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514179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材料题1.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卫鞅”变法前后统治阶级和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统治阶级:由奴隶主贵族变成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变成地主阶级私有。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联系:商鞅变法为秦国扫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秦王:秦始皇(或嬴政) “扫六合”的意思:灭

2、六国统一中国。起止时间:前230年前221年。“扫六合”意义(秦朝建立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开创了大一统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卫鞅”变法使国家强大了,那为什么还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商鞅变法废除了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商鞅变法成功原因:(1)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心愿和国情。 (2)统治者支持.(3变法者决心和才干。 (4)措施得当,策略正确。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

3、断, “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并说明原因。公元前221年。没有。因为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西周和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有什么不同?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基础,分封的诸侯世袭,易产生分裂势力;郡县制以地域为基础,官吏由皇帝任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难产生分裂势力。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2.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4、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 东汉画像砖(见右图)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 目的: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历史现象:百家争鸣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治国理念分别是什么?在对待儒家学说上秦始皇和汉武帝态度有什么不同?相同目的和实质分别是什么?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不同结果?治国理念:秦始皇是法家,汉武帝是儒家思想。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手段粗暴野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 。相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和中央集权相同实质都是文化专制。结果:秦始皇焚书坑儒加速了秦朝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有何影响? 使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巩固了大一统,促进了儒学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但不利于学术思想的全面发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政治上利于国家稳定,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上利于教育、文学艺术发展。3、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

6、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道路:丝绸之路。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

7、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丝织品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4、材料一 “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

8、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变化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5、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

9、融合。请回答: 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来的成果非常突出。请举出其中最为生动的三个事例。“胡人汉服” 、 “汉人胡食” 、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大显著特征是什么?政权的分立;江南地区开发。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等。6、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

10、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材料三:“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汉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请各举一例。战争、和平战争: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平:昭君出塞。“汉与匈奴合为一家”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位皇帝在位时期? 西汉、汉元帝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国民族关系友好交流占主导,民族融合是主流。7、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龟虽寿材料二:三国两晋南

11、北朝歌诀:黄巾起事东汉瘫,群雄割据起战乱。三国鼎立魏蜀吴,分裂国家六十年。西晋代魏灭蜀吴,统一时间太短暂。东晋偏安于江南,十六国家乱中原。宋齐梁陈称南朝,三魏齐周北半边。分裂二百七十载,统一江山隋朝建。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他的“壮心” 是什么?此人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为什么能有此作为?曹操;统一全国;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军阀混战的局面。他能统一北方,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招贤纳士、重视人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在军事上,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西晋代魏 ”发生在哪一年?何时灭掉吴国?266年 280年“统一时间太短暂 ”西晋何时统一全国?何时灭亡?280年 316年8、材料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材料二:“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材料一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作者是谁?该书描写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事?鲁迅为什么赞誉此书?史记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因为史记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又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2)材料二是什么意思?是谁说的? 他生活在哪一位帝王生活时期?每个人固然都难免会死,有的人死的价值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价值比一片羽毛还轻。司马迁。汉武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