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3106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国卷历年马克思真题试卷分析简答论述.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0901 0910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

2、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0810答:1. 矛盾啥双方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主要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式要分清主流和支流,首先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3.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同时我们又必须承认在前进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那是支流。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发展大

3、好形式。2.简述意识的本质。0901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0904答:定义: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义: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2.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3.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4.简述规律的含义及特点。1001答: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1.客观性,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

4、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普遍性,规律是在较大范围和领域起作用的。5.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1010答:1.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辨证统一的。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第二章:认识的本

5、质及其规律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0810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0910答: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在深度上认识有待于深化。3.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3.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 0904 100

6、1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理论上会导致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只有感性经验是可靠地,理性认识不可靠;唯理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经验不可靠;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局部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

7、大理论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4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1004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1.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1004答: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

8、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3分)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6.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1010答: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对立的辩证关系。具体的关系表现在:1.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2.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0810答:群众观点: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9、观点;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0901 0910答: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要素中,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3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0904答: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10、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简述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内容?1001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

11、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5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1004 答: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6.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10答: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

12、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 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4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0810 0904答:1.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2.不变资本 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 v:以劳动力形式

13、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0901答:1.首先弄清楚相对剩余价值概念,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假定工作日为八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四小时,剩余价值率为 100%。如果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小时,则剩余劳动时间就增加一小时,由此增加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2.超

14、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 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3.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通过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相对剩余价值又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资本所有者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钟实现的。3.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0910答: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4.简述价值规律的

15、内容及作用。1004 答 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实现优胜劣汰。5 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1004答: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

16、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其历史进步性,成了为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5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1.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0810答: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即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利润率的变化。这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2.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3.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2.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0901答:I 级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1.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 2.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II 级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