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14995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订封面范例学号:2012097093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学 生 崔 爽指导教师 于树军 讲师年 级 2010 级专 业 汉语言文学系 别 中文系学 院 文学院开题报告范例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学生姓名 崔 爽指导教师 于树军 讲师年 级 2010 级专 业 汉语言文学2013 年 12 月课题来源:自拟题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作为一位学者和作家,王小波的作品一直是争议不断地,作为一个名牌大学的数学讲师,王小波在文学上的创造性是独特的,他是中国近半个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

2、白银时代作为他“时代三部曲”中的作品之一,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压抑的、沉闷的虚拟的未来世界,作者用夸张的几乎于荒诞的写法展现了“白银时代”的扭曲的社会、压抑的人性,让人们深思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什么才是生活?也留下了“世界是银子的”的谜题。通过读了王小波的一部分作品和查阅资料,希望能够进一步的理解这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的中国文坛上,曾经被称为“文坛外高手”的王小波及其作品风靡一时,他以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张扬睿智的文字风格在文坛上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地位,研究者们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对王小波思想和作品的关注。十年来,理论界对于王小

3、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呈现出一种逐渐深入的趋势,学者艾晓明、葛红兵以及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等人都对王小波的作品和思想有独到深刻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王小波存在于中国当代文坛的意义,就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精神立场上,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的视角更是触及到了西方的怪诞理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选定论文题目,选题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与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以下途径:1.查阅图书馆与论题相关的书籍,以作参考。2.广泛浏览各大文学网站,搜集与论题有关的资料。3.查阅学术期刊,找到与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分类归纳。4.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

4、,在结合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与结论后,加入自己的想法,最后归纳总结。对于王小波的作品,争议比较多,在本篇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我查阅了许多的相关资料,但是论文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自己的见解也有很多的偏颇之处,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批改与指正。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2013 年 12 月 25 日2014 年 01 月 25 日:开题2014 年 01 月 25 日2014 年 03 月 15 日:初稿2014 年 03 月 16 日2014 年 04 月 10 日:定稿2014 年 04 月 10 日2014 年 04 月 28 日:答辩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无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

5、姓名:无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指导教师 (签字)年 月 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签字)年 月院(系)审查意见:_院(系)主任 (签字)年 月毕业论文封面范例学 士 学 位 论 文题 目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学 生 崔 爽指导教师 于树军 讲师年 级 2010 级专 业 汉语言文学系 别 中文系学 院 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年 5 月 论白银时代的艺术特色及现实意义崔 爽摘要:王小波,一直以一个特立独行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作为他的“时代三部曲”系列作品中的第二部作品, 白银时代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压抑的、沉闷的虚拟的未来世界,作者用夸张的几近于荒诞的写法

6、展现了“白银时代”的扭曲的人性、压抑的社会,但是细读之下,我们不得不担心,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否也存在于“白银时代”悲哀的惶恐之下。关键词:白银时代 两性关系 “生活” “真正的”小说 现实社会“在九十年代的文学格局中,如果说有一个人是作为局外人而参与写作的话,那么他就是王小波了” 1。王小波,一个中国文坛“非正统”作家,在他生前乃至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所谓的“中国文坛”的承认,时至今日依然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作品,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孤独的行走在文学的世界里。王小波曾经这样说过“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 ,这句话说的却有其武断和片面之处,也完全可以当作他郁郁不

7、得志的愤愤之言处理,正如大众公认为最优秀的作品也不能要求人人都喜欢,我们不能把王小波的作品就定义为一流作品,但是王小波的作品曾经一度成为社会的文化热点并非偶然,并且获得了很多人的追捧还是有其原因和道理的。在王小波的大部分作品中,主人公是“我” ,是“王二” ,是一个小人物,与他所生活时代中的以宏大叙事为主旋律的知青文学不同,王小波的作品更倾向于私人叙述,个人的意识在他的作品中被强化凸显出来,如黄金时代中的王二是一个与“破鞋”陈清扬开展轰轰烈烈爱情的、敢于反抗的插队知青,还有三十而立中世故油滑、沉迷于“性”趣的小市民形象的王二, “王二”不是多数知青作家笔下的思想觉悟高、品性素质好的英雄式的人物

8、,他或质朴清纯,或意趣低糜,或油腔滑调、或冷漠无情,王小波打破了以往虚构的知青的形象,用一种近乎夸张的笔法展现了不一样的知青生活。而这种对于这种小人物生活的描摹恰恰是一种对于人权的追求,和对于自由的向往,调侃鄙俗的文字中体现的反而是一种内在纯正的修养,这种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贯穿着他所有的作品,从 1989 年,三十七岁的王小波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唐人故事(其中包括作品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 红线盗盒 、 红拂夜奔 夜行记 舅舅情人),到为大家所熟知的“时代三步曲”(其中“黄金时代”包括黄金时代 , 三十而立 , 似水流年 , 革命时期的爱情 , 我的阴阳两界 ;“白银时代”包括白银时代 , 未来世

9、界 , 2015 ;“青铜时代”包括万寿寺 , 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等等作品,包括他后期创作的散文和随笔,他都展现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风格,也因此他被读者称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 白银时代作为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一,继黄金时代描写现实社会, 青铜时代讲述过去之后, 白银时代展示了一个关于未来世界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为读者描述了一个生活于“白银时代”在写作公司上班的小说家的工作、生活以及爱情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白银时代”是被人们这样描述的,“人们变得糊涂,在家生活一百年也不明事理,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却又来日无多” ,他们情感十分发达,但是又“

