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19928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141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培训 社会心理学传统母体学科:传统母体学科: 社会学社会学 心理学心理学 新知识来源:(新知识来源:(19801980后)后) 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学科学科的的诞生诞生(19081908年)年) 英国心理学家英国心理学家W.W.麦独孤、美国社会学麦独孤、美国社会学 家家E.A.E.A.罗斯各自社会心理学专著出版罗斯各自社会心理学专著出版 。 成为成为科学科学(19241924年)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年)年美国社会心理学 家家F.F.奥尔波特出版了奥尔波特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学科成为科学。学科成为科学。第一节 概述F . Allport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

2、理学的定义 1.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个体心理、行为 G. Allport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群体内部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 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K. Lewin勒温的公式: B=f (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 的情境;f-函数关系,行为是 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二)社会心理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在个体层面 (2)在人际层面 (3)在群体层面 (4)在群际和社会层面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艾宾浩斯 一、哲学思辨阶段 1.这一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十九世纪上半叶 。 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辩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在

3、这一阶段,有关社会心理学的思想是和一般的 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很难把“纯”社会心理学的 观点分离出来。 2.这一阶段对人性的争论,不能用经验方法证明其 假设,因而不具有科学形态。但对后来的社会心理 学具有启蒙作用. 二、经验描述阶段(1)达尔文的进化论 (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1)瑟斯顿、李科特的态度测量 ; (2)谢里夫 “游动效应”研究 ; (3)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 ; (4)勒温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n谢利夫(1935,1936)用游动现象研究群 体标准形成过程。他以哥伦比亚大学、纽 约

4、大学学生为被试,要求他们单个或二、 三人的群体参加实验。房间全黑,透过前 方金属箱小孔可以看到一个小光点。他对 被试说:当房间全黑下来时,我就给一个 信号,先说预备,然后给你们一个光点。 过了短暂的时间后,光点开始运动。你们 一看光点运动就按这个键。几秒之后,光 点消失。告诉我光点运动的距离,要使你 的判断尽可能地准确。n实验发现每人一旦形成知觉模式,就始终认 为光点是按那个距离来回运动,人们在没有 其它信息情况下,会建立自己的标准。当被 试形成自己的标准并面对他人不一致标准时 ,个体通过相互影响确立了一个标准,同时 群体中形成的这一标准相当牢固,然后每个 个体都调整自己的标准去适应群体标准,

5、并 不回复到群体测试之前各人所具有的水平, 而聚集于群体标准附近。因此,群体建立的 标准比个人在这一特殊情境里的知觉更有力 量。 n从谢里夫的实验不难看出,群体规范的形 成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因素影响。因为 群体在讨论时,一个人会受到其他人意见 的暗示,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或者少数人 在大多数意见压力下,为避免自己被孤立 而受到其它成员另眼相看,而产生顺从, 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 形成统一看法。正是这种一致性的意见, 保障着群体活动的共同性。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 价值中立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伦理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

6、法 (一)观察法 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 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 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 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 。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 进行的观察。(二)调查法 1.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 行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叫做访谈 法。 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 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访谈过程与技巧:准备工作;接近 被访谈者;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和 提问的技巧;追问技巧2.问卷法 特点:一是标准化程度较高,二是 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类型 问卷的结构 问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全 面性原则;非歧义性

7、原则;非暗示性 原则第四单元 主要理论流派C.Hull J.WatsonN.Miller 一、社会学习论 (观察学习) 1. 社会学习论起源于行为主义 ,认为 先前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A.Bandura2.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社会学习论 ; 3.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 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模仿。二、社会交换论 1.成功命题 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 4.剥夺满足命题 5.侵犯赞同命题三、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 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 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份。(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二)主要观点 四、精神分析论(一)

8、要概念和观点(一)要概念和观点 1.1.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2.“2.“力必多力必多” ” :核心概念:核心概念 3.3.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 4.4.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与死本能 5.5.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 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 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 自然主义倾向; 2. 荣格认为许多现代人都患有“神经官 能症”; 3. 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 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 疗症状 ; 4. “集体无意识”理论 。(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

9、点 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 社会化社会化的反义词:个性化一、社会化的概念 1.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 教化的过程; 2.按社会化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3.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即终生社会化; 4.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 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 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 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社会化不良者)的再 教化。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 ;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

10、定 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1325年 。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的时期,也是 社会化的基础; 人类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本本 能能学学 习习低等动物低等动物 动物等级动物等级 人人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1.家庭 2.学校 3. 大众传播媒介 4.参照群体五、社会化的分类 1. 语言社会化 2. 性别角色社会化3.道德社会化 4.政治社会化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1.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 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 2.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3.角色理论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 身份研究和解释

11、个体的行为及其规律。 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1. 按角色获得方式可分为先赋角色和 成就角色; 2. 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可分为规 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3. 按角色的功能可分为功利型角色和 表现型角色; 4. 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可分为自 觉角色和不自觉角色。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过程含有角色期待、角 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 1. 角色期待 2. 角色领悟 3.角色实践 四、角色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角 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 失败。1. 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 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和自尊一、自我 (一)自我的概念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

12、概念, 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主我与客我,前者是认识的主体, 是主动的自我 ,后者是认识的对象, 即被观察者 ; 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 我概念。(二)自我的结构(二)自我的结构 1. 1.物质自我: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物质自我: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2. 2.心理自我: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心理自我: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 面;面; 3. 3.社会自我: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社会自我: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 意识到的层面;意识到的层面; 4. 4.理想自我:理想中理想自我:理想中“ “我我” ”该是怎样的人该是怎样的人 ; 5. 5.反思自我:个体

13、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反思自我: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 己的看法。己的看法。(三)自我概念的功能(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1.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2.解释经验解释经验 3. 3.决定期待决定期待 二、自尊1.概念: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 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 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2.影响自尊的因素 (1) 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2) 行动表现的反馈 (3)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 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 较 3.自尊的测量自尊自尊= =成功成功/ /抱负抱负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 产生社会知

14、觉、形成社会印象、进行社会判断产生社会知觉、形成社会印象、进行社会判断一、基本概念1.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 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2. 社会知觉与普通心理学的知觉的含义 有所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 于自己的客观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不包括想象、判断等过程;前者则 包括整个认知过程,既有对人外部特 征的知觉,又有对人格特征的了解以 及对其行为原因的判断与解释。 3. 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 ,人的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化 过程、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 觉为基础的。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客观因素 1.他人表情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 (3)言语表

15、情 2.他人人格 3.人际关系 4.行为原因三、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 认知者的经验 图式的作用: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3)影响记忆 (4)影响自我知觉 2. 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由于动 机和兴趣不同,个体选择认知对象有 所不同。3. 认知者的情绪:处于积极情绪 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 极品质,用积极的“目光”知觉他人; 反之则用消极“目光”去知觉他人。 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一、印象与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是个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 体的形象。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 ,总是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 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 ,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 过程称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光环效应 3.刻板印象 三、印象形成中信息整合模式 1. 加法模式 3+4+5=122.平均模式 (3+4+5)3=43. 加权平均模式 (3+4+7) 3=4.74.中心品质模式:真诚热情 虚伪冷漠(一)印象管理:印象整饰 (二)印象管理的作用 (三)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