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论文3[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574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建设论文3[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城镇建设论文3[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城镇建设论文3[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城镇建设论文3[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城镇建设论文3[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论文3[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论文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老营集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浅谈老营集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摘要】随着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将小城镇建设推向了中国发展的前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期间,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小城镇的建设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字关键字】城乡发展 集镇建设 实践思考老营位于保山北方,离镇 22 公里。集镇内有两条主要公路,宽约 3.2 米。老营集镇内的人基本都是老营村的人也有来自四面八方来做生意的,集镇的服务对象就是来自瓦窑镇上东面的七个村以及板桥镇北面的三个村。老营

2、定期的农村集市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一万多人村民的生活,便利了农产品的买卖活动。 集镇内各中.小学一所,小学生入学率达到 100%;医疗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一处,医院一间,医护人员 33 人,村民参合率为 100%。 乡镇企业有四个厂:分别是硅厂、茶厂、电极厂、造纸厂。一、老营集镇的基本现状如果农民单纯依靠农业,是和难达到目前的收入的。那么他们的增收之道又是什么呢?集镇周围地区发展的中心,近年来兴起的诸多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不断发展的原有企业,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集镇约有 500 多人在乡镇企业中工作,另有 1000 余人进入周围的城市务工。他们的年收入约为 1800

3、元/人。此外农闲时节,村民还可以自己出外找点工作。大型农业机械在本村是无法使用的,只可以用小型农业机械。 集镇内现有理发店 7 家,车辆、机械维修处 11 家,规模较大的综合商店 3 家 ,餐馆 23 家,从业人员约 200 余人。 2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坚持异地输出、就地转移和自主创业三策并举,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让多数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让农民收入的多数来自非农业。 具体来讲,农民的增收无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依靠小城镇的发展,变农民为工人。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种植农业为大农业,积极发展副业、加工业。变农户为业主。 第三,大力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减少务农所需劳动量,剩余

4、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让村民向市民方向转移。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小城镇的布局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存在盲目铺摊子的现象,往往形成沿公路干线延伸的城镇带,房屋低矮占地面积过大,建筑没有特色和品味,生产、生活区混杂,没有进行合理的城镇内部功能分区,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城镇的整体外观,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另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相应的供水、供电、环卫等配套设施和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投资环境较差,难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而且建设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云南小城镇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二,小城镇规模偏小,功能不全,经济

5、基础薄弱。由于小城镇基本按行政管理权限和区划分布,空间布局不合理,加上投资分散和重复建设,导致小城镇规模偏小。2002 年底云南包括建制镇在内的 1419 个各类小城镇中,90 左右都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平均面积和人口分别为 045 平方千米和 4656 人,建制镇为 0843平方千米和 6000 人。由于规模小,各类要素的聚集能力差,市场发育不足,城镇功能难以完善,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小城镇的就业空间十分狭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三、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不够密切。小城镇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其

6、产业结构更接近于城市,但在与农村经济的联系上比城市要密切得多。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从地域上看,小城镇发展最快、质量最高的地区实际上就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好的沿海发达地区,如浙东南、苏南、长江三角洲、胶东半岛等。正是由于小城镇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这种天然联系,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不可能脱离农业和农村经济而成为另外一个经济体系。各地发展的经验表明,许多小城镇正是把立足点放在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上,才逐步走出困境,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早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大都与农业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起码与较扎实的农业基础有关。但从全国总体看,小城镇经济与农业和农村经

7、济的联系十分薄弱,我们认为,这正是我国小城镇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管理体制不健全。乡镇虽然是一级党委、政府,但许多职能部门,如工商所、派出所、供销社、电管所、粮管所、土地管理所等都是人财物统归县职能部门垂直领导管理,乡镇政府的职权十分有限,难以对乡镇经济社会的运行实施统一协调管理和服务。4这种状况对于一般集镇尚可,对于发展较快的建制镇甚至试点镇就有捉襟见肘之感。有些较大的小城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行政和社会管理问题,如镇容镇貌、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城镇绿化、市场管理、文化娱乐业的审核和管理、街道交通管理等,都被列入镇政府的目标责任制,但由于这些部门不属于镇政府直接管理,镇

8、政府的工作难度很大。第五、乡镇合并与小城镇建设。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普遍偏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普遍较弱。这种状况还导致在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发展的小城镇已经连在一起,难以划清边界,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小城镇普遍偏小还是农民负担屡减不轻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省市已经开始了乡镇合并工作。因此,我老营集镇就属于乡镇合并村,而且一分为二,一半合并瓦窑镇、一半合并板桥镇。从各地合并乡镇的经验看,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乡镇的合并要尽可能按照经济区域来进行,不能平均化。合并时就要尽可能把处于同一经济区域的乡镇归到同一行政区域,而不要人为割裂,否则,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结构优化。要通过乡镇合并

9、使经济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地把几个乡镇合并在一起。 2.合并后小城镇的运作更要符合经济规律,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唯一目标,尽量排除行政因素的干扰。乡镇合并后面临着一系列问5题,如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命、富余人员的安排、镇政府驻地的选择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以能否真正推动经济发展为标准。 3.要使合并后的小城镇能够根据本地资源真正形成明确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形成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可以是一个镇一个主导产业,也可以是多个镇一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在一定经济区域内形成的,它的确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原则,以资源条件为基础,而不必考虑行政区域的界限。并且尽可能使相临或相近经济

10、区域的主导产业之间相互配合,互为发展条件,在较大的范围内形成规模经济,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协调城乡发展的对策1、科学规划。国家应在发展小城镇的战略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除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外,每年应从财政支出中安排更多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在编制发展规划上逐步增加投入,且建立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并努力通过管理办法的制定来规范资金使用,以确保建设资金全部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投资效益。2、加大投入。要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招商引资力度,本着“谁投资、

11、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外商等社会各方共同投资,全方位调动小城镇建设积极性,变一方投资为多方聚资、变政府包建为全民共建,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路子。地方政府要合理安排项目,6推行新的开发建设方式,搞好建设配套服务,使小城镇建设规模年年有拓展、功能年年有提高、面貌年年有变化,实现从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的良性循环。3、合理引导。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法治经济,政府当然不能对人民群众的自由生产活动设定限制,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政策指导,为经济发展服务。大中城市具有强大的的劳动力集聚效应,小城镇发展上比较弱势,政府在要正确合

12、理引导,鼓励农民工向周边城镇转移。一是思想引导。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鼓与呼,营造小城镇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政策引导,不仅要放宽各种政策限制,还要结合实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向小城镇转移,在小城镇就业甚至于安家落户。三是加强组织。在城乡之间建好“劳务纽带”,通过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拓宽农民在小城镇的就业领域。四是改善环境。通过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丰富城镇文化,搞活城镇市场,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缩小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生活环境的上差距,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参考文献1朱启臻,叶齐茂.小城镇建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2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