10、理智不足”所以导致相互之间纷争不断,而且对于神不敬畏,最后被宙斯打入到了黑暗的地下王国,王小波在白银时代中描述了一个看似有十分严格的生活规律但是实则也同样是荒诞与混乱的未来世界。一、扭曲的两性关系1968 年至 1973 年王小波响应“文革”的号召一直在乡下过着知青生活,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截至 1973 年 5 月,全国 24 个省、市、自治区共发生迫害知青案件 2.3万起,其中奸污女知青案约占 70” 2,并且“女知青遭奸污、猥亵的案件逐年递增” ,对于这种特殊年代的非正常现象,曾经有过下乡插队经历的王小波作品中在辛辣的讽刺和批判之后透漏出的更是一种对于理想、自由以及对人性最原始欲

11、望的呼唤,所以王小波小说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擅于运用汪洋恣肆的笔触描写男欢女爱的场景,这一点在他的成名之作黄金时代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主编白烨曾经这样评价过这部作品, “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的小说全枪毙了” 3,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小说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正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的后记中所说的, “出版这本书比写出这本书要困难得多” 4。作为“时代三部曲”之二的 白银时代在对于男欢女爱的描写方面在我看来也并不逊色于黄金时代 ,但是与黄金时代所描写的特殊时期天真无邪、如火如荼、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性爱乌托邦比起来, 白银时代所展现给读者的则是压抑的社会环境中扭曲的两性关系

12、。与王小波以往大多数小说中都以“王二”这个小人物为主人公不同的是,在白银时代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没有名字的,作者一直用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在小说中首先出现的场景就是一个气氛沉闷的课堂,这是主人公“我”对于大二时期的一节热力学课堂的回忆,在课堂上老师提出“未来的世界是银子” ,那么现在的世界是怎么样的呢?“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水汽” ,教室里十分黑暗,灯光也是忽明忽暗的,天空貌似要下雨却并没有下,天气不热,但是“异常的闷” ,老师虽然穿着质地凉快的衣服,给人的感觉确实如同“被关进了一座密不透风的黑牢” ,小说就是在这样沉闷的基调上开始叙述的,很显然这是个令人压抑的环境,沉闷的让人透不过气,

13、如果不发生一些足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事情,显然违反了作者王小波反对“无趣、无性、无智”的价值观念,所以一段师生恋就此产生了,主人公长得又高又大,相貌丑陋,足有两米一,双手如同一大串厄瓜多尔香蕉一样, 而师生恋里的女主人公却与他恰恰相反,身材小巧,只有一米五五,皮肤白皙,两人反差很大,作者引用了俄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来形容这段恋情:“上古的恐龙就是这样咀嚼偶尔落在嘴边的紫罗兰的” 。学者葛红兵曾经说过:“王小波写得两性之爱不是我们所习惯的那中精神之恋,而是在压力下两性如何互相安慰、互相抚慰,在一种寒湿的环境中用生命互相依偎,性爱被回归到了性爱的本身” 5,沉闷的课堂上,渴望窗外世界的学生和在

14、密不透风的黑牢一样的衣服里伸出了渴望的手臂的老师展开了一段师生恋。这段师生恋贯穿正本小说的始终,也成为了主人公在 2020 年作为一个职业小说家赖以生存的资源,主人公反反复复的在写着这个故事,居然出现过十种版本,但是在这些版本中无一例外的,对于老师的外貌都没有过多的描写,使读者无法知道这位小巧玲珑的性感老师具体的长相,但对于老师的身体描写都很多,并且老师总是喋喋不休,不过几乎没有任何一句话是触及感情层面的,曾经说过让主人公娶她,但最终也成为了玩笑之语,而且在主人公修改的第十一种版本的时候,因为“脱离生活”的原因把这个情节给删去了,反观主人公,在与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与老师的对话则是寥寥无几,在

15、主人公的眼里,老师仅仅是性感的,是可以满足他的恋母情节的,而婚姻被他称为“两股成年力量之间经常举行的交媾” ,而这种交媾是被主人公所惧怕的。作为一个在写作公上班的作家,主人公反复的向人们讲述这段师生恋,但是也曾经一度怀疑这段被反复描摹的师生恋是否真的存在,在我看来主人公所怀疑的并不是这段师生恋的存在,而怀疑的是这对师生的关系究竟是否能够称为之“恋” 。在这个压抑的社会中,如果两个成年力量的交媾可以称之为“恋”的话,那么两个成年力量的经常交媾就可以称为“婚姻”了。 在小说中有一段关于“夫妻生活”的描写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在作者笔下的 2020年,公司的会议精神可以是要求员工回家过“生活”这本身就是十分荒诞的,而对于男职员因为要求与妻子过“生活”被妻子砸的头缠带血的绷带、女职员因为丈夫“不行”而没过“生活”引得上司兴高采烈的状态更是匪夷所思的,与主人公所经历的师生恋不同,在这段描写中性爱没有回归于性爱本身, “性”仅仅是“性” ,与情感、欲望都无关,性反而成为了人们的负担,而婚姻则的成为了履行两股成年力量交媾义务的枷锁,这是可悲的,但同时又是十分可怕的,然而作者笔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