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0475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然分材教学法自然分材教学法“ “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总结汇报教学总结汇报汇报人汇报人:1目录目录一、自然分材教学理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念2二、自然分材教学的程序特征二、自然分材教学的程序特征2三、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2四、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人文关怀体现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人文关怀体现4五、自然分材教学的主要价值五、自然分材教学的主要价值 7六、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效果六、自然分材教学的实践效果92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一、自然分材教学理念自然分材是相对人为分层而言,“材”是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它是自然而然的分化,而不

2、是人为分配,即学生学多学少学多快,不需要教师人为去分配。以两个原则为指导:第一,继续进步原理( principle of continuous progress),这个原理认为,为了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应不断向新的学习任务前进,学生不应在重复已经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学得快的不应该等待学习慢的学生。以这一原理为基础的教学,没有统一的学习目标或重点,鼓励“知者先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即已经学会的去学习更多的内容。第二,自然分材教学坚持了教育公平的补偿性原则,由于学生学力、学习需要等方面造成事实不平等发生后,要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要给予学困生更多关照,使教育中处于

3、弱势的学生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尽可能缩小优生和差生的差距,而不是强的更强、弱的更弱。二、自然分材教学的程序特征二、自然分材教学的程序特征为体现这一原则,自然分材教学将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首先在教学程序上,自然分材教学借鉴复式教学,变直线式教学程序为分支式教学程序,将全班统一步调讲授变为“普读”、“补读”“知者加速”相结合,所谓“知者”就是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加速”指先行一步去学习别的学习内容,“知者加速”表现为学得越快的学生收获越多。“补读”就是教师为没有学会的同学提供帮助和补充。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随机分出“知者”和“补读生”(没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知者”按

4、照课堂递进性设计继续学习,教师为没有掌握学习内容的同学当堂“补读”。三、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类似于农业,那么语文教师就类似农夫。没有农夫会愚班地试图拔苗助长甚至代替秧苗生长,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创设适宜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的最好方法。我们当教师的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某门功课始终学不进去,或学生在课堂上打磕睡时,你问其原因,他会不假思索地说:“我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 ”或说:“我听不进去。 .当然,单纯的兴趣观点是不足取的,但从中也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兴趣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味

5、极其活跃的催化剂。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呢?我的做法是:3第一步: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一步:精心设计导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一位教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某一页。 ”尤其是在学生连上了几节课后,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一两节课听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导语的设计,这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每当上课之始,学

6、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趣味性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教得有劲,学生也学得起劲。有经验的教师是从不忽视开场白的,于漪教师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在上课之时很善于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如果每一个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精心设计一下,哪怕只言片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效果。第二步:开展语文活动课点姗学生兴趣之火第二步:开展语文活动课点姗学生兴趣之火由于诸多因紊的影响,中学生始终普遍存在着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学语文

7、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学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思维认识开始由感性认识过渡过到理性认识,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内驱力明显增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为此,我们在初中开展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步:结尾要设疑第三步:结尾要设疑(列子汤问称赞名歌手韩娥唱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意思是歌声悦耳动听,使人经久不忘。讲课也如此。不但要开头导语好,中间讲好,使学生有兴趣听,有兴趣学,还要使学生在课后觉得这节课余味无穷,从而激发很想再听你的课,学好这一科的兴趣

8、。正如我们平时收听电台里播放古典章回小说那样,当听到高兴处,突然来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使听众余味不绝,欲再听为快。邵守义教授说过:“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 ”课堂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归纳总结法,情感激励法等,但我认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是设疑悬念法。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 ”我在结束项链一文讲课时:“玛蒂尔德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并为此而努力。结果,因为丢失了那条项链,而使自己梦幻4的云端被结结实实地摔了下来,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作代价。如果她没有丢失那项链,她是否可以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呢?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并准备在下节课回答。

9、 ”讲到这里,同学就开始小声议论了,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相信他们一定能把这兴趣带到下节课去。总之,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人文关怀体现自然分材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人文关怀体现4.1 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现在绝大多数中学目前已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较多的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学正在或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较之于传统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习内容,重要的是它能创设更有利的教学情境。记不清什么时候阅读什么文章,说到情境和知识接受的关系时比喻得非常好“,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10、,盐需溶于糖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创设情境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而对于情境的创设,语文教师要避免盲目性,才能选择恰当的切入点,精心创设情境,才能保证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失街亭一课时,导入课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从情感上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历史沉思和人生感慨,在简介作者罗贯中之后,重点介绍了诸葛亮的形象智慧的化身:料敌入神,足智多谋,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成就是“千载谁堪伯仲间” 。接着话锋一转提到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立誓言语“: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但“北定中原”的目标之所以未能实现“失街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

