有经济比重少一点,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 。6.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多样化P42(1)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问题的提出: 股份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2)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内涵与机制 A.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a股份制企业的起源与发展 b性质的分析:股份制不同于公有制 B.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制度安排 十五大:股份制要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就必须保证国家和集体 在股份公司中的控股地位。(决定因素是控股权)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决定因素作

16、了 进一步扩展,只要有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股份公司成为混合 所有制经济主体 ,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股份制可以成为公 有制的实现形式。(决定因素是参股) 对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参股的股份公司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金 股”制度(企业持有具有决定权的部分股份),关键时刻行使一票 否决权,防止外国收购国家骨干企业,并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的目标 和要求。C C股份制成为公有制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主要实现形式的制度安排实现形式的制度安排a a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原因在于,国有制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和股份制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原因在于,国有制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和股份制 企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企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b b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在所有制性质的差别上,还表现在承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在所有制性质的差别上,还表现在承 担的职能上,即经济职能、社会职能、调控工具)担的职能上,即经济职能、社会职能、调控工具)- -要求国有企业数量不能太多要求国有企业数量不能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