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09318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76 大小:4.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元医家药性理论文献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 届博士 学位论文The L ite rat ure Resea rch on Theo ry of D rug P rope rty ofMed ica l Phys ic ians in J in and Yuan Dy na st iesSpec ia lty : T C M s history and li terature studyA ut h o r : D u Ju anTutor : Professor W ang ZhenguoA b s t r a c tTh e theory of Drug Proper ty was form ed in h

2、uang di nei j ing and shennong ben ca o jing . Un til J in and Yuan Dyna st ies, phys ic ians deve loped andinvented the new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 ics, there were 30 peoplewho had wr itten books about the theory of Drug Property. This paperresear ched 16 o f them . T he theory of Drug Pro

3、perty of m ed ica l phy sic ians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consisted of the five flavours, four propertiesof drug, channel tropism, floating and sink ing. The theories of ZhangYuansu, L i Gao and Wang Haogu wh ich were parts of Y iShui schoo l was themost important. Hu S ihu i, Wu Ru i and L i Pengfe

4、i used five flavour s to gu idehealth cure. The five flavours became the important princip les of dietaryliterature, w hen it was formed, the style and content of compend ium of bookswas changed in M ing and Q ing Dynast ies.Key wo rds Physic ians in J in and Yuan Dyna sties ; literature ofmater ia

5、med ica ; Theory of Drug Property ; L iterature Research金 元 医 家药性理 论 文 献研 究目录弓丨 S 11 議31. 1 药性和药性 理论 的概 念 31. 1. 1 药 性 31. 1.2 药 性 理 论 41. 2 金 元 医家 药 性 理论 的研 究现 状 41. 3 本文的研 究对象与 内容 72 对金元 医家药性理论较有 影 响的医药著作 102. 1 内经 102. 1. 1 五味 102. 1. 2 毒 142. 2 神农本草经 142.2. 1 五 味 152.2.2 四气 152. 2. 3 毒 152. 2. 4

6、 七情 162.2. 5 君 臣佐使 162. 3 伤寒杂病论 172.4 吴 氏本草经 172.5 名 医 别 录 182.6 本草经集注 182. 7 新修本 草182. 8 药性 论 192.9 円华子本草 202. 10 绍 兴本 草 202. 11 本草衍义21金 元 医家药性理 论 文 献研 究3. 2. 3 重视七情 中的相 反配伍 453. 2. 4 气味 厚薄 阴阳融入本草 453. 2. 5 性 味药 理和 法 象 药 理 的发展 463.2. 6 创建 归经 引经 理论 463. 2. 7 提 出升 降浮沉 理论 473. 2. 8 药性理论体系 的建立 473. 3 金

7、元 医家药 性理论 的形成背景 473. 3. 1 宋代重视本草方书 的编纂 473. 3. 2 宋代 药性理论 的发展 483. 3. 3 宋金元 医药书籍 的普及 493. 3. 4 宋金元 医学教育 的兴盛 503. 3. 5 宋金元 时期儒 医 的出现 513. 3. 6 宋 金元 时期 医药 分科 的发展 523. 3. 7 金元 时期 内经 研 究 的深化 523. 3. 8 金元 时期脏腑 辨证体系 的形成 544 金元 医家 药性理论对 明清本草 学的影响 554. 1 继承金元药性理论 的明清本草著作 554. 2 明清 归经 、引经理论 的发展 584. 3 明清本草研 究

8、 内容 的转变 594. 4 明清本草新 旧两种研 究流派 60it i t62 66参考文献 68i f75查新报 告 76论 文著 作 84? ?金元医家 药性 理论文献 研究 弓 I 言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问世之后 ,直至北宋初期,虽有药物 、方剂数量 的 日益增多 ,但在 中医理论方 面未有超越 性 的发展 。自北宋开始 ,朝廷加强 中央集权统 治 ,在思想意识领域大兴融儒 、释 、道于一炉的 “ 理学 ” ,借 以巩 固其统治 。于是 ,理论研 究之风兴起 ,这种潮流也逐渐渗透 到 中医学研究 中 。在此风气 的熏陶下 ,金元 医家们敢于质疑 ,从而推动医学 的进步 。金元时期 ,政权

9、更替 、战争频繁导致疾病横行 ,这给 医药学界提 出了许多新课题 ,促使 医学家们从各个不 同侧面 ,思考疾病 的本质和探索 防治疾病 的方法 。同时 ,在 “ 不为 良相 ,则 为 良医 ”之 说 的影 响下 ,越 来越 多的知识分子 自愿弃儒转 为从事 医学研究 ,成为名副其 实的 “ 儒 医 ” , 由于他们 自身文化素质较 高,观察分析 问题 的角度不 同,能对前人 的医学理论提 出许 多评论 ,并擅长 总结各 自临床 诊疗 的经验 ,在 医学理 论上推陈 出新 。金元 医学是 中医学术发展史上 的一个里程碑 。它不仅上承唐 、宋 医学 的成就 ,还下启 明、 清 医学 , 使 明清

