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2561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宗元小石潭记之风格特色与修辞艺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雄高商 國文教師 宋孟津18柳宗元柳宗元小石潭記小石潭記之風格特色與修辭藝術之風格特色與修辭藝術宋孟津宋孟津* *一、前言一、前言 中國人在得意的時候,採用儒家思想,以積極用世為生命理想與價值;但當失意時,不被明君重用,只好退隱山林,轉為消極靜心的道家修煉。被貶永州的柳宗元接近山水、觀察山水、探索山水,藉著欣賞山水將自身感情融入其中,與山水一同呼吸、一同深思,產出屬於文人與大自然的默契與心靈共鳴。以山水遊記為體,以道家思想為神,為一生的遭遇找到心靈的歸宿,寫下充滿生命力的篇篇佳文。唐代首都長安,柳宗元從出生到成長,一住就住了三十三年 1。長安對柳宗元的誘惑,不只是躋身中央官員的榮譽,最重要的

2、,那是他生長的故鄉。貶於永州蠻荒之地,柳宗元無以排遣時日,只好刻苦讀書,或寄情山水,來暫且忘掉一生的煩憂。柳宗元想到古人安身立命的方法,持己行世的途徑,那就立言 。柳宗元云:賢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貴於後,古之著書者皆是也。 2而他給岳父楊憑的信更見決心,他說:自貶官來無事,讀百家書,上下馳騁,乃少得知文章利病。 3永州時期的柳宗元,文窮而後工,文章大幅進步。施子愉也認為此刻的柳宗元才始有意究心於文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永州山水遊記散文。遊山玩水,發現永州山水自然質樸之美,成了是他生活一大寄託。永州山水看似默默不語,卻反而更深入柳宗元的心中。字裡行間,看得出柳宗元身為被遺棄者與孤囚的悲憤。從永

3、州遊記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 始得別有深意,指的是悟佛修道、安時處順。柳宗元享受山水自然的寂靜美,發而為文章註腳,表達出真正與自然交流的人所感受的率真和驚喜。直到寫下永州八記第四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心裡才稍稍擺脫僇人的恐懼,舒暢的和大自然交流,和有生命物共同享樂,對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能感到心樂之 。* 高雄高商國文科教師,目前為高雄師範大學進修部夜中文研究所碩士班三年級研究生。1 本報告所引柳集原文,乃據新教本柳宗元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於本集 中:送賈山人南遊序 謂吾長京師三十三年。 2 見柳文集寄許京兆孟容書 。3 見柳文集與楊京兆憑書 。高雄高商 國文教師 宋孟津1

4、9永州八記第四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一般省稱小石潭記 ,因全石以為底為其特徵,故以之命名。下文除剖析作者創作的寫作動機與心路歷程,針對小石潭記 ,分別從風格特色、修辭藝術兩方面作深度鑑賞與分析。二、二、 小石潭記小石潭記之寫作動機與心理歷程之寫作動機與心理歷程(一)(一) 小石潭記小石潭記之寫作動機之寫作動機柳宗元不是客觀的為了欣賞山水而寫山水,而是把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悲憤感情,寄託到山水裡面去,使得山水人格化感情化,也藉著山水來宣洩自己的情感,隱含了個人抑鬱憤慨之情;其次,他在山水的描寫上,有細微的觀察和深切的體驗,運用最精煉的筆鋒,清麗的語言,把山水的真實面貌,刻劃出來。形象生動,色澤鮮明,

5、詩情畫意,成為山水散文的傑作。小石潭記在寫景中很自然地抒發了心情,篇末描寫了一個幽靜冷寂的境界,一股淒神寒骨的氣氛,使人感到淒涼,反映到現實生活中,柳宗元被放逐到永州後,那種不得志的心情,在淒清幽邃的自然境界中,互相呼應。(二)(二) 小石潭記小石潭記之心理歷程之心理歷程柳宗元以一顆善於體會的心靈,去遊歷永州的山水,永州山水也回報給他清麗的容顏,這就是種移情作用。 小石潭記這篇遊記中的第一段:作者隔著竹林,聽聞到了清脆悅耳的流水聲,他道出心樂之的愉悅情緒。接下來在第二段中,作者欣賞潭中的靈巧游魚,看到牠們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身影,就好像在玩一場遊戲似的,他感覺魚群似與遊者相樂 ,這種