11、因。“失街亭”使蜀国失去了进军中原的有利地形和大好时机,给诸葛亮这位智慧之神留下了千古长恨,这段历史宛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为后世人所津津乐道,但究竟“失街亭”是谁之过呢?老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悬挂起学生对历史拷问的兴趣,这个悬念的设置就是在创设情境的情况下将学生领入课堂的。随着“失街亭是谁之过”这一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教学也体现了明确的指向性。学生们兴致高昂,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讨论争辩之声不断。4.2 人格理念教育人格理念教育鲁迅作品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的头痛课。许多5教师认为鲁迅作品难教,怕教,多数学生感到难学、怕学。从“惧怕”鲁迅到“拒绝”鲁

12、迅,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走进了尴尬的胡同。说鲁迅作品难教,我想大多是指其内容的深刻无法让学生领会。上个世纪 80 年代,全国统编高中教材选编了鲁迅阿 Q 正传的“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当时就有人埋怨“难教” 。至今中学语文教学对鲁迅作品阿 Q 正传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的理解“革命” ,没有把人的悲剧命运、落后的国民性放入教学重点探究的范围,有的教师将国民弱点作为重点讲了,但不深不透,学生只是把国民弱点作为那个时代的事情看待了,思想上的震撼和对于现代人身上的国民性特征则不予探究,甚至不加以联系。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语文教师的素养包括教师本人对鲁迅作品的认识水准是成为教学难教的重要原因。要从

13、“畏惧鲁迅作品”到“敬爱鲁迅作品” ,我们认为语文教师要对鲁迅作品多阅读多领会,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再教学生多阅读多琢磨,将鲁迅作品的教学课变为阅读讨论课,从培养学生树立高尚人格、张扬民族气节和国民气度的角度去观察鲁迅作品,让鲁迅作品关照人性、关照人格的精神诉求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彰显。有人提出鲁迅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不利因素。我们认为当今的青少年似乎更应该在鲁迅作品的精神家园中找到失落的个性、人格、气节,才能在青少年的精神成长过程中注入深厚的精神食粮,以确保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其精神营养不至失衡。4.3 生命理念教育生命理念教育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人提出“语文生命课堂”教育的理念,这种所

14、谓建构“语文生命课堂”是针对传统的知识中心主义而言的,其内涵和宗旨是要将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能促进教育主体对象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如老师首先请大家回想平日里父亲是如何表达对自己的爱意的。思考后请同学反复阅读细致体会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如何用细腻的笔触,用朴实平实的语言,来表现父爱和提升父爱的;作业是老师请同学以“父爱有声”为题练习写作。第二课时,大多学生在细加体会父爱后写成了有相当分量的文章,老师选取了其中一篇在课堂上朗读。朗读学生作文后再请学生在反复朗读朱自清的背影中继续体会父爱,在反复朗读过程中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从心底深处真正体会了久存于身边的无边的父爱和母爱,学生纷纷即兴以口头

15、作文的形式表述爱的无私、崇高、伟大,个别和父母心存逆反的学生开始理解父母的关爱,体会那浩大而深刻的亲情,教学主体的生命情怀在教学过程得以关照,主体对生命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开始复苏,语文教学课堂变成了对生命的自觉尊重,它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如何关爱生命,如何善待生命,如何珍惜和运用生命价值,使个体生命的光华更加昭彰。6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了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的关照不仅能救活中学课堂的“一滩死水” ,而且其教学价值远远超越了语文教学本身的意义。4.5 审美教育审美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及文学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陶冶学生的

16、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趣味,使学生变得高尚、积极,全面、健康地成长。因此,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自然分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一,激发求美欲。老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把词句章法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从而使学生心灵像绷紧的琴弦受到震撼,以激发强烈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进行探究的原动力。教师在课前可根据所讲内容设计巧妙、恰当的导语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例如讲授柳宗元的黔之驴时,其中“来犬心来犬心然,莫相知”中的“来犬心”,较孤僻难记,说是“来了一条狗,要小心” 。这样既分析了字形结构,又解释了字的内在含义,妙趣横生,效果甚佳。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用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就能使学生融知识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心领神会,谙熟于心。再如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可运用文中的词语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