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2p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21682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美育2p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美育2p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美育2p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美育2p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美育2p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水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艺术成就极高,在民族传统绘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一幅好的山水画在作品中应有一些含蓄的可以让人回味、咀嚼的东西,透过画面,能使人产生联想,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这就有了意境美。中国山水画所具有具体而真实的空间想像,是中国山水画意境构成的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唐代大画家张璪论画中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组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就粗浅的方面说,意境就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也可以说,意境就是客观景物对自我主观情思的注脚。那么意境就可以定义为:作者在绘画创作中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2、意境包括“立意、诗意、情感”等方面。要使自己的画进入有“意境”的境界,立意尤为重要,有人把它作为主题思想来理解,这是片面的。主题思想是画家要显示给人们的某种思想,是作品所显示的总的思想意义,也可以叫作中心思想。这种由艺术家从生活中感受、认识,并由其作品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仅是“立意”的一个方面“立意”在中国画中应看作是绘画总的构思,它不但包括主题思想,还包括意境经营、选材、剪裁、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作品要达到境界的追求等。它不但包括画什么,还包括怎么画。“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具有高低、深浅,文野之分。立“意”是画家们认识生活的结果,是画家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

3、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的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形成的,是绘画作品所需要的。“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意境”被称之为山水画的灵魂,画论中首用“意境”概念的是清人笪重光,他在谈实境、空境、真境、神境时特别强调了“空”和“虚”“: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艺术必须表达感情,这种感情还必须是一种真挚的感情。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必须能够表达感情才具有艺术感染力。真挚的、强烈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人的感情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必然有什么样的感情。当艺术家的感情

4、和千千万万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时,它通过构图、造型、线条等手段所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同观众产生交流,为观众所接受。当人们欣赏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时,有时为其内涵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所表现的主观思想交融,为其画外之意、弦外之音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意境来源于画家被生活和自然触动的感情,画家通过写生、观察、体验、认识升华并达到理想化。经过不断探索,捕捉到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构成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的诗一般的境界。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

5、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往往同诗意联系在一起。中国向来有诗画同源之说。宋朝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一幅好的山水画应该是有诗意的。诗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与画的表面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把诗题在画中,互相衬托,以表达作者的感情与立意。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融“诗意入画”,画本身成了诗的化身,画不必依诗而存在,成为“无声诗”。这里要求画的立意、笔墨、布局、甚至色彩都完全诗化。诗与画贵在含蓄。画中的空白、虚实,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诗词的比兴手法等都在于追求含蓄的艺术效果。一幅山水画作品,技巧上的成功固然能获得观众的喝彩,但不一定意境感人,道理在于“繁彩寡情,其

6、味必厌”。品味较高的作品不仅要求立意好,表现技巧新颖外,还要求作者有深厚的才学和修养,对作品赋予感情和激情,进行高度提炼和概括,达到以少胜多、以不尽表现无尽、气魄雄浑、奥妙含蓄的艺术效果。这样才能与观众产生交流,产生共鸣,进入出神入化的境地。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现具有丰富的面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所画的是作者长年生活的关中一带的雄壮山景,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它比之元代以后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也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思想感情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忠实地客观地描绘自然。所以画中所体现的意境富有深厚的内容,给予人们审美感受也是丰富的,可以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

7、种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在这种好似纯客观地自然描绘中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情和人生理想。再如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就不像北宋山水画那样完整地表现山水景物,而是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特别是受到宫廷画院追求画境诗意的影响(即如何能含蓄而准确地表达出一种诗的意境),对客观景物做大胆的裁剪,选择最能表现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诗意的极其有限的一个局部与细节:整个画面只画了一叶扁舟上的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为空白,但却突出地体现了江面上一种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诗意的意境。南宋山水画小品多具有一种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特点,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列于目

8、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的境界。在绘画中,意境对情景提升的关键在于空间境象,在于主体对境象的纵向空间高度投入的精神体验,有空、虚、远、深才有意境。意境体验,是由近及远的进入,由实及虚的观照,由有及空的忘对。表明绘画中创造意境的方法,主要通过对意想的选择组合,创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来扩展画面的意境,使得意境更为深远。这种以虚映实,以实显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结合,凝聚着画家的匠心与安排的技巧,体现着对绘画对象审美特性的全面把握。与书法美学中强调“计白以当黑”相一致,明清绘画美学对中国画的“画中之白”做了极为深刻的说明,体现了中国绘画对于虚实关系的根本美学态度。“实景”和“空景”、“真景

9、”和“神景”,虚和实、有画处和无画处是相互联系而不可分割的。空景难图需求之于实景,而实景“清”便可使空景“现”;另一方面如果把现实之“景”变成绘画之“境”(意境),那么“神境”往往就很难绘,这就又需求之于对真实境界的描绘“,真境逼而神境生”。所以,虚和实是相互作用、相互生成的。就空间位置而言,笪重光反对那种雕缋满眼的做法,即实而不虚,使“有画处多属赘疣”。只有实和虚相结合,使虚的地方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也表明了他对“无画处”即画面空白处的能动作用是极其重视的,体现了明清绘画美学重视对视觉空间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南宋马远在寒江独钓中只表现茫茫寒江,纵一叶孤舟,

10、渔翁独坐舟之一端,身体如冻结一般,全神贯注着那随着流水飘浮的钓丝。除了周围寥寥几笔微波外,其余皆是空白。从而一种江天空旷、寒意萧瑟的气氛油然而生。与柳宗元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述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布局具有独特的疏密关系,画中大片的空白,但空白并非虚无,而感到四周江水的宽泛,从而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之美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中寥寥数笔,用极其洗练的线条、笔墨来传达极其富有内涵的意蕴,画面使人回味无穷。正如宗白华所说“画境是一种灵的空间。就像一幅好书法作品也表现一个灵的空间一样。”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

11、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像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大家都知道,中国画,人物重“情节”,山水重“情景”,花鸟重“情调”,在这个道理上一幅情景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其意境必定深远。意境不仅只是显露在有我之境,而且也表现于无我之境,也表现于气韵。“气韵生动”是相当广义的。就是讲作品有神韵,有情趣,或天真烂漫,活泼奔放,或明润郁葱,幽曲苍劲。明朝顾凝远讲:“有气韵则有生动,气韵或在境中,抑或在境处。”就是指意境和整个画面的布局神韵又是难分难解的。石涛则讲述得更深刻了:“作书作画,无论先辈后学,皆以气势得之,精神灿烂。”故早在南齐时代著名画家谢赫,即有绘画六法之论,其被我国历代画家视作创作法则。而六法就是首例“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当然与构思立意、布局章法、笔墨运用戚戚相关,脱离了这些方面侈谈气韵生动,当然不行。我在山水画创作时经常想如何能达到:远观有气势,近看有硬功,气骨两生相,会意在境中。山水画的意境是熔铸在理想化和感情化的艺术表现之中而又经过高度的意匠加工,同时给观众以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只要我们心有灵犀,亲身感受,就能领悟到中国山水画的画境和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