6、從景物中所獲得的佳趣,是緣於柳宗元善於把自己的情緒,融入永州的景物當中。柳宗元貶謫永州後面對司馬這個閒官,沒有任何實權匡世濟民,空有滿腹熱忱與才華,卻苦無發揮的機會,於是只好藉著遊歷山水,來抒發鬱悶不平的情緒,並把生命裡的困厄,轉化為文學創作的力量。雖然永州八記的第二篇遊記鈷鉧潭記中又提到樂居夷而忘故土 ,這並不表高雄高商 國文教師 宋孟津20示他真的能忘掉故土,反而他是無時無刻迫切渴望返回故鄉的。因此, 小石潭記不只展現出永州的名勝山水,也是柳宗元借景抒情的作品,遊記中帶有作者翕忽不定的情感,在景物的描寫中,也處處可見作者悄愴幽邃痛苦煎熬的靈魂。小石潭記一文中,幾乎全是寫景之語,然而作者的心

7、境,卻隨著他視移步換之間的所見所聞,而有所轉變。 小石潭記在柳宗元的筆下,以千錘百鍊的精鍊文字,呈現出鋪展延伸的意象。然而小石潭畢竟還是寂寥的,雖然其景有勝人之處,仍舊不能改變柳宗元懷才不遇的遭遇,而至於文章中柳宗元的個人心境,也常就此打住,不願久居於景色之中,於是便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股無盡的惆悵與幽思。三、三、 小石潭記小石潭記之風格特色之風格特色李栖先生於試論柳宗元遊記文章結構一文中,用更客觀、科學的方式來分析其文章特色,使主觀欣賞外更見客觀引導。4(一)方位距離的丈量(一)方位距離的丈量讀柳文能夠藉著文字線索,確實了解文中介紹的地形,而產生身歷其境的感覺。每篇文章他都會告訴讀者東西南北

8、的情況,或往哪個方向多少距離,有些什麼風景。因此讀柳文不只是平面文字的閱覽,更是立體空間的探索。永州八記,表面上看似各自獨立,透過八篇文章介紹了八個地方;但就整體來看,便發現彼此間有脈絡可依循。永州八記所記的景色,大多以西山和前一記的山水為參照,往往在每一篇的開頭,即與上篇遊記互相關聯,互相銜接連貫,進而將各點的風景,貫穿成一個大的風景區。例如: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永州八記第四篇小石潭記一開始,作者以永州八記第三篇鈷鉧潭西小丘記為軸心,繼續向西前進,直接以從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入題,引領讀者來到小石潭的位置所在。 (步,長度名,唐代以六尺四寸為一步,今4 李栖先生:試論柳宗元遊記文章

9、結構 。見於中國學術年刊第六期 91 頁,1984.06。高雄高商 國文教師 宋孟津21標準制無步名 5) 。(二)山石的刻劃(二)山石的刻劃各地有山有石,由於地質結構不同,各地山石千奇百怪、各有風貌。而永州這僻遠的地方,許多山石中原人物從來未見,當然不容易揣度形貌。為了讓讀者憑經驗來推出永州山石的狀貌,他僅可能用一般人常見的實物來模擬山石。例如: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其岸勢犬牙差互。 柳宗元用一般人生活經驗熟悉的實體,讓我們更容易了解柳宗元所要介紹的美好景致。就算我們沒機會到永州遊覽,我們也能隨著文字引領觀看山石之美,這是柳文成功的地方。(三)動植物的記載(三)動植物的

10、記載山石高聳雄峻,但若缺少生命力,只是死寂冷酷;有生命的山水,有活力的風景,與人一起吐納呼吸,更見可愛。柳宗元對當地動植物細心觀察,不厭其煩寫入文章。例如:隔篁竹。 潭中魚可百許頭。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木科、草科、禽魚,除了生命力的感動,也見到色彩的渲染。讀者可依當地的特產,精確的掌握自然狀況,不會將此地誤認為彼地。靜態山水,因著一二生物之點睛之筆,活躍紙上。(四)聲音的描繪(四)聲音的描繪永州八記的冉溪如一根絲線,將八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串成項鍊。水佔極重要的地位,或直接、或間接點出。而水聲的描寫在八篇山水小品文中佔了相當的筆墨。例如:小石潭記中聞水聲,如鳴珮環。 永州八記中水的聲音,及使用的