10、两代 出现许 多重要学术观 点 。 金元 医家 是金元 医学 的缔造者 ,他们创立火热论 、脾 胃内伤学说 、攻邪 论 、相火论等新学说 ,把 中医药学推 向一个新的高峰 。并 因此形成 了以刘完素为代表研 究外感火热病 的寒凉派 ,以张元素 为代表研究脏腑辨证 的易水学派 ,以李杲 为代表研 究脾 胃内伤 学说 的补土派 ,以张子和 为代表研究攻邪理论 的攻邪派 ,以朱丹溪为代表主张滋 阴的滋 阴派等派别 。故 四库全 书总目提要对金元 医学高度评价为 “ 医之 门户分于金元 ” 。医学流派之 间不断进行学术争鸣 ,促进 中医学 的发展和繁荣 ,医学理论得 以进 一步深入发展 。这一 时期本

11、草学术 的研 究重心 已转 向临床 药学 ,而药性理论 的探讨是本草学术最突 出 的进 展 。金元 医家 记 录在本 草 著作 中 的有 关 药性理 论 的独特 见 解 ,对 药性理论 的发展起着 不可磨灭 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 ,有学者对金元 医家 的药性理论进行 一些整理与研 究 。总体看 来 ,研 究大多着 眼于某位金元 医家药性理论 的研 究 ,或对金元某部著作 中的药性理论进行 阐发 ,或是对易水学派 的药性理论分析探讨 ,或者在论述某一药性 时涉 及金元时期 的 内容 ,未有从整体上对金 元 医家 的药性理论进行 全面 的探讨 。1金 元医 家 药 性 理 论文 献 研究 1 概述

12、1.1 药性和药性理论 的概念1.1.1 药性“ 药性 ” 一词最早见于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有宜丸者 ,宜散者,宜水煮者 ,宜酒渍者,宜煎膏者,也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在此用来指药物制剂种类 的性质 ,而非药物 的性 能。陶弘景在 本草经集注中多次提到 “ 药性” ,同一书中含义也并非相同。如 “ 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 2,“ 药性”指药物的所有性质,所含范围广。再如 “ 至于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 ? 、“ 今案上品药性,亦皆能遣疾” “ 药性一物,兼主十余病者,取其偏长为本” 5 等,其中的 “ 药性”则表示药物的功效主治。 药性论属于讨论 “ 药性

13、 ”的专著 ,其讨论范围包括君 臣佐使、七情、性味 、有毒无毒 、功能、主治 、修治、制剂等 ,可见此书中 “ 药性 ”内容广泛 ,包括诸 多 内容 。总之,古代本草著作 中出现 的 “ 药性 ”所含意义有的时候非常局限,有的时候包罗万象 ,在具体的著作 中有不同的含义 ,要据文义来判定。现在关于药性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纟 云,意见不一,但大致都认为是和功效相关的性 质 。高晓山? 认为, 药性即药之本性、 性能, 就是药物与疗效有关的各种属性和性质。他把药性阴阳、五行、剂量、色、臭、味、性质、有毒无毒、归经、气血营卫,十剂、十二剂、药类法象 、药对、七情 ,七方、禁忌 ,道地 、采收时间、炮制

14、等等均被看作药 性 。高学敏在其主编的 中药学中提出,药性是指药物与治疗有关的性质和效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 它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唐仕欢? 等对.“ 中药药性”的定义是中药秉承自然环境因素之变化,用于调整机体状态,便于临床辨证使用,而运用中国哲学方法高度概括而形成的,包括 自然属性和效应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是指药物的形、色、质、气味,以及所含的化学成分3山 东 中 医 药 大 学2012届博 士学 位论文 等 ,是效应属性产生的基础 。效应属性则指 中药的性能,即传统认识的四气、五味 、归经、升降浮沉 、毒性等 ,是对药物 自然属性作用于机

15、体后产生的效应 的高度概括 。肖小河 “ 的观点是 “ 中药药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亦称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是中药理论 的核心和基础 ,是 中药区别于植物药 、天然药物 的突出标志,是中医与中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广义的中药药性包括四气 、五味、归经、升降浮沉 、有毒无毒等。狭义的中药药性主要指 中药四性 ,即寒、热 、温 、凉 。总之 ,以上 “ 药性 ”含有 四个层面 的含 义 : 药物 与疗效有关 的所有 的性 能 。包括色 、臭 、味 、形质 、毒 、五味 、四气 、升 降浮沉 、归经 、引经 、七情 、君 臣佐使 、五行 、十剂等全部性 能 。药性 为在效用的基础上运用 中国哲学方法 高度概括而形成的,包括 自然属性和效应属性两个方面 。自然属性是指药物 的形、色 、质 、气 味 ,以及所含 的化学成分等 。效应属性 则指 中药 的性 能 ,即传统认识 的四气 、五味 、 归经 、升 降浮沉 、毒性等 。广义 的中药药性 。含有 四气 、五味 、归经 、升 降浮沉 、有毒无毒等 。狭义 的中药药性 。即指 中药寒 、热 、温 、凉 四性 。本文所 涉 及 的 “ 药性 ”是指 药物 与疗 效 有 关 的各种 属性和 性质 ,即广 义 的 中药 药性 ,包括五味 、四气 、归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