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514033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护理学研究试卷和解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堂课是所有一线教师每天的必修课,提高随堂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那么如何提高随堂课的实效性是我们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教学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也不是看课堂上气氛是否活跃,而是看学生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每个学生是否都得到了发展。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情,在“备”宇上下工夫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一定要在“备”字上下工夫。在备课时主要抓住两点备教材和备学生。先说备教材,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吃透教材,了解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把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提高随堂课的实效性做好准备。再说备学生,因为我们现在的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把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分配到几个学期来学;再加上我们许多教师又是半路接班的,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只凭自己对当前教材的理解来教学,那是不够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另外,还有的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很简单,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蜻蜓点水,看似面面俱到,但重点没有突出,难点也没能突破,直到练习时才发现许多学生还不会做,于是就开始强调补充,而此时的学生都在做习题,教师的话,有多少学生在听,效果可想而知。二

3、、捕捉教学细节展现多彩课堂。 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研究者和反思者,有时候却不能捕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忽视对这些最细微环节的处理,导致了种种不完美。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虽相当细小,但在课堂教学过程和促进学生发展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功能和价值。我们把课堂教学操作中产生的细节,根据其形成原因,分成以下三类:有课前预设的,有师生互动生成的,也有错漏造成的。我们试图捕捉这些有价值的细节,从而构建生命课堂,活力课堂和智慧课堂。 1、 精心预设细节,构建生命课堂。 不善于关注细节的教育是缺乏技巧的教育。一个闪光的细节,往往能体现一堂课的精彩。而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用心打造。要对教材、

4、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作自然而巧妙的“创设”。预设教学细节,是教师备课环节中的主要一环。我们不但要考虑上课前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趋向,也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面临问题时的学习和心理反应。新课程倡导“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势必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刀切,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调整教学程序,赏识激励每个学生,让他们天天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优秀的学生要求方法上有所创新,对中等及偏上的学生则要求能用常规的方法,而对后进生则可降低要求。下面我们以小学数学第五册的一堂课来进行说明。 【案例一】我仔细的审阅着练

5、习卷。发现有一题(如下):说说下面用七巧板拼成的是几边形? ( ) ( ) ( ) 这类题目,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练习过,也不曾接触过。练习后,我仔细地进行批改,并统计这题各类学生的错误情况。(如下表) 项 目 类 别总人数 错题数 错误率三 优 生 49 7 1429二 优 生 29 10 3448合 格 生 10 8 80待合格生 7 3 4286三优的学生错误率为 1429%;二优的学生错误率为 3448%;合格的学生错误率为 80%;待合格的学生错误率为 4286%。我们发现错误率随着学生水平的下降,逐渐上升。但待合格学生的错误率与合格生相比,又明显下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翻开

6、了这一知识所在的单元,(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五册 第 35 页 四边形)查看了当时的备课本,回忆当时的课堂教学情景。终于发现了一个环节-课前我预设了一个教学细节。我按教学要求请学生用线围出四边形后,又请学生思考并实践:你能围出五边形、六边形吗?教师在课前预设了一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细节,伴随着这一教学细节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细节,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关注。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导致了前三类学生的三种情况。三优生才思敏捷,学习主动性强,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教师布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着较浓的兴趣,并能认真的完成。二优生大部分学生能去思考,尝试探索教师所提的问

7、题。单优生一般属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关注不多。学生本人对这些富有挑战的提问也不感兴趣,更不会主动的去探究。待合格的学生尽管层次最低,但得到教师很大的关注,课堂上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操作。综观四类学生的不同表现,我们认为预设教学细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特点。教学重难点的精心预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一环,但离开了学生,再精心的设计也失去了价值。 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个人背景不同,他们拥有不同的学习经验,教学要着眼学生的生活基础;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经验基础,是有效设计教学预案的一个要点。确实,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课堂教学细节预

8、设也是同样的道理。 教学细节具有教育性、伦理性和人文性的价值。好的教学细节体现着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好的教学细节总是体现着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的“教育性”告诉我们,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我们以为“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我们所忽视和漠视的地方,常常隐藏着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任务情节”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作为老师已经习惯于做好充足的各项准备去直面一点准备都没有的学生,习惯于预设各种情境,盘算学生的反应及如何应付学生的方案