11、辭彙,依水流大小高下各有不同,各見本色。有的像打雷、有的像鳴珮環、或鏗然、或幽幽然等,未見重複。(五)主題的烘托(五)主題的烘托除了以上距離、動植物等等的具體報告,永州八記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主題。也就是柳宗元針對某一定點最美的地方特寫,如此在平鋪直敘中可見細膩。山5 曾潔明:柳宗元小石潭記賞析,見中國語文月刊。高雄高商 國文教師 宋孟津22石是靜的,靜的部份多平鋪直敘;魚是動的,水是動的,則多特寫手法。動靜中各得其妙,八篇文章合觀,能看到文章偏重在不同主題,避免感覺重複。例如:寫小石潭則偏重周圍的石和魚。客觀記景是本文重心,柳宗元使用托物抒懷筆法,於寫作時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而將感情移到事物之

12、上,因此文章中都可見柳宗元的影子。四、四、 小石潭記小石潭記之修辭藝術之修辭藝術柳宗元的遊記,尤其是他的修辭技巧,自成風格。將小石潭記分五大項來說明之:(一)文字(一)文字省聯邊省聯邊技巧技巧遊記文學多寫山水、奇石,而中國文字中象形字及形聲字也特別容易表達寫景文字的特色。柳宗元運用中國字形聲相益的特色模山範水,使山水更添聲色。例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加註標記的字:珮環,从玉旁,二字聯類。坻嶼嵁岩,从山旁,四字同類(土與山,物相似,可視為同形旁)。賞文過程亦可看到山水畫面的視

13、覺美 。(二)排比(二)排比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例如: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靠近岸邊而翻露出水面的大石,形成了高高低低各種模樣。(三)譬喻(三)譬喻借彼喻此的修辭法,只要兩件以上的事物其中有類似的點,即可使用。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常用這樣的方法。例如: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寫水聲用如珮環 ,寫水流是斗折蛇行 ,寫岸邊則如犬牙差互 。這些比喻都很貼切,而斗折蛇行這比喻尤其生動。 斗折是靜, 蛇行是動;靜比溪高雄高商 國文教師 宋孟津23身,動比溪流;溪身像北斗星一般

14、曲折,而溪流呈現了蜿蜒前行、輕盈嫵媚的動態美。動靜間,遊記裡的小溪活靈活現,如在眼前。(四)水漲船高法(四)水漲船高法不直接對主要對象描述,透過描述其他次要對象與之的關係來達到對主要對象描述的目的。首段下見小潭之時讚美水尤清冽 ,欲讚美潭水的清澈,作者從兩方面切入說明:1.1.先撇開先撇開清清 ,從,從石石著墨:著墨: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試想:一池以整塊巖石為底,四周遍生青翠藤蔓,潭底突出似坻、嶼、嵁與岩等各種型態石頭的水潭,怎能不清?表面寫石,也等於道出潭水之所以清的條件。何況,前面的聞水聲,如鳴珮環不就暗示出潭源的水也是清冽

15、的嗎?2.2.潭水潭水如何如何清:清:(1 1)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柳宗元雖然只畫潭中游魚,不正面畫清潭,但魚的確在游,故讀者面前便出現清潭。魚在水中,仿如懸空游動,側面暗示了潭水的清澈,因透明度極高而讓人不覺得潭中有水,由此潭水清澈不言可喻。(2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作者岸上觀魚,不易看到潭心;近岸之處又有青樹藤蔓搖曳披拂,也未必看得清楚。所以必須藉助日光 。 日光下澈 , 澈 ,照澈潭底。豔紅的日光透入清澄的潭水,直照至白瑩瑩的石底。潭水透明但魚不透明,自然呈現影布石上的畫面。 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是潭中魚,也是潭底之魚影。豔紅的日光、清透的潭水、白瑩瑩的石底,這充滿色彩的畫面正是用來烘托游魚,以見潭水之清 。潭水、魚群、日光、石,都是實筆,水清則是虛筆, 以實寫虛的筆法,小石潭清澈見底的特色不容置疑。(五)移情就物(五)移情就物高雄高商 國文教師 宋孟津24為文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而將作者本身的情感轉移到其他事物之上,因此可說具有擬人的成分。1.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爾遠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