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22101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淮北地区的婚姻习俗婚姻习俗是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不仅体现了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安徽淮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婚俗文化源远流长,可谓民俗风情园中的奇葩,近年来,由于淮北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的进步,婚礼形式也趋于了多样化。提媒:旧时联姻讲求门当户对,故有“嫁女高高求,讨亲低低凑”的说法。一般都由乡里好事的“媒公” “媒婆”来牵线,俗称“媒人” ,还有的是由男方选定对象,委托“媒人”前往提亲。而今已有所不同,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恋爱、网上聊天、婚介。相亲:亦称“见面” 。往日,须经媒人往来游说,巧言撮合之后,女方要选定吉日见见男方,女方家的亲人基本

2、上要到,这一天小男孩一定要注重外表,言谈举止略略大方,见面的地点大都有女方来定,时间大都要安排在上午,见了面后,大人在一起聊家常,一对孩子要撇开众人单独在一起,偷偷的作一个简介,相互留下一点信物,这个时间一般不长,等一对孩子回来后,各自告诉自己的家长,尔后寒暄几句就要回家了,这一关过去往往要等上几天,有媒人回话,方可知晓。至今仍有个别地方保留着这个传统。过礼:俗称“彩礼” “下聘礼” 、 “定亲” ,双方确定联姻后,选定吉日,由男方备好酒席,择其吉日将女方的家人请来搓上一顿,然后奉上“聘礼” 。 女方收下的礼金,这样就算是正式定亲了。以前是“若要发,108” ,什么“毛头羊、盖子猪,三转一响大

3、瓦屋” ,后升格为“电视、冰箱、洗衣机、自行车、家具带聘礼,四礼准备在手中,三间瓦房带台灯” ,后来又兴什么“两棚楼,拉上院,打眼轧井好淘菜” 。而今要求越来越高,婚事开支名目繁多,费用节节攀升。当前又流传“市中小楼 100 平,万里挑一才能行” ,聘礼升为 1万零 1 百元。由此可见社会生活水平是在不断的提高,彩礼的数目也在提升。择期:定亲后,就要选择喜日成婚,男方先请媒婆上门提出结婚请求,得到应允后,由男方带着礼品去女方家要帖,也就是女方把自己的生辰八字书写在红柬上给男方,这就叫“年门帖” 。据说当日还不能把“年门帖”带走,要等第二天由女方的主事人和媒人一同送到男方家,表示已经完全同意了这

4、门亲事。男方接到喜帖之后,就开始张罗找人择喜日。如今这一风俗仍在延续。治嫁:过去是喜日已定,女方家就要开始张罗着为女儿做嫁妆,添置衣物等,嫁妆多少随家庭条件而定,俗语说“配不尽的闺女,过不了的年” 。现在基本都是“一头沉”了,全部由男方承担,可见女方的地位是在逐步提高。过轿:其实这一天也就是成婚前的一次“彩排” ,为第二天做好的一切准备,男方家门前要早早的贴上大大的喜子、对联,俗称“满堂红” 。下午男方家还要找媒人或者是在当地有威望的人带着男方的嘱托及“唢呐班” ,俗称“响” ,三盘鞭炮、拜盒(里面大都放上结婚时用的一些必须品,诸如:腰带、袜子、年门贴等) 、皮箱,皮箱里面要放上新娘的红衣服(

5、俗称上轿红) 、两双鞋子、胸花等,更主要的还要放上压箱礼,以前是“一角放一百,中间要搁一大堆” ,现在不同了,兴起了万里挑一“中间要放两千一,每角还要放两千” ,可见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在逐步提高啊!另外临走前媒人还要再问问女方还有什么需要的,缺什么东西要补的,实际是客套话。娶亲:亦称“迎亲” “成婚” ,迎娶新娘以前是用轿,现在已改为用车,至少要用六辆,还必须是好车,什么宝马之类的方可派到用场。迎娶汽车漂漂亮亮,喜气洋洋,车身上缀满鲜花,车窗玻璃上贴上大红的“喜”字,称为“花车” 。新郎着西服,带着伴娘,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 ,新郎要亲自前往,备上猪后退肉一块,谓之 “离娘肉” 、两条鱼、

6、两箱酒、果品类若干,盒齐子(放女方妆奁的特制用具) ,还要带一抱鸡的男孩,先抱去一只公鸡,回时女家送一只母鸡一同抱回,以求吉利。虽然这些繁琐的礼节至今仍然存在,但值庆幸的是“上车礼”和“下车礼”渐渐销声匿迹了。拨米:很早以前在迎亲的当天,女方的长辈要给新娘开面,即用两根丝线靶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否则要被讥笑为“毛脸” ,开面意味着姑娘时代已经结束,现在这个规矩已经失传了,但“拔米”这一条习俗至今还没有完全丢失,就是在“新娘”临行时,要坐在主房当中,由女方的长辈用红筷子,把预先用碗准备好的米,拨在新娘的嘴里,但不能咽下去啊,然后新娘把米再吐在自己兄弟的衣兜里,由兄弟再把米倒进自家的粮食囤里,意味

7、“发家” ,也就是发嫁的谐音。拜堂:亦称“拜天地” ,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过去大都是有男方的老表或同学担任,俗称“喝礼生” 。现在已经换成了专门的司仪,但仪式大同小异。新郎、新娘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燃放鞭炮,鼓乐齐鸣,案桌上点燃两支香烛、放上柳条编的斗,内放五谷杂粮,斗上插一杆秤,称上还要用红线系上几元钱。而今桌上又放上了红枣、花生、桂圆、栗子,意味早生贵子。 “开口礼” 、“香火传递”等一些新的习俗渐已步入殿堂。喜闹之后新娘入洞房暂时休息,等候敬酒。认祖: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由妯娌们(大多是近房的老嫂子)领着去男家祖坟祭拜,谓之“认祖” ,也叫“烧喜纸” 。现在已经改为当天,认祖之

8、后在给来参加贺喜的客人敬酒。闹房:俗称“闹洞房” 。过去花烛酒宴散席后,亲戚好友聚集新娘房里,俗语“三天不分大小” ,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逗新娘发笑或是出一些难题来捉弄他们,以此取乐,而今这一不雅习俗已不复存在了。回门:新婚第三日,婚后新郎新娘同去拜见岳父岳母或女方亲友,有的带些粉丝、糖果、点心等礼品,谓之“回门” 。 新女婿的宴座必须设在正堂首席上坐,新女婿不懂筷,别人是不能随便吃的。饭前女方弟弟给姐夫端洗脸水,姐夫必须给小舅子掏洗手礼钱,俗称“喜礼” 。午后则回,切记第一次回门,不能等太阳下山,否则会瞎婆婆的眼,临走前娘家还要给女儿带上一块圆饼馍,说是给婆婆吃,堵住嘴,日后少少说话,少生气。综上所述,让我们找到了历史婚姻的痕迹,对传统的婚姻习俗多了一份了解,同时也对现代婚姻现象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