9、,更是习惯于高高在上地把学生的想法牢牢地抓在预想范围内,然而当学生说出“我知道了!”“我早就会了!”时,我们精心设计的建立在学生“零认知”基础的方案被打破了,为了将课堂教学继续实施下去,只能牺牲个别学生的“灵性”。那些“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那时侯我们只会想尽办法将学生往原路拉,并按照预设方案走完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我们设计教案时必须时刻思考,这些方案有没有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有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应随时提醒自己,是否给了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氛围?是

10、否给了学生思考活动的空间?是否给了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一个人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才能真正表达自我、展现自我,个人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而这样一个朴素简单的道理,却被我们教师有意无意地疏忽了。 2、互动生成细节,构建活力课堂。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生命的活力。这个活力表现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他自身必须是满怀热情的,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和学生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作为学生,他在课堂应该能够体会知识技能不断积累的愉悦,合作学习,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体验成长的乐趣;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

11、场所,张扬个性的舞台。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五册)教师在教学时,先出示一个完整的月饼,提问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占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很快就答出了二分之一。此时,在师生互动间生成了一个教学细节。教师又出示了半个的月饼,提问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占它的几分之一?学生稍停顿了下,回答:二分之一。再接着教师又出示了半个的半个月饼,提问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占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回答:二分之一。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细节,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单位“1”的教学。尽管单位“1”的教学要在五年级时出现,这里教师没有引出单位“1”,但学生已隐约感受到了单位“1”。同时也为分数的大

12、小比较作好了铺垫。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细微事”,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多关注一些“细微事”,可以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有形和无形的关爱,这将成为师生间情感互融的催化剂。有了这一情感基础,师生之间“教给”与“学得”必定是相辅相成,互通互解的。 【案例二】教学加法竖式计算时(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五册),当我教授完例题后。我出了两题尝试练习(705-245 和 305-187),然后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板演,两位学生必恭必敬的进行了演示。完成竖式计算后,第一位学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第二位学生踮起脚尖把计算结果写在了横式上。我进行全班讲评时,

13、马上就有学生指出第一位学生错了。我请他站起来指出错误,他一本正经的说:“他错在横式上没有写结果。”我好一阵难堪,不过我还是表扬他,说:“你真细致。”同时我瞥了一下那位粗心的学生,她正伸着舌头,我本想批评她几句,以后要她引起注意,可我终究还是没有批评她。因为我发现我也有很大的责任-出示的横式写的太高了。于是我承认了疏忽,说:“这主要是我的责任,因为我把横式写得太高了。”这话一出,那个粗心的学生马上就坐得非常端正,接下来的课,她听得特别认真。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象,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

14、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而教学细节最能折射出师生间的深厚感情。教学细节的形成和产生更多地是受制于当时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更多地是教学现场中师生互动的产物。如当一位教师在组织课堂中学生的讨论时,学生的讨论开始偏离主题,他可以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上进行讨论,可以放任学生继续讨论下去,也可以果断地结束学生的讨论,无论是采取哪种措施。都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情境和教师的决断。因此,由同一位教师来处理,在不同的情境中 (不同的教学现场)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方式与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性也就意味着临场性、随机性、偶发性。许多教学

15、行为和教学细节是当时特定情境的特定反应行为,甚至于有些精彩的教学细节,就生成于特定情境中的偶发事件。好的教学细节一般是无法预设的,它形成和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和产生于师生的互动中形成和产生于偶发事件中。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3、疏漏造成细节,构建智慧课堂。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令教师始料未及的疏漏,而这些疏漏恰恰是生动而真实的,也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教学预设。课后教师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再教时吸取

16、的教训。 【案例三】有一次,上公开课,我教学乘法的笔算。(不进位)(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五册 第 74 页 )这堂课是在学生刚学了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场景,从中抽象出数学式子:123(板书)。然后我请学生计算,我本意想请学生说说用竖式怎样计算。可事与愿违,我请了个举手的学生来说,可他竟说估算的方法:123103=30。我一听,急了。可又有这么多老师在听课,总该想办法引导过来吧。我于是说:“你估算的结果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准确值在 30 左右。那么这个准确值究竟是多少呢?请四人小组合作计算吧!”这下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算法,都算出了准确值。然后,我就介绍了笔算的方法,从而似乎完美地掩盖了这一疏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这一环节,我发现忽视了一个细节。123 少写了一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